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中國美術學院,杭州 310004)
美術類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實效性研究
張晶
(中國美術學院,杭州 310004)
研究解決如何提高美術類學生不同層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如何設置班級的形式,針對性教學;根據學科專業不同,如何設置授課模式和設定教學目標;如何完善和改進大學計算機課堂教學的內容;如何促進后續不同專業課程中的計算機應用;如何編寫適應美術類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材等相關問題。
計算機基礎教學;實效性研究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正在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美術類學生這種情況尤為突出。因為他們的課外時間,需要大量地投入到專業訓練中,所以針對在升學考試中不占比重的計算機內容,往往根據個人興趣及專業特點不同,會使得他們在計算機的使用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一般而言傳統美術專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的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相對較弱甚至抵觸,而設計類專業學生在對計算機的學習態度上就比較積極,也會較早地自學一些專業軟件。
計算機作為一種“越用越會”的技術,對于那些本身基礎較為薄弱,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遇到障礙從而更加抵觸的人而言,其計算機水平相較于其他人,往往在各個方面都顯得落后,而有些最開始僅僅是因為興趣或者娛樂等目的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也會因為使用的深入,開始對其他領域感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其計算機水平。
而我們所面對的,往往就是這兩類學生,水平的層次不齊導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速度、難度、深度很難把握,講得慢,水平較好的學生不愛聽,講得快,水平較差的學生聽不懂,使得我們的教學往往只能照顧到水平居中的學生,而這種課堂教學程度對兩極化的學生往往是不利的,水平較高的沒有進步,水平較低依舊茫然。
目前,圍繞高校大學計算機課程體系主題進行的研究與探索已有許多。有高職院校、文科類院校等,但是針對美術類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研究尚為少數,尤其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適合美術類高校學生學習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沒能建立。
(1)如今計算機非常普及,新入學的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對原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學生認為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所學專業無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美術類高校學生使用的教材和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均一樣,教師無法針對根據專業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教師備課有所局限。
(3)從事一線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大多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對藝術和設計不了解,在課堂教學案例中不能很生動地展現出其藝術性。
(4)課堂授課模式比較單一,基本是教師講解,學生練習。學生不能有效地參與到案例的分析,時間一長,教師只是授課的機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
這些現狀必然影響教、學相長,應盡快建立美術類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體系,形成具有美術類專業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理論。
課堂教學體系建設分兩個方面:
一是公共計算機基礎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二是與專業相結合的計算機教學,注重運用計算機科學解決學生專業方面的問題。盡管專業內容不同,研究方向各異,但在使用計算機進行藝術創作上有著共同的需求,學習計算機的有關原理知識,掌握現代計算機藝術創作的工具,是美術類學生在大學階段必備的基礎。在信息社會中,美術類大學生應不僅是一名“畫家”、“雕塑家”、“音樂家”,還應是懂藝術、會設計、能應用的“計算機藝術家”。
課堂內容的改革:采用傳統型+網絡型+創作型。
(1)傳統型:是大學計算機的基本內容,每個大學生都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2)網絡型:是美術學院的學生通過網絡得到的藝術學習和交流。通過網絡可以搜集資、共享資料。
(3)創作型:培養目標是能夠使用計算機進行專業創作或具有與專業相關軟件的使用能力。美術院校專業較多,專業軟件也非常多,如何根據專業特點,確定計算機軟件教學方向、設計安排教學課程是擺在美術院校計算機教師面前的難題。
班級組成模式改革:專業班、免修班。
(1)專業班:目前我校的專業課分班是以同專業進行的,而文化課又以文化班進行分班,這就造成文化課在一起上課的學生,他們的專業不同,這對于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帶來了困難,教師很難根據不同專業的情況講解案例,分析軟件的操作性。所以計算機課程也應該以專業分班一樣進行授課,針對同專業的學生一同講解。
(2)免修班和必修班:免修考試實行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的辦法,學生自行到校園網站下載免修申請表,公布報名情況,由教務處和實驗教學管理部制定免修考試大綱,安排考試,學生參加測試,若測試通過者該課程免修通過,取得學分,并且自愿申報參加第二學期計算機提高班(計算機語言或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若測試未通過就要參加該課程的學習,根據學生情況給予分班教學,才能取得學分。
課堂授課模式改革:
(1)探究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設計問題和創設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究、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構建。例如可以在《個人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這一章節授課中采用這種方法,設定硬件配置價格,學生自主參與實踐調查獲取硬件知識及配置,給出配置單及評價,并歸納小結。
