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在社區護理管理中的實踐與效果

應敏娟,周永琴,吳美君
(杭州市余杭區第二人民醫院,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總結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在社區護理管理中的實踐與效果。區屬醫院與社區建立聯動模式,制定社區護士手冊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評分標準,醫院派出護士長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護理管理指導,加強對社區護士的技能培訓,接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來院參觀學習,并進行護理質量檢查。通過1年的實踐,社區護理質量各項指標、護士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明顯提高。
關鍵詞:護理管理;醫院;社區;聯動;質量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9.028
20世紀末,浙江省社區衛生服務得到快速發展,而社區護理發展相對滯后[1-2]。2012~2013年余杭區衛生局組織區屬醫院的相關專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質量進行檢查,發現較多的問題,如何持續改進社區護理質量,為居民提供及時、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貫徹浙江省實施《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要求,是衛生主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2014年初,本院護理部在區衛生局醫政科的牽頭下,與轄區5家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醫院—社區聯動模式,以期延伸優質護理,改變現狀。經過近1年的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背景資料本院轄區共有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家中心管轄近10個站點。社區護士80人,均為女性;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0±3.5)歲;學歷:中專2人,大專57人,本科21人;職稱:主管護師16人,護師38人,護士26人。2013年區衛生局組織護理專家按浙江省護理中心編制的《護士服務禮儀規范》及《護理質量檢查標準》進行社區護理質量檢查,檢查中發現較多問題,如護士儀表不符合規范要求,對搶救室儀器設備管理不到位,護士對急救流程不清楚,藥品、器械過期,消毒隔離不到位,輸液管理不到位,護士長不知道如何進行護理質量管理等問題,亟需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管理質量。
1.2醫院—社區聯動模式的實施
1.2.1制定社區護士手冊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評分標準由區衛生局醫政科牽頭,區護理質控中心負責制定社區護士手冊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評分標準,并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學習,對標準和手冊內容進行解讀和說明。發放手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員人手1冊。
1.2.2工作指導醫院派出5位高年資護士長,分別負責轄區5家衛生服務中心,每2個月對負責的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護理質量檢查、指導,并對欠缺的項目進行培訓。培訓項目:意外事件應急處理中常見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輸液反應的應急處理,心肺復蘇流程、心電監護儀使用,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護理管理工具,如戴明環的持續質量改進(PDCA)、5常法管理(5S)、品管圈(QCC)等。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醫院護士長必須與社區分管主任進行溝通并提出解決方法;檢查結果上報護理部,護理部匯總后反饋給社區服務中心和區衛生局醫政科護理負責人。半年后護士長輪換至另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護理質量檢查、指導。
1.2.3接收社區護士長來本院參觀學習接收社區護士長來本院各科室參觀學習,參觀護士禮儀與行為規范,醫院環境整理、整頓,學習如何進行護理管理資料的整理、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的落實等。指導社區護士長如何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如何進行業務學習、操作培訓,以及怎樣進行質量檢查及整改,規范搶救儀器設備的管理等,將本院護理質量管理經驗傳授給社區護士長,教會其如何進行質量管理。對社區護士長進行基本的質量管理工具的培訓,如PDCA實施步驟、5S管理內涵等。
1.2.4加強對社區護士的技能培訓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來本院參加醫院每月組織的技能培訓,并對其進行操作考核、比賽。每月無償接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來本院急診搶救室、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科進修。
1.2.5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余杭區護理QQ群,將醫院組織的護理培訓通知及培訓課件通過科教科、余杭區綜合辦公平臺(OA)、QQ群傳播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社區護士也能參加區屬醫院組織的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及在線學習培訓課件,醫院護士長在線解答社區護士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1.2.6質量檢查醫院護理部每半年對社區護理質量進行檢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1.3效果評價與方法
