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隋瑞廓 郗恩和
1.海拉爾區第十二中學;2.呼倫貝爾市草原牧區抗災車隊;3.呼倫貝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保護濕地合理利用
王斌1隋瑞廓2郗恩和3
1.海拉爾區第十二中學;2.呼倫貝爾市草原牧區抗災車隊;3.呼倫貝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帶,以及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和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是具有獨特功能的生態系統,與森林、海洋一起被稱為地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的生態家園、重要的生存環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之一,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關系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戰略資源。濕地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重要資源和產品,如淡水、糧食、肉蛋、魚類、飼用、藥用、材用、原料、能源、土地、礦產、旅游等,而且還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水土保持、控制污染、美化環境、儲碳固碳、改善氣候、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巨大的生態、經濟、社會功能和效益。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是我國北方重要濕地區,額爾古納河與嫩江兩大水系的發源地,黑龍江和松花江的上源,北方重要水源地。全市以森林淡水沼澤、河流和湖泊為主,各類濕地面積2萬余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12.6%,占全自治區濕地面積的21%。全市濕地保護建設工作從1986年新巴爾虎右旗政府批準建立達賚湖地方自然保護區起步,歷經28年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生態示范建設和濕地合理利用等方面成績十分突出,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已經上級批準建立并晉升達賚湖濕地、輝河濕地為國際重要濕地2處,國家級森林濕地、草原濕地、河谷平原各類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3處,國家級珍稀冷水魚保護區及人工濕地生態養殖開發示范場3處,國家A級生態旅游等景區48處,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6處,旗市級地方濕地保護區、公園19處,全市以濕地保護建設等為重點,繼續推進生態示范建設,已建成3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68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
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從林區到草原牧區,從平原到高原山地,從鄉村到城鎮星羅棋布到處都有濕地分布。濕地風光旖旎,神奇秀麗,多姿多彩,有山林噴涌的泉水,寒溫帶凍土冰雪,肥沃黑土甸子地,清澈悠閑的溪水,奔流不息的江河,煙波浩淼的湖泊,寧靜清麗的沼澤,深陷難行的泥潭,水庫塘壩水稻田。全市可分為大興安嶺山地森林濕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草原濕地區、嶺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濕地區三個主要區域。濕地主要特點是:面積大、類型多、分布廣,且集中成片,區域分布差異和年內、年季變化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夏季東南暖濕季風受阻于大興安嶺山地及東側森林區,降雨量多,沼澤濕地、河流濕地眾多,嶺西高平原地區為眾多湖泊濕地集中分布區。濕地類型為我國北方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可分為天然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4大類24種類型,包括3000條大小河流濕地永久性、季節性、間歇性、泛洪平原。以國際重要濕地呼倫湖為中心大小500個湖泊濕地永久性、季節性淡水湖泊,永久性、季節性咸水湖泊。大興安嶺森林水源涵養林等各種沼澤濕地為本區代表性濕地。分布于眾多河川上流水源山地集水區大面積森林中,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類型最多、最重要的森林淡水沼澤濕地區。全市沼澤濕地有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本蘚類木本泥炭沼澤、數千淡水泉、沼澤化草甸、高寒沼澤、融冰雪水域、蘆葦沼澤、苔草塔頭沼澤、黑土甸子地、鹽化草甸、沙丘間沼澤、內陸鹽沼及人工濕地水庫、塘壩、水產池塘、稻田等類型。
呼倫貝爾是我國北方濕地森林、濕地草原、濕地動植物、濕地淡水、濕地礦產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濕地與森林、草地交錯在一起,森林、草原、濕地是獨特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景觀多樣性的發源地,自然生物鏈和生態鏈的源頭。全市擁有我國北疆完備的原生態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三大自然生態系統。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沿邊開發開放發展前景廣闊。全市依托獨特的綠色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全國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等基地。
