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菁,王青平,范文云
(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3)
輕 度 認 知 功 能 障 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介于正常老化與輕度癡呆之間的一種臨床狀態(tài),是癡呆的前驅期或臨床前期[1]。MCI的危險在于其發(fā)展成為癡呆的概率較認知正常的老年人群明顯增高,在Petersen等[2]的研究中,MCI向癡呆的轉化率平均每年約為12.9%,而正常老年人每年僅1%~2%發(fā)展為癡呆。目前對MCI干預大多是用藥物為主。中藥穴位貼敷是使中藥有效成分經毛孔吸收,由表入里,改善血液循環(huán),調和氣血陰陽,起到刺激藥物局部重吸收和改善機體虛弱的雙重作用,可以增強機體的機能,疏通經絡,調達臟腑的作用。在中藥穴位貼敷的基礎上增加按摩更能加速藥效,通過刺激神經末梢,使神經營養(yǎng)增加,利用反射弧,提高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和應激能力。近年來,國內外運用認知訓練治療早中期MCI患者逐漸受到關注,研究表明,認知訓練可以刺激和強化患者的聽覺、視覺、觸覺,可穩(wěn)定及改善MCI患者認知功能[3]。2012年3月至12月,本院老年科采用中藥穴位貼敷按摩配合認知訓練對MCI老年患者認知能力進行干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MCI的診斷標準[4],有記憶減退的主訴(特別是由家屬或其他知情者證實),存在客觀記憶損害,一般認知功能正常,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沒有癡呆;經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癡呆、精神心理狀態(tài)異常、對貼敷藥物或成分過敏者,貼敷處皮膚有創(chuàng)傷、破損或感染、病情危重不能配合、住院時間<3個月的患者。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26 例,女4 例;年 齡72~83 歲,平 均(78.34±5.63)歲;文化程度為小學19 例、初中8例、高中2 例、本科l例。對照組:男25 例,女5例;年齡72~83歲,平均(77.86±5.21)歲;文化程度為小學18例、初中9例、高中2例、大專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根據每例患者的興趣愛好給予個性化的認知訓練,主要是通過時間空間的定位練習、往事記憶的提取、作業(yè)訓練等來刺激大腦的興奮性。時間空間的定位練習:病區(qū)大廳設大型的日歷牌;病室、廁所、臺階分別設置醒目的標識;病床及病室內擺設不輕易更換;每例患者的病床、餐具、水杯、臉盆等物品貼有患者喜歡的圖畫;護理人員在進行日常生活護理時反復向患者講述日期、時間、地點、天氣等,使患者逐步形成時間、空間的概念。往事記憶的提取:在患者的床頭擺放照片或家屬的照片,經常提醒患者辨認,以進行親人圖像記憶訓練;病區(qū)活動室每周播放1部電影,每天早晚播放懷舊音樂各15 min。作業(yè)訓練:周一,教患者進行簡單的折紙練習;周二,組織患者繞毛線;周三,讓患者練習按正、反順序正確復述護士說的一組數字;周四,背簡單的唐詩或唱歌;周五,根據患者的喜好組織下棋、打牌、繪畫等,20min/d,持續(xù)3月[5]。
1.2.2 觀察組 在認知訓練基礎上進行穴位中藥貼敷按摩。由中醫(yī)醫(yī)生根據患者的舌象、脈象經辨證后,護士行穴位中藥貼敷按摩。頭、面部穴位按摩:主穴百會穴和神庭穴,采用指按法配合指揉法。指按法是用一指禪法在患者吸氣時,護士用力點按患者頭、面部穴位,呼氣時放松。指揉法以護士拇指指腹在患者的穴位上順時針方向環(huán)形按摩,要求手法用力均勻、柔和、有力、持久,取穴準確,強度以患者局部有酸脹感為度,每穴按揉10min,每周5d,持續(xù)3個月。軀體、四肢穴位按摩加中藥貼敷:取穴標準參照《針灸學》[6],脾腎虧虛者配脾俞、腎俞、足三里穴,痰濁阻竅者配中脘、豐隆、內關穴,按摩后進行穴位貼敷,貼劑由本院制劑室制作,方藥由石菖蒲、紫荊皮等加賦形劑經充分攪拌均勻后制成直徑1.8cm,厚0.5cm 的微黃透明膏狀體,涂布于透氣的背襯材料上,貼敷1次/d,5d/周,持續(xù)3個月。
1.3 評價指標與方法
1.3.1 評價指標 采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 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文北京版進行測定。
1.3.1.1 MMSE 內容包括定向力(10分)、記憶力(3分)、計算力和注意力(7分)、回憶能力(3分)及語言能力(7分),總分30分,分值越高越表示智力狀態(tài)接近正常水平,可判定受檢者的認知功能受損及其范圍。其重測信度0.80~0.99,施測者之間信度0.95~1.00,癡呆診斷的敏感性80%~90%,特異性70%~80%[7]。
1.3.1.2 MoCA MoCA 由加拿大Nasreddine等[8]根據臨床經驗并參考MMSE 認知項目設置和制定評分標準。中文北京版的內容包括視空間與執(zhí)行能力(5分)、命名(3分)、記憶力(不計分)、注意力(6分)、語言(3分)、抽象(2分)、延遲記憶(5分)、定向(6分),總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認知水平越接近正常。其敏感性92%,特異性84%[9]。
1.3.2 評價方法 經專業(yè)培訓后同一主管護師在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2個月、3個月對MCI患者進行MMSE 與MoCA 量表測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所有結果均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 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評分比較(±s) 分
組 別 例數 干預前 干 預 后1個月 2個月 3個月對照組30 23.4±0.2 23.8±0.2 23.9±0.2 24.6±0.3觀察組 30 23.8±0.2 24.0±0.1 24.8±0.2 25.8±0.2 t值 1.413 0.611 2.766 3.434 P 值 0.158 0.541 0.007 0.00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oCA 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oCA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oCA評分比較(±s) 分
組 別 例數 干預前 干 預 后1個月 2個月 3個月對照組30 21.4±0.2 21.7±0.3 22.0±0.2 22.4±0.2觀察組 30 21.6±0.3 21.9±0.2 22.5±0.2 23.4±0.2 t值 0.395 0.606 1.888 3.286 P 值 0.693 0.545 0.064 0.001
