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芝,田 瑛,盧敏芳
(臺州醫院,浙江臨?!?17000)

多潘立酮減少長期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療效觀察
王靈芝,田瑛,盧敏芳
(臺州醫院,浙江臨海317000)
摘要:目的探討多潘立酮對減少長期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按隨機數字表法將72例長期鼻飼患者分為觀察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對照組為常規鼻飼護理,觀察組在常規鼻飼護理基礎上,在三餐前加服多潘立酮混懸液15 ml,連續使用3周。結果吸入性肺炎觀察組發生2例(5.6%)、對照組發生10例(27.8%),x2span=24.25,P<0.01。結論多潘立酮混懸液能有效降低長期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關鍵詞:鼻飼;吸入性肺炎;多潘立酮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1.018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是指人體口咽部的分泌物、胃內容物或其他刺激性液體被誤吸入下呼吸道,誤吸的同時會伴隨著病原微生物一同進入下呼吸道[1-2]。生活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康復患者,無法經口進食,需要長期鼻飼進行營養和能量的供給。在進行鼻飼的時候該類患者往往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鼻飼營養液由食管反流至口咽部,誤吸入肺部,同時伴有表達能力喪失,誤吸后僅表現出有輕微咳嗽等不典型表現,直到出現發熱、咳痰等典型肺炎表現時才被醫護人員覺察[3]。所以減少鼻飼患者胃食管反流可減少誤吸發生的次數,進而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康復科對36例患者在常規鼻飼時加用多潘立酮混懸液,以促進胃腸道蠕動排空而減少胃食管反流,降低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納入標準:在本科住院行康復訓練及鼻飼置管治療患者;預計鼻飼時間大于3周;病情穩定;排除合并消化道疾病及存在肺部感染或合并肺部疾病易引發肺部感染的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及家屬愿意參加本研究。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72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9~82歲,平均年齡(69±8.5)歲;病種為腦外傷10例、腦梗死15例、腦出血11例;伴有1種疾病31例、≥2種疾病5例;鼻飼時間(25±1.4)d。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7~84歲,平均年齡(67±9.9)歲;病種為腦外傷13例、腦梗死17例、腦出血6例;伴有1種疾病32例、≥2種疾病4例;鼻飼時間(24±1.6) 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種、伴有疾病及鼻飼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鼻飼方法兩組患者鼻飼管均采用LINK-02-3-CH14型號鼻胃管,插管深度55~60 cm。按常規插入鼻飼管并確認鼻飼管插入胃內;在鼻飼前均檢查鼻飼管通暢情況,胃內是否潴留,清理口咽部;取30~90°體位,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 ml,每次鼻飼時間維持在40~60 min,維持營養液溫度在40℃左右,鼻飼時和鼻飼后2 h內盡量不吸痰,鼻飼后維持半臥位30 min以上。每日行口鼻咽腔護理3次[4]。觀察組在鼻飼(早、中、晚三餐)前用少量溫水送服多潘立酮混懸液15 ml(如發生吸入性肺炎,繼續鼻飼多潘立酮,同時予對癥治療)。每例患者鼻飼均由同名護士負責鼻飼,并完成相關記錄,連續3周。
1.3評價方法收集本研究實施后連續3周內吸入性肺炎發生情況,每次鼻飼前胃潴留(鼻胃管抽吸檢查)、鼻飼中及鼻飼后反流或嘔吐或嗆咳等情況。吸入性肺炎:患者有明確的誤吸病史,鼻飼24 h內突發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發熱、濃痰或非濃痰,肺部X線提示新近肺葉斑點狀陰影,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等檢驗提示異常[5]。胃潴留:指胃內容物積貯而未及時排空,凡嘔吐出4~6 h以前攝入的食物,或空腹8 h以上,胃內殘留量>200 ml者,表示有胃潴留存在。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采用x2CMH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
2結果
兩組患者鼻飼3周內評價指標觀察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鼻飼3周內評價指標觀察結果比較 例(%)
3討論
