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倩,王英,劉文偉(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重慶400042)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膜腦炎(HSE)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1]。該病是非流行性腦炎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其病情兇險,死亡率及致殘率均高。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是臨床慢性疾病靜脈滴注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一種新型靜脈滴注器材。歐美國家已在20 世紀60年代普及使用。在我國,靜脈留置針的臨床使用不斷擴大。靜脈留置針可減少靜脈穿刺次數,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士工作效率,有利于臨床用藥,為搶救贏得時間。但靜脈留置針在臨床的應用效果受到患者合作程度、疾病、血管、護士操作、留置針的選擇、護理等因素的影響,在臨床上常常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如皮下血腫、導管阻塞、藥物外滲、靜脈炎、感染等。本科于2015 年2 月9 日收治1 例HSE 患者,在住院期間靜脈留置針感染,經過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患者現已康復出院。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50 歲。因發熱、頭痛1 個多月,多飲、多食、多尿9 d,于2015 年2 月9 日入院。患者入院時發熱、頭痛,精神行為異常。入科后立即給予抗病毒、改善腦代謝、肝功、改善腦血循環、保護胃黏膜、補液等對癥處理。患者入院第1 天至第6 天血糖波動在8.1~18.9 mmol/L。高血壓內分泌科會診后,建議瑞格列奈片1 mg三餐前口服,每天3 次。患者第5 天在局部麻醉下行腰椎穿刺術,測得初壓190 mm H2O(1 mm H2O=0.098 kPa),末壓130 mm H2O,清亮腦脊液。腦脊液細胞總數0.020×109L-1,白細胞計數0.008×109L-1,生化、染色陰性。全天體溫波動在37.3~39.2 ℃,予以物理降溫、柴胡安痛定、美林等對癥處理。第6 天陣發性低熱,未行特殊治療后好轉。血培養提示:革蘭氏陰性桿菌。反復追問病史,患者于入科第4 天出現留置針被自來水打濕,可能有自來水逆行進入血液。故予以“硫酸頭孢噻利”抗感染治療。患者入科第6 天15:00 以后體溫均正常,于入科第8 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無發熱、頭暈、頭痛、多飲、多食、多尿等現象,現患者已康復出院。
2.1 穿刺部位護理[2]
2.1.1 套管堵塞的預防 在靜脈留置針護理中,首先對血液制品大分子藥物高營養液靜脈滴注時應該選擇直徑較大的靜脈行靜脈滴注并徹底沖洗管道;然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減少因血管內壁損傷而導致血栓的形成;最后,每次靜脈滴注完畢,選擇合適的封管液及用量后正確封管,并注意推注的速度不易過快。
2.1.2 液體滲漏的預防 為避免液體滲漏,護理人員除了需要加強自己的基本功訓練外,還應該妥善固定導管避免患者留置針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適當約束肢體同時還要注意穿刺部位衣物束縛不易過緊和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
2.1.3 靜脈炎的預防 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選擇靜脈,盡量從血管的遠端開始,爭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靜脈滴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應用生理鹽水沖管來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2.1.4 皮下血腫的預防 護理人員操作前,認真選擇彈性好且走向較直和較清晰的血管,應避開關節及靜脈竇部進行操作,護理人員需熟練掌握操作技術,避免操作的不當引起皮下血腫。如果出現血腫應立即更換注射部位,血腫部位局部按壓后給予冰敷24 h 后,可用硫酸鎂溶液濕敷。
2.1.5 感染的預防 護士進行穿刺或保留留置針時,沒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導致感染為最常見情況。另外,在保留留置針的同時,患者未遵醫囑,洗澡或平時活動時沒有做好防護措施,都可能導致感染。使用留置針的患者,大部分都是長期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的防御功能比較低下,這類患者也特別容易發生感染。
2.1.6 意外拔管的預防 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穿脫衣物時應注意避免帶出留置針;出汗較多患者,敷貼出現卷邊時應及時更換;護理人員應在放置留置針時,待消毒液完全干后再粘貼敷料。并囑咐患者活動量不易過大,放置留置針手臂不能用力提重物,避免回血過多堵管。
2.2 心理及基礎護理 給予患者安靜及舒適的環境。常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解釋各種檢查及治療措施的重要性,及時解除患者的焦慮、恐懼疑惑等不穩定情緒,使其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承受能力,及時告訴患者治療效果和身體恢復情況,消除患者的顧慮。早期患者意識模糊,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及拍背,防止壓瘡的發生,每天進行口腔、會陰及皮膚護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給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的飲食,多食新鮮魚肉、蔬菜、水果等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還應保持病室通風清潔,病室物體表面、地板、空氣每天消毒。
