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瀅 趙峰瀟 鄒江美 瑪依拉·鐵留太
(1.西部鉆探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疆 克拉瑪依834000:2.克拉瑪依雙信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陽離子聚合物鉆井液是以大陽離子作為包被絮凝劑,以小陽離子作為泥頁巖抑制劑,二者的相互結合,使得陽離子鉆井液具有較強的抑制性、較好的穩定井壁能力,并配合陽離子降失水劑HS-1、磺化類處理劑的應用,將失水量降低到很小的范圍內,解決了垮塌問題。
Ca2+能夠與鉆井液中粘土礦物中的鈉離子發生交換,將鈉土轉變為鈣土。鈣土水化能力弱,分散度低,故轉化后體系分散度明顯下降;其次Ca2+本身是一種無機絮凝劑,會壓縮粘土表面的擴散雙電層,使水化膜變薄,自然電位下降,從而引起從而引起粘土表面面-面,面-端的聚結,造成粘土顆粒分散度下降。因此該處理鉆井液具有性能穩定,具有較強的抗鈣、抗鹽和粘土污染能力,且固相含量相對較小,容易在高密度條件下維持較低的粘度和切力,其次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泥頁巖水化膨脹,濾失量較小,泥餅薄韌,有利于井壁穩定,再者由于鈣處理鉆井液中粘土細顆粒含量較小,對油氣層的損害程度相對較小。
2.1 第三系牛胳套-胳塘溝組(N2n+N1t):泥巖極易水化分散,易縮徑、鉆頭泥包。已鉆多數井(長3-5井、長3-8井、長2-15井、長2-17井)在二開鉆遇的第三系N地層中均有起下鉆阻卡的情況,復雜程度不同。其中,長2-15井較為嚴重,其在二開鉆至中完井深3451m,因起鉆遇阻、劃眼損失36h。
2.2 白堊系存在高壓鹽水層,且存在兩套異常壓力帶(第一異常帶在2500-3200m呈較低超壓,第二超壓帶在下溝組下段3800~4800m呈較高超壓),導致鉆井液受鹽水污染,且在高密度條件下易發生壓差卡鉆。
2.3 白堊系下溝組(K1g3):中下溝組地層硬脆性泥巖段、紅層井段及其交接面井壁不穩定,易剝落掉塊發生鉆具硬卡,預計紅層3800-4150m;高密度1.85~1.95 g/cm3情況下鉆井,易發生壓差卡鉆;已鉆井實鉆和地層測壓數據顯示,白堊系下溝組上段(K1g1)底部的紫紅色泥巖易坍塌,井下復雜多阻卡、劃眼多的井段主要在K1g2~ K1g1上部地層,該段地層為泥巖,特別是K1g2底部為紫紅色泥巖,井壁不穩定,易坍塌掉塊,造成起下鉆遇阻卡。

表1 CaO乳液加量試驗
取長3-2井1750m井漿進行CaO乳液加量試驗,實驗表明陽離子鉆井液中加入CaO乳液,開始加入會出現絮凝現象,隨著加量增加,鉆井液流變性改善,泥餅變薄,鉆井液結構弱化,加量超過1.5%出現失水劇增現象。

表2 巖屑回收率試驗
取長3-2井1500m井漿,取長3-2井1725m的巖屑進行回收率試驗。實驗表明,陽離子鉆井液中加入CaO能顯著提高鉆井液抑制性。

表3 抗粘土污染能力評價
取長3-2井1500m井漿加入粘土進行抗粘土污染能力評價,實驗表明陽離子鉆井液中加入CaO乳液,加入土粉進行熱滾,對3%土粉加量在有較好的抗污染能力,加量為6%時鉆井液粘切值急劇升高。
4.1 高鈣鉆井液的維護方法:在維護工藝上,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幾個關鍵指標,包括濾液中Ca2+ 的濃度,并使用FCLS控制流變性能。石膏侵對高鈣鉆井液的性能一般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在鉆入大段石膏地層時,鉆井液的粘度、切力及濾失量都會有所增加。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在鉆遇石膏層之前可先加適量燒堿經行預處理以維持所需的PH值。當鉆遇石膏層后,先不急于加石灰,待PH值開始出現下降時再行加入。此時若流變性和濾失量出現較大變化,可通過加入FCLS等處理劑進行控制。
4.2 鉆井液的使用效果:采用酒東區塊完成的長209井、長3-2井、長2-7井的數據進行比對,其中長209井采用的是陽離子聚合物體系,長3-2井和長2-7井都采用的是高鈣陽離子鉆井液。可以看出:①高鈣陽離子鉆井液體系密度比較穩定。②固相含量相對較少,容易在高密度條件下維持較低的粘度和切力,有利于提高鉆速。
5.1 現場應用表明石灰處理鉆井液,Ca2+含量在1200-2000ml/L之間,堿度儲備在3000-6000mg/L之間較為適宜。依據堿度儲備,及現場生石灰有效利用率50%、口井泥漿量1500m3計算,口井鉆井液生石灰消耗量應在15-22t之間。即可滿足提高抑制性,改善泥餅質量,增加鉆井液抗鹽鈣和粘土污染能力,改善流變性的目的。
5.2 對于高鈣陽離子鉆井液的PH值應控制在11-12,若PH值過低,Ca2+含量增加,鉆井液的粘度及切力將超過極限范圍;若pH值過高,Ca2+含量減小,鉆井液抑制性將會降低,將失去鈣處理的意義。
[1]艾貴成,牛春,李菁等.高密度低黏度陽離子鉆井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7, 24(6):8-10.
[2]汪軍英,李益壽,李云志等.陽離子鉆井液在吐哈溫西區塊的研究與應用[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8,25(3):39-42.
[2]艾貴成.鉀鈣基陽離子鉆井液技術[J].石油鉆采工藝,2007,29(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