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的物理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
宋凈霖
(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羅伯特·密立根(Robert Millikan, 1868~1953),美國物理學家,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897年J·J·湯姆生通過對陰極射線的研究,發現了電子.對于陰極射線粒子比原子要小的判斷,還需要給出更直接的證據,測定電子電荷的具體數值,就成為當務之急.

1909年密立根想到了用油滴測定電子電荷的方法,如圖1所示,在兩塊水平放置的金屬板間噴入油滴,油滴在被電離的空氣中會獲得一定電荷量,用顯微鏡觀察它的運動.在極板間不加電壓時,油滴在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下勻速下落.在極板間加上適當電壓,使油滴向上運動,由于空氣阻力的作用,油滴上升一定距離后,將勻速向上運動.通過測定速度等物理量,可得到油滴所帶電荷量,密立根的實驗表明:油滴的帶電量是元電荷e的整數倍.1913年密立根公布了e的測量結果,從而確立了電荷的分立性,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請封面圖片版權所有者與本編輯部聯系.)
·封面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