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懿(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眼二科,重慶400042)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學管理者通過各種教學課程的體驗式設計,讓學生在通過體驗后對所學知識、技能進行反思,討論,評價等,最終對新知識產生新的感悟[1]。本科針對護理臨床實習生對眼科專科知識及技能接觸少,不熟悉的現狀,在進入科室實習后針對眼科臨床常用的眼科護理技術操作設計了一系列體驗式教學課程,讓護生們進行“患者”與“護士”之間角色的轉換,體驗換位思考,并組織護生把體驗過程中對知識運用的感悟、經驗、心得體會進行交流[2],使學生在有限的實習期內能盡快熟悉眼科常見的專科操作技術,提高護生對眼科護理技術操作的實踐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眼科護理臨床實習的帶教水平。現將本科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 年7 月至2015 年9 月在該科輪轉的護理專業實習學生45 人,其中本科生37 人,大專生8 人;男生4 人,女生41 人,實習時間4 周,均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臨床學習。
1.2 方法
1.2.1 準備階段
1.2.1.1 制訂教學計劃 實習生在本科進行臨床實習前,護理組安排有帶教經驗的護士擔任教學組長,教學組長根據教學目標和科室特色制訂出相應教學計劃。
1.2.1.2 制訂教學計劃 實習生在本科進行臨床實習前, 護理組安排有帶教經驗的護士擔確定眼科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內容:針對所在科室的主要病種、常見專科操作等具體情況,收集以往實習生對課程內容安排提出的要求,并征求護士長和其他帶教護士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授課內容的確認和安排。本科為眼底病區,常見的眼科護理操作技術項目有點眼液、查視力、測眼壓、剪睫毛、沖洗結膜囊、沖洗淚道等、顳淺動脈旁注射等,根據上訴操作項目的操作頻率、難易程度等,將點眼液、查視力、測眼壓、沖洗淚道這4 個最常見、學生易掌握、危險性相對較小的操作項目定為操作試教內容,按照體驗式教學方法進行試教。
1.2.1.3 制訂教學計劃 實習生在本科進行臨床實習前,護理組安排有帶教經驗的護士擔試教人員培訓方案對操作試教護士,要組織集中培訓,要求動作嫻熟,步驟正規,通過護士長和教學組長的考核方能參與帶教,試教完畢后討論操作培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并強調重點。必要時要求試教護士制作相關課件,要求課件內容生動豐富,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如淚道沖洗。
1.2.2 執行階段
1.2.2.1 第1~2 天 學生主要對眼科基礎理論進行學習,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帶教老師集中理論授課,了解眼科??浦R,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谱o理操作打下良好基礎。期間學生主要以觀摩為主,能了解眼科常見疾病的基本情況,并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學會如何做好操作前后的解釋工作。
1.2.2.2 第3~5 天 學生開始進行眼科護理操作實踐,試教老師選擇本科最常見的點眼液、查視力進行體驗式教學。每組4 人,由2 名帶教老師分別扮演護士和患者的角色,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護士講解點眼液、查視力、測眼壓技術操作的準備工作,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患者可隨時對相關問題提問。試教完畢后護生輪流搭檔,體驗患者與護士的角色。應注意的是,“護士”在護理全過程應針對性的在操作前評估患者的病情能否接受此項操作或能否配合此項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及操作后根據患者病情和對疾病的接受程度進行眼科特色的健康教育。“患者”也可對“護士”的操作技術提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就自身的疾病詢問“護士”疾病的注意事項。在整個操作培訓過程中帶教老師在現場進行理論與操作技術指導,最后組織護生討論,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護生親自體驗眼科護理操作技術,運用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感受,“護患”交流中也可對眼科患者飲食、生活方面的指導,學習體會護理在疾病轉歸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眼科護理操作上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盡可能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舒適度。
1.2.2.3 第6~14 天 在熟練掌握眼科基礎護理操作后開始進行其他相對難度較大的眼科護理操作,期間試教老師將選擇測眼壓、沖洗淚道進行體驗式教學。同樣,先由帶教老師集中講解和示范操作,再由護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相互操作,體驗“患者”與“護士”角色的不同所帶來的實踐感受。通過把抽象的知識融入操作中去,強化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鞏固了理論知識。
1.2.2.4 第15~20 天 由教學組長對本組護生進行眼科護理基礎理論考試,對所學習的幾項眼科護理操作進行隨機抽考,按照科室制定的眼科護理操作技術考核標準進行評分,對護生在眼科實習基礎理論和操作能力做出評價。最后,對學生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予以糾正并繼續鞏固學習。
經考核45 名護生眼科護理技術操作考試成績合格,平均成績85 分。學習結束后就體驗式教學對護生進行了調查,結果有42 人(93%)認為體驗式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4 人(98%)認為體驗式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在眼科操作中的動手能力,43 人(96%)認為體驗式教學法可提高護患溝通能力。
隨著現代護理觀念的更新,護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提高帶教水平,如何提高實習護生的適應能力、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其對護理隊伍的成長將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對科室護理工作正常開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到本科進行臨床實習的大專、本科護生,雖然在學校也學習過眼科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對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實際運用能力不高[3]。而有的學生因學校學制和學分管理等差異,根本從未學習和接觸過眼科??频闹R和操作,因此,臨床帶教老師覺得帶教壓力較大,而學生也覺得學習壓力大?,F采取體驗式教學法,提高了護生對眼科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護生的眼科護理操作能力和臨床溝通能力,使學生對眼科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術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培訓過程中,通過角色互換練習使護生對患者的疾苦有所認識和體會,在相互學習、分享學習經驗的過程中,增加了同組護生的凝聚力,增強了工作自信心。實習結束后,帶教老師反饋,進行體驗式教學法的護生與以往按常規程序臨床帶教的護生相比,其中對眼科護理操作技術掌握能力及與患者的溝通能力明顯提高,實習護生反響較好,其所屬學校也給予好評和認可。眼科護理技術操作體驗式教學法適合本科臨床帶教現狀,護生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徐斌. 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健康成長[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11):15-18.
[2] 黃蓓.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體驗式教學應用體會[J].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2):167-168.
[3] 王艷,鄭修霞. 護理專業臨床教學中學生的角色分析[J]. 實用護理雜志,2010,17(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