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文,顧曉靜,毛進娜
(青島市中心醫院高壓氧科,山東 266042)
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發生氣壓性牙痛2例報道
陳 文,顧曉靜,毛進娜
(青島市中心醫院高壓氧科,山東 266042)
氣壓; 牙痛/病因學; 牙痛/預防和控制; 高壓氧; 病例報告
氣壓性牙痛是一種少見的由氣壓變化引起的牙齒疼痛狀態[1],以往多見于飛行員,是指在飛行中或低壓艙模擬上升過程中因暴露于低氣壓環境中所發生的牙痛癥狀,因此又稱為“航空性牙痛”[2]。高壓氧治療是在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下吸入純氧,從而提高血氧含量,迅速改善和糾正組織缺氧,防止或減輕缺氧性損害的發生和發展的一種治療方法。其治療壓力和治療時間根據疾病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其治療過程均包括加壓、穩壓、減壓3個壓力變化過程。目前,高壓氧治療疾病種類增多、范圍變廣,接受高壓氧治療的人們也越來越多,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乘飛機、潛水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將面臨氣壓性牙痛的危害[1]。本科在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發生了2例氣壓性牙痛,現報道如下。
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本科行常規高壓氧治療時,常規治療壓力為0.20 MPa,由電腦操艙系統按設定方案自動操艙,加壓20 min,穩壓吸氧60 min,每隔20 min休息5 min,減壓20 min,治療時間共計110 min。在減壓過程中,發生2例氣壓性牙痛。1例患者診斷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在首次和后續的多次高壓氧治療中均無不適。在進行第18次高壓氧治療時,減壓過程中,當艙壓降至0.05 MPa時,患者自訴牙齒疼痛不能忍受。操艙人員暫停減壓,并報告氧艙醫生,詢問患者牙痛情況,患者自訴原有齲齒近期輕度發炎,入艙前牙齒雖有疼痛但可忍受。另1例是耳聾患者,初次進艙行高壓氧治療,在加壓階段和穩壓階段患者無不適感,減壓過程中,當壓力升至0.04 Mpa時,患者自訴牙痛,操艙人員暫停減壓,詢問牙痛原因,疼痛程度,患者表示牙齒疼痛,尚可忍受。2例患者在減壓期間所發生的牙痛就是氣壓性牙痛。氣壓性牙痛發生后,氧艙醫生給予解釋并安慰患者,操艙人員關閉自動操艙系統,改為手動操艙放慢減壓速度,及時與患者溝通,詢問病情,使患者安全出艙。
19世紀40~50年代,學者對氣壓性牙痛的發病機制作出各種推斷與假設,包括由血液和組織間液中釋放的氣體造成氣壓性牙痛;周圍壓力的降低導致血管擴張使髓腔壓力升高誘發了疼痛[3]。至于髓腔內氣體來源,最常見的是外界氣體在壓力作用下通過齲損或修復體邊緣進入髓腔[4]。在高壓氧治療過程中,依據Boyle定律:氣溫恒定的情況下,氣體的體積與氣壓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在高壓氧治療過程中,加壓時,隨著氣壓逐漸增加,進入病牙牙髓腔內的氣體體積相應縮小,患者不會有疼痛感;而減壓時,隨著外界壓力的降低,髓腔內氣體會膨脹,由于牙髓腔相對密閉,腔隙內氣體膨脹,不能及時排出,導致牙髓腔內壓力增高,從而刺激牙髓內痛覺感受器引起疼痛。
目前,公認的氣壓性牙痛的發病機制主要有2個:(1)壓力降低可使髓腔內殘留氣泡膨脹,壓迫血管,導致組織壓力升高,致使牙髓的感覺神經C纖維的末梢沖動興奮,沖動傳至中樞導致疼痛。(2)環境壓力降低可使原已受激惹或有病變的牙髓血液循環惡化,而牙髓無有效的側支循環,因此牙髓損傷加劇,導致炎癥,炎癥中的組織細胞、血漿成分和白細胞可釋放各種炎癥介質,致使牙髓腔內組織壓升高引發疼痛。牙髓炎是發生氣壓性牙痛的主要病因,但深齲、牙周炎、冠周炎、外傷性牙折后引起牙本質暴露、壞死性齦口炎等也可引起牙痛癥狀[2]。
