劉 鳳,史小英,李 宇,趙 蓮,王維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強度的降低以及老齡化步伐的加快,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多。 而糖尿病治療最關鍵的就是血糖控制,除了藥物控制外,血糖控制更重要的是依賴于對患者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說“糖尿病教育”是血糖控制的核心。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我國目前多數采用傳統糖尿病教育模式為主, 教育效果不盡人意,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不理想。因此,我科在傳統教育模式基礎上,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專項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對患者空腹、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4 年2 月~2015 年1 月我科門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 例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37 例。女性33 例;年齡20~62 歲,平均47 歲。 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空腹血糖均>10 mmol/L; 餐后2 h血糖均>16.9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均在7.5%~9.2%;無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患者能進行口頭交流和簡單書面交流;糖尿病病程≤2 年。 排除標準:使用影響血糖控制藥物治療的患者;有心腦血管、高血壓等伴發病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項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按照入院順序編號,采用奇偶數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藥物治療方案相同,其中治療組33 例,對照組37 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采取門診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即在患者來門診就醫時,進行一對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不實施專門的糖尿病專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
治療組在對照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實施糖尿病專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1)每周選取3 個下午,組織糖尿病患者進行小組健康宣教活動,通過知識講座、討論、相互提問、健康教育手冊、圖片、視頻等形式宣教糖尿病防治知識及健康生活方式,尤其強調血糖控制的飲食、運動、藥物調控,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血糖監測,掌握自我保健的相關知識。 (2) 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律的患者進餐時間:即早餐在7 點到8 點間;午餐在11 點半到12 點間;晚餐均在5 點半到6 點間。(3)針對患者的文化程度、學習能力和身體狀況,指導其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方式和每日的運動量,并教會患者監控運動量的簡易方法,如進行啞鈴操、變速快慢走、太極拳、交誼舞等有氧運動約30 min,達到出汗浸濕內衣物,且無心悸、大汗淋漓、頭暈眼花等癥狀即可。(4)鼓勵患者間進行積極的討論,相互交流疾病防治經驗、體會、教訓等。
1.3 觀察指標 在進行為期6 個月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后,門診抽取患者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評價治療和護理干預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 進行統計分析, 計數變量采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計量變量采用±s 進行統計學描述。 計數變量組間比較采用Fisher 精確概率檢驗,計量變量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 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經6 個月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后,治療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表1)。
2.2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經6 個月治療和護理干預后,治療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的有效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值比較

表2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n(%)]
近年來, 我國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2007~2008 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0 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 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占總數的60%。 糖尿病為慢性病,一旦患病,往往意味著需要終身治療[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糖化血紅蛋白<7%為目標[2-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除了藥物控制外,更重要的是依賴于對患者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很多患者對此缺乏正確的認識,對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有恐懼感,不愿意使用藥物治療,導致遵醫行為差,治療的隨意性大,不但血糖水平控制不好,還往往導致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糖尿病的教育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及并發癥的預防非常關鍵[4-5]。
以往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多采用的是隨機式教育方法,即在患者就診、入院、出院時,由醫護人員進行常規的糖尿病知識教育、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平時患者有疑問時,給予相應的解答;有些也在科室、醫院等墻面張貼一些糖尿病小知識等。 這種教育方法的最大缺點就是,教育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延續性、強化性和長期性,使患者不能系統地掌握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患者獲得的知識呈現零碎片段結構,且缺乏反復的強化,這樣獲得的知識既不利于消化吸收,也容易遺忘。
而糖尿病專項健康教育模式,在以往常規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并有計劃、分階段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尤其是組織糖尿病患者進行小組健康宣教活動,相互交流心得體會,避免了單純說教式的教育模式,使患者更容易、更樂意接受, 參加學習教育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更利于全面掌握并牢記糖尿病防治知識,提高長期治療的依從性,對于防止或減緩疾病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如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專項護理干預,經6 個月治療和護理干預后,治療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7%的有效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05),表明治療組的血糖控制情況更有效。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專項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能夠更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防止或減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也具有積極作用。
[1] 葉莉麗.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護理效果[J].中國民間民族醫藥,2013,1:127-129.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 3.
[3] 謝永祥,陳紅,黃茂濤.CSII 在新診斷T2DM 合并骨折圍手術期的應用[J]. 西南國防醫藥,2015,25(4):405-407.
[4] 葉任高, 陸再英. 內科學[M]. 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09-812.
[5] 雁王洪.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J].中國營 養 科 學,2012(10):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