(2)合作式教學模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組為單位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可以在《網頁設計與制作》環節中,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合理分工、素材、編排及軟件的應用,學生共同參與,給出任務報告,總結利弊,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3)討論式教學模式:教師預先設置某一探討主題,例如對微信與QQ聊天工具的認識和區別,學生主動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去詳細了解該主題的相關信息,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學生相互獲取知識,教師給予一些提示或設置相關的材料,對學生闡述的情況作總結,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挖掘計算機最新的科技信息。
(4)集中分散教學模式:把幾個班的學生集中一起進行講解,例如對計算機歷史、計算機藝術的歷史這類純理論的教學內容,通過課件或播放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生動地了解歷史,真正了解計算機,然后分散到每個班淺談體會。這樣既化解了教師枯燥、重復的理論講解,又展示出形象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也獲取了知識。
我們以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管理、考試形式、實驗改革和教師自我提高在內的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教學全面改革;以立體化教材、多媒體課件和現代網絡為依托,將所得的階段性成果及時應用于理論和實踐教學中。
從教學人數上進行改革: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有大量的軟件需要講解,軟件講解過程中需要詳細闡述其用法、案例分析,每個班安排人數過多,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中就力不從心,所以應開設30人為標準班教學效果應該好一些。
從教學的周課時安排進行改革:對所學軟件只有通過大量的操作及練習才能掌握,所以在原有的周課時基礎上增加2課時為學生的實踐課,教師做輔導,主要進行對軟件的練習。
從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理論內容擴充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概念、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內部多媒體信息的處理;包括二進制的基本概念及簡單換算、文字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和處理、計算機對音頻、視頻的處理以及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分類、數據通信基礎、網絡信息安全、因特網及其應用以及計算機軟件的概念、技術與分類;包括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及語言處理程序、數據庫、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安全等。
增加美術類各專業應掌握的基礎軟件,平面設計類包括Photoshop、Corldraw,動畫制作類COOL 3D、Flash,音像處理類Cooledit、Videostudio等,為專業學習作鋪墊。通過以上這些內容的學習,既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信息技術科學體系,又能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專業構建一個基礎體系。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
從教材上進行改革:編寫符合美術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材。
從教學環境進行改革:及時更新軟件版本,及時處理硬件故障,保證正常的教學使用,網絡化的考試、練習環境的構件,構建教學網使用FTP:提交作業、課程學習報告、制作教師個人主頁、提供教學資源下載、答疑、討論。
探索美術類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效性研究,對學校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僅就公共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課程內容和設置體系改革、授課模式等提出了一種設想,希望能在美術類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中不斷完善,也籍此與同行交流。
[1] 宋方.藝術類專業計算機教學中的專業模塊化設計[J].科技信息
[2] 汪偉,汪鐘莊.藝術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探討[J].計算機時代,2007(8)
[3] 張敏霞.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設置探索和改革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7(4)
[4] 曹紅.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與探討——以麗水學院本科專業為例[J].麗水學院學報,2011-10,33(5)
Effectiveness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in Arts University
ZHANG Jing
(China Academy of Art,Hangzhou 310004)
Researches on the problems of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rts university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how to set up a class,in the form of targeted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bjects,and how to set up the teachingmode and teaching goal,how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computer,how to promote the subsequent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 different pr of essional courses,how to write to the fine arts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material for us to study issues related to solve.
Computer Basis Teaching;Effectiveness Research
1007-1423(2015)07-0026-03
10.3969/j.issn.1007-1423.2015.07.008
張晶,浙江杭州人,講師,從事領域為計算機基礎課教學
2015-01-06
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