1.3.1評價指標依據浙江省護理中心編制的《護士服務禮儀規范》及《護理質量檢查標準》,制定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檢查表,內容包括護士禮儀規范評分表、急救設施完好評分表、消毒隔離評分表、輸液管理規范評分表、資料管理評分表,各評分表總分均為100分。參照吳鐘琪主編的《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3]內容,對社區護士進行三基理論測試,考核靜脈輸液或鼻導管吸氧護理操作,考核心肺復蘇術(CPR),每項總分均為100分。
1.3.2評價方法實施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前及實施1年后,由護理部組織專家對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檢查、考核。
2結果
2.1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實施前后護理質量各項指標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實施前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各項指標得分情況分
2.2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實施前后護士理論和技能考核結果見表2。

表2 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實施前后護士理論和技能考核情況分
3討論
3.1信息的互動與交流改變了社區護士的觀念社區護理管理機構不合理、服務目標不明確、規章制度不健全、質量管理不到位、社區護士綜合素質較低等問題,影響了社區護士護理服務的快速發展[2,4]。通過醫院—社區聯動模式,開闊了社區護士的視野,轉變了社區護士的服務理念,使其更清楚與醫院之間的差距以及醫院護士的艱辛,更體會社區護士崗位競爭的壓力,珍惜自己的崗位,對社區工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得到增強,工作更加積極主動[5]。同時通過培訓、檢查,明確了護理質量標準、護理管理規范。社區護士長通過來院參觀學習,明確了護理管理資料的整理,樹立了做我所寫的,寫我所做的觀念,為今后示范社區創建、社區護理科研積累了臨床資料。
3. 2社區護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明顯提高從事社區護理工作者基本為中專學歷,多數沒有完成社區護士上崗培訓,知識老化現象十分突出,整體素質比較低[6]。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距離社區護理的要求差距較大,存在著知識陳舊、知識面窄、預見能力及應急能力欠缺等問題,難于承擔健康促進、社區保健的重任。大多沒有建立二級以上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技術指導、信息交流和人才培養的渠道[1],使現有的社區護理隊伍很難在業務上得到提高,制約了社區護理快速發展[1]。建立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后,區屬醫院組織的技能培訓,社區護士也能參加,使社區護士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時區屬醫院的護理管理專家到社區講課的次數增加,有針對性地培訓社區護士的一般應急救護知識,提高了社區護士的急救技能,經過1年的實踐,社區護士理論、操作、CPR考核成績均較前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社區護理管理得到有效改進通過制定社區護士手冊、社區護理質量檢查標準,規范了社區護士服務禮儀、急救設施、輸液管理、消毒隔離等護理管理制度、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定期派醫院護士長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檢查、指導、培訓,使社區護士明確了護理工作的標準,能以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社區護士長通過外出學習,更加清楚護理質量管理是社區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楚護士長的崗位職責,加強了日常工作的檢查、督促及對護士基本知識的培訓,并能運用簡單的PDCA循環進行質量改進,使社區護理管理得到了有效改進。施行1年后,社區護理質量管理各項指標較實施前均有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不足之處由于區屬醫院臨床護理人員緊缺,醫院護士長管理科室的日常事務較多,導致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指導、培訓時間不多;社區護士配置不足,外出進修、學習機會較少;一些社區與醫院聯動不夠主動等問題猶待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使社區護理管理逐漸向科學、規范、制度化方向發展,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護理服務,滿足人民對健康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 包家明,付偉,陳國玲.浙江省社區護理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5(6):456-457.
[2] 付偉,包家明,胡斌春,等.浙江省社區護理管理的研究與思考[J].護理與康復,2008,7(7):483-484.
[3] 吳鐘琪.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M].4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34.
[4] 劉萍,李秋紅.社區護理管理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6):960-961.
[5] 艾艷.陳婷,我國社區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分析與開發策略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0,23(6):58-60.
[6] 符翠怡,賴利英.淺談新形勢社區護理管理的挑戰和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30):124-125.
中圖分類號:R197.323.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09-0874-03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簡介:應敏娟(1968-),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