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斌,徐朝陽,張 紅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的獨立病灶,是常見的甲狀腺疾病[1],是各種原因包括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癥、自身免疫等, 導致甲狀腺內出現一個或多個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甲狀腺結節分良性、惡性兩類,且起病隱匿。 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等在未明確其性質前統稱為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可以是單發,也可以是多發,單發結節與多發結節相比較,甲狀腺癌發生率較高。 在我國目前甲狀腺結節的陽性率為22.53%~43.70%[2-4],但尚未見本地區這方面的報道。本研究為了解成都地區甲狀腺結節的流行特點,對來我院健康體檢人群甲狀腺結節患病情況進行了調查,為本地該病防治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2014 年10~12 月來我院健康體檢行甲狀腺彩超檢查者共3000 例,年齡19~70(48.2±11.8)歲。
1.2 方法 采用荷蘭飛利浦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12 MHz。 由具有彩超診斷資質的醫師對體檢人員的甲狀腺行彩超檢查。 受檢者仰臥位,充分暴露頸前檢查區,探頭置于頸前甲狀腺部位,進行多切面的掃描,觀察并記錄甲狀腺的情況,發現結節時,仔細觀察記錄具體部位,大小、數目、形狀、內部回聲及有無鈣化,與周圍組織的邊界是否清楚,內部血流是否紊亂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軟件建立數據庫, 輸入全部檢查結果數據,采用SPSS 1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總體檢出情況 在3000 例體檢者中, 檢出甲狀腺結節患者1160 例,占38.7%;檢出疑似甲狀腺惡性結節者5 例,占0.16%。 經核素掃描、細胞穿刺、血清學等檢查,最后確診3 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均行手術切除。
2.2 不同性別患病情況 在3000 例體檢者中,男性1820 例,患甲狀腺結節390 例,患病率21.4%;女性1180例,患甲狀腺結節770 例,患病率65.3%,女性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顯著高于男性(P <0.05)。 不同年齡組間女性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均高于男性(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間不同性別甲狀腺結節患病情況比較(例)
2.3 不同年齡患病情況 在不同年齡組間的比較發現,甲狀腺結節患病率有顯著差異(P <0.05),總體看,隨著年齡增長, 患病率隨之增加, 超過60 歲以后患病率有所降低,51~60 歲的年齡組為高發人群組。 見表2。

表1 不同年齡組間甲狀腺結節患病情況比較
2.4 甲狀腺結節類別分布 檢出的1160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 單發性結節475 例, 占40.9%, 多發性結節685例,占59.1%,多發性結節較單發性結節患病率高;左葉結節311 例,占27%,右葉結節281 例,占24%,峽部32 例,占2.8%;多部位536 例,占46.2%,多部位結節的患病率比左葉、 右葉及峽部均高; 結節內無鈣化者1074 例,占92.6%,有鈣化的86 例,占7.4%;甲狀腺結節直徑<1 cm的1025 例,占88.4%,1~2 cm 的116 例,占10.0%;>2 cm的19 例,占1.6%。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地區健康體檢者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為38.7%,略高于文獻報道的河南、石家莊、大連等地區的檢出率[2-4],分析原因可能與成都地區人群的飲食習慣(麻辣為主)、生活環境不同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發現,女性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在各年齡組均高于男性甲狀腺結節患病率, 隨著年齡增長有上升趨勢,但甲狀腺結節高發人群則是41~50 歲年齡組。 這與白萍萍[4]等報道健康查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是一致的,但在年齡分布上不一致。因此應針對年齡>40 歲以上的女性,加強甲狀腺的超聲篩查,及早發現甲狀腺形態學改變,給予及時治療尤為重要。
對于良性結節無明顯增大、無疼痛、甲狀腺功能無異常者建議定期復查。 而對內部血流紊亂、邊界不清等疑似惡性結節者,應針對性建議其做細胞穿刺、核素掃描、血清學檢查,對于確診為甲狀腺惡性病變的患者,建議其及早行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本地體檢人群中甲狀腺結節檢出率較高,建議將甲狀腺超聲檢查作為體檢的常規項目,可及早發現甲狀腺癌變結節,及早采取治療措施,提高診療效果。
[1] 胡予. 專家診治甲狀腺疾病[M]. 上海: 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187.
[2] 常廣, 田京利, 劉曉明, 等,關于35 495 名健康體檢人員甲狀腺結節檢出情況分析[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3,7(2):99-102.
[3] 張春玉,曾洪利, 劉穎, 等. 甲狀腺結節與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的相關性分析[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8(2):132-135.
[4] 白萍萍,張連仲,馬會民. 健康體檢人群甲狀腺結節流行病學調查[J]. 中華健康管理雜志,2015,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