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蓮,劉繼紅,秦 燕,李曉玲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重慶400010)
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帶教中情商培養的實踐
廖春蓮,劉繼紅,秦 燕,李曉玲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重慶400010)
護理本科實習生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和促進護理事業發展的新生力量。臨床實習是每位護理本科生都要經歷的學習階段,實習過程中實習生直接接觸未來的工作環境,對實習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該文總結了影響該科護理本科實習生整體護理現狀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的欠缺。為培養適應臨床需要、具有高尚職業道德、高情商的護士,該科對護理本科實習生進行了職業道德的培養及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護理本科實習生的情商。
臨床實習; 教學,護理; 學生,護理; 教育,醫學,本科; 情商培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的轉變,人們希望得到更為舒適、科學的照顧,因此,社會對護理服務需求標準在不斷提高,衡量護理水平的標準也不單是護理操作水平的高低,還包括患者的滿意度和患者的生命質量[1]。研究證實,患者的滿意度與醫護人員的情商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情商的醫護人員表現為淵博知識基礎上的自信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協調能力[2]。然而護理本科實習生在進入實習階段初期,能力不能發揮、工作興趣低或厭倦、工作的瑣碎及危重患者搶救、患者死亡等各種應激事件[3]均易導致其精神緊張,身心疲勞。而情商培養能提高護理本科實習生對應激事件的適應和處理能力,客觀冷靜地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以便積極解決問題,有效地進行實習工作[4-5]。本科在臨床帶教中對護理本科實習生的職業道德、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進行培養后,護理本科實習生的情商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現報道如下。
1.1 提高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醫護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典型示范。本科帶教教師在工作中自覺地提升自我修養,不僅傳知識、帶技術,而且傳醫德、帶作風,在護理實踐中幫助實習生真正實踐職業道德,培養醫德情感和醫德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護士。
1.2 學科自豪感教育 本科通過帶教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影響實習生,使其感受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榜樣的作用強化職業道德的教育。本科訂閱相關護理報刊和雜志讓實習生了解護理科研和學術發展的最新動態,鼓勵實習生參加醫院內護理學術講座和專業報告,使實習生認識到護理學近年來在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方面進步很大,以培養實習生學科自豪感,堅定從事護理工作的信念。
1.3 強化科室的文化氛圍 科室文化建設反映了科室醫護人員的價值取向及帶教教師的職業素養。在實習過程中科室的人文環境對實習生職業道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6]。通過本科職業道德的培育、帶教教師榜樣的示范作用,實習生在本科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1.4 將職業道德表現納入實習生考核內容 德育實習與護理理論、操作技能學習同時進行,加強對實習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的教育,培養愛崗敬業、文明服務患者、誠實守信的良好職業操守。在本科實習結束前由帶教教師及患者從思想醫德、勞動紀律、操作技術水平等多方面綜合評定實習生職業道德表現,并納入學生出科考核成績。
工作情緒包括積極正向的情緒及消極負向的情緒。當實習生保持積極正向的工作情緒時,傳遞給患者的不僅僅是積極、主動的工作狀態,更是一種熱情、自信、關愛和負責的工作態度[7]。本科指導實習生學會有效駕馭、管理自己的情緒,幫助其有效地提高自身素養、贏得患者的理解與信任。
2.1 自我激勵保持良好心態
2.1.1 提高護理本科實習生對自我情緒控制的認識本科教導實習生對自己的情緒保持高度重視,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會對護理工作、對護患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緒和樂觀主義精神,當產生不良工作情緒時,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實現自我調控情緒,將消極負向的情緒轉化為積極正向的情緒[8]。
2.1.2 提高護理本科實習生對自身心理素質的認識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實習生要不斷加強人文、道德、心理、倫理等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對自己的情緒狀態進行評估及思考,在實習工作中加以強化和改善,最終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身性格和氣質,逐漸提高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
2.1.3 加強護理本科實習生自身情緒的自控能力 本科對實習生就如何控制自身情緒進行了培訓。教導實習生主要有2種因素導致工作中產生負面情緒。(1)內因:因為自身內心的不平靜造成的情緒化,出現這種情緒時應給自己減壓,進行自我安慰等;(2)外因:因患者過于挑剔、學生的消極情緒而影響個人的情緒,這時可轉移注意力、進行自我調控待情緒穩定后再思考如何解決問題[9]。
2.2 保持對實習工作的高度熱忱
2.2.1 培養負責的工作態度 指導實習生如何觀察患者的病情與心理變化,理解患者的觀點并真切關心患者,從而幫助實習生了解并滿足患者需求。
2.2.2 工作中視患者如親人 指導實習生如何感知患者情感,站在患者的立場與其進行溝通,及時發現患者的情緒波動,從而提供恰當的心理護理與疏導,緩解患者的憂慮。
2.2.3 正確處理與教師、學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 為避免不良情緒對工作帶來的不良影響,當產生負向情緒后主動與教師、學生進行交流,積極調整心態,以正向的工作狀態營造愉快的實習工作氛圍[10]。
2.3 正確認知患者的情緒 患者情感脆弱,情緒波動大,對實習生的工作態度、說話語調、動作等過于挑剔。實習生的情緒狀態、言談舉止對患者及家屬產生直接的影響。本科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教會他們尊重、關心患者,重視其病情變化,認真聽患者的傾訴,在傾聽的過程中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理解、分析各種信息,用親切關愛的語言、熟練的護理操作對患者的治療、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1 培養護理本科實習生的愛心和耐心,提高溝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習生的愛心和耐心是做好護理工作的關鍵,是需要在長期的實習活動中逐漸培養和建立起來的。實習生與患者溝通首先應做到:誠信、尊重、愛心、耐心。通過訓練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調動了實習生的積極性,改變了過去只學理論、沒有實踐的狀況。在臨床工作諸如查房、講課、患者的治療等護理活動中,實習生積極性提高,工作態度嚴謹細致,愿意與患者溝通,并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進而培養其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