3.1 MCI患者進行早期認知訓練的效果分析 MCI是正常的衰老和癡呆的過渡階段,而臨床上對于癡呆,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延緩其發(fā)展,無法阻止病情進展,更難完全治愈。有文獻報道[10],人的認知能力在成年之后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而大腦無論是何種年齡段,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均有極強的可塑性。認知訓練從患者認知功能減退的現實出發(fā),通過時間空間的定位練習、往事記憶的提取、近期記憶的強化訓練、作業(yè)訓練等方法激活大腦,以改善干預對象的認知相關能力,是一種逆認知減退的方法,能夠使腦組織建立有效的側支循環(huán),病灶周圍的腦組織產生功能代償,可以延遲或阻止癡呆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有必要對MCI患者進行早期認知訓練。戴偉玲[11]對40 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認知干預后,發(fā)現其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較干預前有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張建英等[12]對158例社區(qū)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記憶訓練干預后,亦發(fā)現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主觀幸福感。表1、表2顯示,老年MCI患者隨著認知訓練時間延長,MMSE量表評分和MoCA 量表評分均呈現增加趨勢。
3.2 中藥穴位貼敷按摩能提高老年MCI患者的認知功能 中醫(yī)學認為MCI多屬“健忘”“善忘”“呆病”范疇,本病病位在腦,涉及脾、腎,病機為脾腎虧虛、痰濁阻竅致腦絡瘀阻,髓海失養(yǎng),神明被擾,機竅被蒙發(fā)為癡呆[13]。記憶力、計算力和腦密切相關,腦為元神之府,元神不足,就會出現言語、視覺、記憶障礙等。腎精充盈則髓海得養(yǎng),腦就能發(fā)揮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故治當補脾益腎,滌痰化瘀,開竅醒神。頭部乃臟腑和經絡之氣血匯集之處,本研究主穴百會、神庭布于頭、面部。百會穴位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及足厥陰經之會,居頭之巔,猶天之極星居北,內絡于腦,為百脈之會,貫達全身,刺激百會穴可誘導相關區(qū)域神經組織興奮、補償或協助受損的神經網絡,可促進腦神經修復,能醒腦開竅,益氣升陽,使髓海充盈;神庭穴是督脈、陽明經、足太陽交匯的穴位,分布有額神經,是人類神志的所在,可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有寧神開竅之功。百會、神庭穴深部為大腦頂葉、額葉,通過刺激可使“氣至病所”,起到改善頂葉、額葉功能,抑制皮層自發(fā)放電,促進紊亂的腦功能趨于平衡協調,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被動學習、記憶能力,恢復大腦的活力。配穴脾俞、腎俞、中脘、豐隆、足三里、內關穴布于軀體、四肢,其中,脾俞、腎俞位于脊柱兩旁的脾區(qū)和腎區(qū);足三里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可促進腦細胞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中脘位于臍上,豐隆位于外踝高點上,內關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三穴遠近搭配可起排濁驅痰之效;諸穴合用,具有調理髓海,補虛瀉實之效。中藥穴位貼敷是以中醫(y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通過經絡-氣血,使藥物直達病所,產生相對較強的治療效果,是一種獨特的穴位結合中藥的治療方法。因不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既無損傷腸胃之弊,又避免了經腸胃、靜脈、肌肉等途徑用藥而產生的藥物毒副作用和抗藥性的弊端。中藥石菖蒲辛,微溫,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之功;紫荊皮苦,平,有活血通經,解毒辟穢之功[14]。兩味藥借助穴位貼敷、按摩施于人體,通過經絡傳導來調節(jié)全身,調和營衛(wèi)氣血,共奏補脾腎填精髓,祛痰濁化瘀血,通腦絡醒神明之效。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經認知訓練結合穴位中藥貼敷按摩2個月及以后MMSE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3 個月時MoCA 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認知訓練配合穴位中藥貼敷按摩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1]馬菲,曲成毅.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10):1174.
[2]Petersen RC,Smith GE,Waring SC,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utcome[J].Arch Neurol,2009,56:303.
[3]王長宏,齊山,謝湘春.銀杏葉提取物聯合認知訓練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病[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0:804-805.
[4]Petersen RC,Doodv R,Kurz A,et a1.Current concept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ment[J].Arch Neurol,2001,58(12):1985-1992.
[5]丁菁,范文云.記憶康復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8,7(11):807.
[6]孫國杰,盛燦若,嚴潔.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56,79,127.
[7]郭起浩,秦震,呂傳真.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量表述評[J].中華神經科雜社,2000,33(3):179.
[8]Nasreddine ZS,Phillips NA,Bedirian V,et al.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Am Geriatr Soc,2005,53(4):695-699.
[9]張寶和,王吉,孫洪良,等.高齡老年人睡眠質量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轉化醫(yī)學雜志,2013,4(2):99.
[10]林曉燕,陳翔.缺血性損傷與認知功能障礙[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雜志,2008,35(1):65.
[11]戴偉玲.認知干預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28):52-54.
[12]張建英,周東升,徐銀兒,等.3R 療法對社區(qū)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1[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6):597-600.
[13]王永炎,李明富,戴錫孟.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40.
[14]雷載權,陳松育,高學敏.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