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浙江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分析
劉琴
浙江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我國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在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比如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審批設立相對混亂、其投資建設的市場成本相對較低以及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等,嚴重阻礙了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本文就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展開詳細論述。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存在問題;發展趨勢
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得到了較快發展,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2010年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日本,并躍居世界第二,我國2013年的貿易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我們都知道,實體經濟的發展對于大宗商品有著相對廣泛的風險管理個性化需求,但是隨著我國外部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與內部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使得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出現回落,進而導致實體企業面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環境,最終實體經濟的發展將對大宗商品的風險化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細化以及個性化的需求。
(一)現階段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審批設立相對混亂,且投資市場成本相對較低,市場投資主體的盈利目的顯著
目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審批設立相對混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多來源以及低門檻的設立而引起的。比如,在上海的十三家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中,僅僅只有一家電子交易市場是經過政府批準之后成立的,而其他的是在工商局進行登記并注冊的。盡管全部都需交由中央層級相關政府機構進行審批,但是仍然存在政出多門的不良現象,我國的發改委、商務部以及銀監會等部門都有著審批權。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在定位上不清晰,造成相應的主管單位難以明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投資市場成本相對較低。在我國目前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之中規定,建立一定的電子交易市場應具備滿足條件的基礎設施,還應具備提供交易服務的能力、物流配套服務能力與信息服務能力,然而卻沒有明確規定最低注冊成本[1]。由于電子交易市場的投資成本相對較低,而且相關的主管部門在審批上又比較寬松,使得電子交易市場的實際投資主體逐漸增多。通常情況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投資主體有著較強的盈利性,為了盡快收回投資成本,經常出現違規操作的現象,比如虛報交易量等,從而使得電子交易市場的交易風險系數日益增加。
(二)現階段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中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法律約束力
現階段,中國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在法制建設方面遠遠滯后于我國電子交易市場的實際發展速度。目前,我國還沒有頒布一部相關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規范化法律法規。現有的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操作規范基本上是按照2003年《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來設立的,且僅僅適用于行業規范或者是行業操作標準,但是卻不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2]。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出現糾紛的時候,不能找到相應的法律依據,很難稽查與懲處。
(一)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規模與數量上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中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中的交易品種分布存在多元化的特點,相應的能源以及化工類的品種有所增加,而且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在交易方式上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如表1所示:
從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未來發展途徑上來看,至少可以分為兩條,如圖2所示:
具體來說,A路徑主要是指在國內與國外的相關環境條件之下,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在數量上已經基本飽和,而且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總數將會逐漸縮減到三百家左右。保留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規模上將顯著提高,有著區域性的定價優勢。B路徑主要是指隨著現代化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在目前的五百家基礎上,將總數逐漸增加到六百家左右,然后再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之下,總數逐漸縮減到四百家左右。但是由于目前大宗商品業所面臨的清理整頓,電子商務的大發展特殊性階段是一種短期性的判斷。A路徑是指電子商務在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實際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決定作用的發展趨勢判斷,而B路徑則偏向于應對2012年的《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具體來說就是除了依法經過國務院或者是國務院的期貨監管機構嚴格批準設立的交易場所之外,任何的單位一律不能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電子撮合交易方式、匿名交易方式以及做市商等方式實施標準化的合約交易[3]。

表1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主要交易方式

圖2 中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演化路徑
(二)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業務層面上的服務創新趨勢
為了促進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從業務層面上進行服務創新。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在交易服務模式上的創新。應根據自身的交易市場定位、具體的資源特點與優勢以及相應的服務群體與服務客戶進行有效確定服務模式,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其次,在物流服務上的創新。目前,我國大宗商品市場中的物流服務具有信息化、快捷化以及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物流信息化已經轉變為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以及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所以,需要從物流服務的倉儲環節、加工環節、包裝環節、運輸環節、配送環節以及質押監管環節等進行創新,實現電子商務以及金融服務的共同發展。不斷推動新型的供應鏈融資研發,借助車貨配載手段、運力交易手段、在途查詢手段以及路徑優化手段等保證物流的智能化[4]。再次,在金融服務上的創新。要想實現金融服務上的創新,需要將供應鏈的相關核心企業為起點,向銀行的橫向服務進行延伸,形成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在線化融資產品,逐漸實現相應資金流的高效化、電子化以及集成化。設計創新型的“在線票據”模式、“在線訂單”模式、“在線保理”模式以及“在線倉單”模式,從而形成供應鏈的全環節融資服務,從根本上形成交易市場、倉儲物流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的共贏局面。最后,在信息服務上的創新。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信息服務上的創新應立足于預判性以及前瞻性,借助交易市場相應的信息集聚能力以及電商成功運營的經驗,不斷引入物聯網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建立起綜合化的信息資訊平臺與數據中心,從而形成主流化的價格信息,為企業提供準確以及全面的信息服務。
總而言之,為了進一步促進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相關人員需要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系統化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學的解決方案,確保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正常運行。此外,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產業鏈的相關核心企業資源作為依托,從業務層面上在交易服務模式、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以及信息服務方面進行創新,實現實體經濟與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共同發展。
[1]劉莉.中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02:88-93.
[2]曲劍午.新形勢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與服務模式創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2-3+6.
[3]李彥,羅力強,李俊強.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廣西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3,06:40-44.
[4]劉曉依.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現狀與未來[J].東方企業文化,2014,1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