3.1長期鼻飼患者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危害腦血管病患者因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嘔吐反射異常以及喉頭功能障礙等[6-7],常需長期留置胃管行鼻飼胃腸內營養。而胃內容物反流是鼻飼患者最常見的肺部感染誘發因素,長期鼻飼不但破壞了消化道內菌群平衡,也導致胃內酸堿度上升,消化道內細菌大量增殖,伴隨著反流,細菌進入肺部[8]引起吸入性肺炎,成為鼻飼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胃內容物逆行引起吸入性肺炎的4個因素:胃內有細菌,胃內容物反流,反流物吸入肺內,肺防御力下降[9]。長期臥床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鼻飼患者引起胃內容物反流的主要原因:胃管的留置,使食道括約肌關閉不全同時使咽反射減弱,可出現食道平滑肌松弛,進而影響食管的3個狹窄以及食管上下端括約肌,使防止食物反流的生理屏障減弱,易發生胃食管反流[10];長期臥床患者,臥床時胃呈水平位,當腹內壓突然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時,會使胃內容物受壓反流誤吸;長期臥床,活動極少,相對胃腸功能逐漸減退,胃腸蠕動減弱,導致胃內食物排空延遲,更易發生胃潴留。綜上所述,長期鼻飼患者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需加強重視,做好相應措施。
3.2多潘立酮能減少長期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多潘立酮是一種外周性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可阻斷催吐化學感受區多巴胺的作用,抑制嘔吐的發生,可促進上胃腸道的蠕動和張力恢復正常,促進胃排空,增加胃竇和十二指腸運動,增進賁門括約肌的緊張性,促進幽門括約肌餐后蠕動的擴張度,協調幽門的收縮,同時也能增強食管的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口服后15~30 min血藥濃度可達高峰,由于其通過血腦屏障弱,故無明顯的鎮靜、嗜睡及錐體外系的副作用,使用較廣泛。多潘立酮說明書中提示長期使用多潘立酮會出現口干、腹瀉、嘔吐、腹痛、頭暈、嗜睡、癲癇發作、溢乳等多種副作用。國內多數研究均未發現明顯副作用,甚至長達3月以上連續使用也無嚴重副作用[11]。本研究多潘立酮口服液在臨床高年資主治醫生指導下使用也未發現明顯副作用。同時,本文研究顯示餐前30 min口服多潘立酮混懸液后可明顯減少長期鼻飼患者胃潴留及胃內容物反流發生的可能性,從而從側面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表1顯示,觀察組2 例發生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為5.6%,對照組 10例發生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為2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其中觀察組患者胃潴留、反流、嘔吐、嗆咳等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完善的鼻飼方法的同時加用多潘立酮混懸液能夠明顯減少長期鼻飼患者的胃潴留、嘔吐、反流、嗆咳等發生,從而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
參考文獻:
[1] 俞芳,林麗,田歡棟.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吸入性肺炎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8):92-95.
[2] 馮原.鹽酸莫西沙星治療吸入性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3):29-30.
[3] 廖小敏.成人隱性吸入性肺炎68例臨床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1,31(4):602.
[4] 范槐芳,李海燕,方畢飛.鼻腸管鼻飼法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應用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2):159-160.
[5] 趙媛媛,張梅.腸內營養并發癥及其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2,11(3):222-224.
[6] Nakagawa T,Sekizawa K,Nakajoh K,et al.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a potentiential risk for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J].J Intern Med, 2000,247(2):255-259.
[4] Daniels SK,Brailey K,Priestly DH,et al.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st 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8,79(1):14-19.
[8] 邵琴,吳建躍,邵小玲,等.半臥位鼻飼預防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8,7(7):532-533.
[9] 王袆,左澤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胃肺逆行感染途徑的研究現狀[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3):209-211.
[10] 徐燕,丁美華.預防老年鼻飼病人食物反流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4):117.
[11] 曾鳴.多潘立酮聯合西酞普蘭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實用醫藥,2013,8(4):151-153.
·基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01-0051-02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簡介:王靈芝(1967-),女,本科,主任護師,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