氣壓性牙痛多見于有輕度的牙髓病變而沒有自覺癥狀者,患者在常壓下無癥狀,當遇到氣壓改變時,就會產生明顯的疼痛[1]。疼痛范圍局限,患者可定位患牙,疼痛程度由溫和至劇烈不等,表現為持續性的強烈疼痛、腫脹。2例患者中1例雖有齲齒,但是多次入艙治療并無不適,后來齲齒輕度發炎出現疼痛,患者入艙前及加壓、穩壓階段疼痛不明顯,減壓過程中發生牙齒疼痛難忍現象;另1例患者首次高壓氧治療,進艙前無牙痛自覺癥狀,加壓、穩壓階段無不適,也在減壓過程中發生牙痛現象,牙痛程度較前者輕一些。通常情況下,需要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由氧艙醫生會診,如果患者沒有高壓氧治療禁忌證,就可進行高壓氧治療。在患者首次治療前,操艙護士要常規對患者和陪護人員進行入艙宣教和安全檢查工作,內容包括:入艙治療時間、艙服穿著、飲食注意、入艙前排空大小便、入艙禁忌攜帶的物品、中耳調壓方法、吸氧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由于氣壓性牙痛病例報道少,常規的入艙宣教不包括詢問患者及陪護人員有無齲齒、牙齒有無蛀洞、近期是否接受牙齒診治等,導致極少數患者在減壓過程中發生氣壓性牙痛。為了預防和減少在減壓過程中氣壓性牙痛的發生,氧艙醫護人員要了解患者病情,可在入艙前進行宣教,要主動詢問患者及入艙陪護人員有無齲齒、牙齒有無蛀洞、近期是否接受過牙科手術、乘坐飛機是否有牙痛經歷,特別是對有齲齒的患者,告知患者減壓時有可能發生牙齒疼痛,建議患者先去口腔科進行診治再行高壓氧治療。對于輕度牙髓病變而沒有自覺癥狀的潛在患者,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有任何不適都要及時告知。減壓過程中,注意觀察艙內患者情況,如果發現患者有手托下巴、抓耳撓腮等動作伴痛苦表情時,及時詢問患者有何不適。如果患者發生了氣壓性牙痛,操艙護士要暫停減壓,報告氧艙醫生,及時與患者溝通,詢問患者牙痛情況、牙痛部位及疼痛程度、是否可忍受,詢問患者有無齲齒牙齦是否發炎等。問明原因后,要給患者做簡明易懂的解釋:告訴患者加壓時高壓氣體進入牙髓腔,減壓時氣體膨脹導致牙神經受刺激而產生疼痛。盡量安定患者情緒,讓其不要驚慌。操艙人員要放緩減壓速度,使壓力變化幅度小。減壓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表情變化,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疼痛情況,多安撫患者,配合減壓。待其安全出艙后,及時詢問患者牙痛詳情,氧艙醫生給患者提供相關知識介紹,進行原因分析和解釋,解答其疑問,聯系口腔科會診,囑其暫停高壓氧治療,先到口腔科診治,待治好牙齒再入艙治療。
總之,氧艙醫護人員提高對氣壓性牙痛的防范意識,要了解患者病情,對于有深齲、牙周膿腫等疾病的患者,增強其對氣壓性牙痛的了解,最好等待牙齒疾病治愈后再接受高壓氧治療;對于已發生的氣壓性牙痛患者,一定要多與艙內患者溝通,認真做好解釋工作,安撫患者恐慌情緒,使患者配合減壓安全出艙,待出艙后聯系口腔科進行及時診治,取得患者的理解。
[1]李晨霜,鄒敏.氣壓性牙痛的發病機制及防治[J].口腔醫學,2011,31(2):115-117.
[2]趙穎煊,高家琪.氣壓性牙痛的防治[J].中國社區醫師,2002,18(24):13-14.
[3]王丁,王亮.Ⅱ型航空性牙痛1例探討[J].首都醫藥,2009(8):42-43.
[4]李佐元.25例氣壓性牙痛報告[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1986,6(1):71-7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65
:C
:1009-5519(2015)10-1596-02
2014-12-01)
陳文(1973-),女,山東青島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高壓氧護理工作;E-mail:xiyan55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