3.2 增強護理本科實習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護理技術教學方法,操作練習基本都是在護理模型上進行,實習生只是記住了操作步驟,而與模型人之間無法實現有效溝通,致使實習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面對患者時膽怯、緊張,影響了護理質量和效果。在本科臨床帶教中,帶教組長和護士長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護理技術操作的實施對象放在帶教教師和實習生身上,如患者出入院護理、臥位與安全的護理、霧化吸入法、吸氧法、各種注射法、癲癇大發作的搶救、腦梗死的溶栓治療等均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帶教教師和實習生身上進行,并強調操作前解釋清楚,操作中指導恰當、操作后囑咐正確[11-12]。實習期間開展與患者溝通的各項活動,實習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技能逐漸得到提高,無論是面對教師和患者,還是在講座、查房、病案討論等護理活動中,都能暢所欲言,充分展示了自信心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臨床實習的教學效果。
團隊情商是個體情商的總和,是一個團隊情緒控制綜合能力的體現。在實習生隊伍中,團隊精神表現為實習生之間團結協作、相互信任、互相尊重,承擔對團隊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使實習生隊伍優勢互補,提高效率,激發實習生的積極性[13]。
4.1 加強思想教育,培養護理本科實習生的敬業精神 團隊精神的首要條件是敬業精神的形成。本科帶教教師對每一位實習生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如定期開展小講座、讀書報告會、每周與實習生在其反思日記上進行交流等,帶領實習生學習優秀先進護士的光榮事跡,重點培養實習生良好的工作心態和奉獻精神,激發其職業自豪感與滿足感。
4.2 確立團隊的共同目標 共同的目標要考慮團隊整體的進步,同時包括每一位實習生的個人志愿和目標。實習生按照團隊的共同目標及護理工作需要采取合適的行動促進團隊的共同進步,讓實習生意識到只有全體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目標,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實習內在的學習動力,保證整個實習生團隊效率最優化,創造團隊的最大價值。本科帶教教師廣泛聽取實習生的意見,切合實際為實習生團隊提出共同目標。
4.3 建立寬松的環境和相互信任的氛圍 實習生來到科室后,帶教教師首先介紹科室情況,歡迎其成為科室的一員,讓實習生們對這個集體產生榮譽感和責任感。本科帶教教師真誠關愛、理解實習生,為實習生營造輕松的工作環境,保證其實習工作的順利。本科每周召開1次實習生總結大會,分享該周的學習經驗并提出下周的學習計劃,既加強了實習生與教師的相互溝通,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又建立了和諧的工作環境和相互信任的學習氛圍。
4.4 建立團隊準則和規范,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團隊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指南和評價標準是團隊準則。本科帶教教師嚴格按照團隊規范辦事,用準則形成硬壓力保證實習生的紀律,同時用科室的文化氛圍形成軟壓力讓實習生自覺提高自身素質[14]。充分發揮實習生組長的作用,真正起到上傳下達,使其成為溝通的橋梁,同時積極發揮團隊心理效應,形成正確、強烈的集體意識,規范他們的行為,以促使實習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經過有計劃的系統培訓,本科護理本科實習生的情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科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及患者滿意度與以往相比均有明顯進步。綜上所述,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革發展,“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深化,臨床帶教既要重視護生個人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更要加強職業道德與職業情感、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精神的情商培養,為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15],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起到重要作用。
[1]趙濱,徐開麗,趙玲.情商培養在護士培養中的作用與方法[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0):1238-1240.
[2]李忠民,劉娜.患者滿意度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4):321-324.
[3]黎雪梅,李繼平.臨床護士護理能力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7,7(8):586-590.
[4]劉文紅,叢玉英.情商培養在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9):110-111.
[5]Benson G,Martin L,Ploeg J,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leadership,and caring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J Nurs Educ,2012,51(2):95-101.
[6]吳文紅.臨床護理實習生職業道德培養的行動研究[J].護理教學研究,2010,13(5):106-107.
[7]Snowden A,Stenhouse R,Young 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previous caring experience and mindfulness in student nurses and midwives:a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J].Nurse Educ Today,2015,35(1):152-158.
[8]李淑華.護士情緒控制對和諧護患關系構建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0):252.
[9]Allen DE,Ploeg J,Kaasalainen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lin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nursing faculty[J].J Prof Nurs,2012,28(4):231-240.
[10]van Dusseldorp LR,van Meijel BK,Derksen JJ.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mental health nurses[J].J Clin Nurs,2011,20(3/4):555-562.
[11]袁春蓮.臨床情景模擬應急演練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104-105.
[12]陶淑敏,趙芳,謝濤,等.對低年資護士實施應急預案演練的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4(18):2284-2285.
[13]劉榮華,王楠.注重團隊情商的培養,提升護理管理的內涵[J].遼寧醫學雜志,2014,28(4):225-226.
[14]何珂,齊濱,苗青,等.護士長在培養護理團隊精神中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7,7(1):56-58.
[15]李娟.情商培養在促進護患關系和諧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6):103-10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8.064
:B
:1009-5519(2015)08-1267-03
2014-09-18
2014-12-05)
廖春蓮(1972-),女,四川大竹人,主要從事護理管理的工作;E-mail:14164753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