2.3 腰穿術后護理 患者住院期間行腰穿腦脊液檢查術,穿刺前向患者說明穿刺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以利配合。術后囑患者去枕平臥4~6 h,并告知臥床期間不可抬高頭部,可適度活動身體。密切觀察術后有無頭痛、嘔吐等不適。若術后出現頭痛且有體溫升高者,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匯報。頭痛多發生在穿刺后1~2 d,為腰穿后腦脊液漏出引起腦脊液容量減少及腦血管擴張,二者再刺激痛敏感組織而觸發頭痛。術后患者有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者,可讓其平臥休息,必要時按醫囑給予鎮靜止吐、止痛劑。囑患者飲水2 000~3 000 mL 并保持臥床3~24 h,告知患者24 h 內不易沐浴。
2.4 發熱及抽搐護理
2.4.1 高熱使腦組織代謝率增加,加重腦缺氧、腦水腫及神經細胞的損害。患者體溫超過38.5 ℃給予物理降溫并遵醫囑給予降溫藥物,持續高熱者冰袋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效果差,采用持續冰毯、冰帽降溫,冰毯溫度控制在33~36 ℃,防止體溫驟升驟降,注意患者皮膚保護,防止皮膚凍傷及傳感器脫落。
2.4.2 降溫過程中出汗時及時擦干皮膚,隨時更換衣物,保持皮膚和床單清潔、干燥;注意降溫后的反應,避免虛脫。降溫處理30 min 后測體溫。補充水分防止脫水,鼓勵患者食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豐富的半流質或軟食。
2.4.3 患者出現抽搐時立即移除可能損傷患者的物品,解開衣扣、褲帶。必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打開氣道,放入開口器,如有義齒應取出,備好負壓吸引器,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與嘔吐物加床檔,必要時約束保護、吸氧。
2.4.4 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抽搐發作時間及發作部位、大小便是否失禁等,同時防止患者意外受傷,并遵醫囑正確使用止痙藥[3]。
2.5 康復指導 HSE 的死亡率高達60%~80%,約有10%存活下來的患者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智力障礙、癲癇、癱瘓等后遺癥。患者長時間使用激素可引起電解質紊亂、消化道潰瘍、血糖升高、骨質疏松、免疫系統受抑制等不良反應。因此,在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糖、血電解質等,遵醫囑給予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4]。本例患者系老年男性,文化程度不高,病情危重,基礎疾病較多,存在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聽取患者主訴,根據護理等級適當增加巡視次數。向患者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與預后,分析不良情緒的危害,增強患者康復信心。同時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配合,適當延長家屬的探視時間,讓患者感到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現在患者心態平和,能積極配合治療。出院時告知患者注意生活規律,適當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加強營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遵醫囑堅持服藥,并定期到醫院檢查。本例患者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HSE 患者在發病早期常以精神和智力障礙為首發癥狀,而影像學提示感染的主要部位是顳葉或額葉眶面。本病起病急、病情危重、變化快,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HSE 在護理上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早制訂個性化護理計劃,及時準確地執行各項護理措施,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促進患者康復好轉。靜脈留置針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臨床的靜脈滴注通路,其優越性在于它能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疼痛和痛苦,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態,維持血管通路,利于緊急搶救,提高工作效益。同時也要求護理人員要加強靜脈穿刺和封管技術,加強工作責任心及對靜脈留置針可能發生并發癥的觀察。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減輕患者痛苦[5]。
[1] 徐偉麗. 小兒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J]. 當代護士,2014(9):65-67.
[2] 王丹,馮麗芳. 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的護理與預防[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1996-1998.
[3] 毛翠秧,王晉榮. 全身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的救治與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0):1900-1911.
[4] 王曉霞. 急性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J]. 安徽醫學,2000,21(2):66-67.
[5] 楊紅梅. 靜脈留置針的使用進展和護理[J]. 當代護士,2014(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