遼闊的呼倫貝爾天然大草原面積1.05億畝,大草原保持著水草豐美、遼闊壯麗、自然古樸和原生態獨特風情,是中國最美草原,現代畜牧業基地。大草原有“牧草王國”之稱,生長著以禾本科豆科為主653種飼用植物,天然牧草產量高,草質好,優等良等草場面積占全市草場面積的53%。優質羊草是傳統出口飼草。加強草原保護建設,近幾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產草量和草業年產值均有顯著提高。夏季6月至8月正是草木繁茂、百花盛開,大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野生草本木本花卉300余種。北方著名的陳旗羊草草甸自然保護區,位于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流域,是大草原的代表性草原濕地,是世界上優質天然草原,在申報建設國家級北方原生態大草原公園。輝河、烏爾遜河等流域沼澤濕地分布77萬畝高大繁茂蘆葦,素有“第二森林”之稱,是珍惜水禽重要繁殖基地和停歇地,治理污水、造紙經濟植物,并呈現“夏季葦蕩一片綠,金秋蘆花漫天白”的旅游觀光美景。草原濕地培育出我國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馬良種,及蒙古牛羊、豬禽、野生獸禽馴化變家養等眾多地方市場品牌良種。
浩瀚的大興安嶺山地森林,是呼倫貝爾濕地的核心區,森林沼澤、河流等各類濕地面積1800萬畝,占林區面積的11%。山林泉水、融冰雪水豐富森林水源林等沼澤率為9%,分布廣而集中,具有儲蓄降水、涵養水源和向下游源源不斷輸水、供水巨大的功能和效益。是儲蓄巨量優質淡水天然大水庫,惠澤民生、潤澤萬物,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三省區的極重要水源地,嶺東嫩江—松花江和嶺西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大水系的發源地。全市森林面積2.3億畝,森林覆蓋率51.4%。林區是我國十分重要的森林主體生態功能區,面積達1.6億畝;是國家木材生產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現有森林活立木11.27億立方米。大森林功能完善,生物儲存量和生產力很高,是我國北方陸地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體,地球生態平衡的支柱,保護大地的主體綠色生態屏障。
嶺東嫩江流域河谷平原沃野千里著名的黑土甸子地1285萬畝,河網發育,雨熱同季,是國家重要商品糧豆基地,現代農業種植業養殖業重點綜合開發區。本市是我國北方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地區之一,濕地水生、濕生、陸生野生高等經濟生態植物1400余種,低等植物290多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種。鳥獸種類數量占全國的12.3%鳥類繁多達343種,本區是我國侯鳥遷徙三大通道之一的西伯利亞、呼倫貝爾——我國南海諸島、澳大利亞重要的東線通道。每年春秋在呼倫湖濕地、額爾古納濕地、輝河濕地、森林濕地南北遷徙停歇、繁殖的候鳥數量極大,有數千萬只。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鳥獸98種,獸類有70余種,魚類78種,蟲類460余種。濕地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金銀銅鐵等地下礦產。
沒有濕地就沒有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循環水是濕地的重要水源。濕地是淡水資源,生命之水。全市濕地淡水資源總量316.19億立方米,占全自區的56.4%,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1760立方米,是全自治區的5倍,是全國的5.4倍。古老的達賚湖、額爾古納河、嫩江流域濕地,她那甘甜乳汁滋潤了物華天寶的呼倫貝爾大地,孕育了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契丹、女真、蒙古族等諸多游牧狩獵民族,是中國北方游牧狩獵民族文明歷史成長的發祥地和搖籃,天人合一,有著獨特的各少數民族濕地生態文化和生態智慧。古老的巴爾虎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一向崇尚自然,敬畏山河湖泉草木,都十分珍惜天賜的濕地家園。愛鳥護鳥從不打鳥,向天上敬灑牛奶祈禱遷徙天鵝鴻雁平安;達賚湖畔天鵝大雁見到穿蒙古袍的攝影者,讓其照個夠,出現城里人裝束則驚飛散去;善良可愛的老額吉買鳥買魚放生;禁忌往河湖小便倒垃垃圾;蒙古包里用牛糞作燃料,不砍樹不燒草;草原之舟勒勒車,用黑樺木制作,車輪高大、車體輕便,牛拉列車。是保護草原植被、適用的古老交通工具。這些保護濕地資源的傳統民風民俗和厚重的草原森林濕地游牧狩獵歷史文化代代發揚傳承。
濕地保護主要威脅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大變化,濕地被轉化開發開墾與改造、污染,濕地水資源不合理利用,過度漁獵、過牧過伐等資源粗放利用,導致濕地減少,功能降低,加之存在高緯度高寒生態環境脆弱性極大挑戰。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關注濕地,關注生態,保護濕地健康,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就是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保護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是我們美好的愿景,也是造福子孫后代。
守護好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興安嶺森林作為國家和區域乃至國際社會生態安全稀缺的重要資源,國家和內蒙古森工集團(林管局)、地方政府都在強化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努力增加森林資源。采取嚴格實施天保工程、經濟轉型逐步降低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指標,直到停伐加大撫育力度,生態移民建生態無人區,用強制性特殊措施保護好特別是凍土區山地森林水源林和水源地等重大決策和綜合措施,切實保護守好中國寒溫帶高高興安嶺上一片大森林!也切實保護守好這片大區域極重要森林水源濕地。讓綠陰護夏,紅葉迎秋,大森林、森林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永續利用。
實施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工程,發展生態草原畜牧業。采取建設養畜,嚴格執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退牧還草還濕制度,控制天然草原牲畜頭數,每年治理沙地一百萬畝,攔蓄桃花水洪水、引水補水灌溉、草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綜合措施,切實保護好達賚湖國際重要濕地和這片世界上著名的大草原濕地。
靠立法規、建制度、建保護區、科技支撐、科普宣傳教育強化濕地保護與管理。把濕地保護作為一項重大舉措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示范城鎮建設、森林草原生態功能區建設,以及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建設。制定統一的生態保護建設規劃,建立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公園、濕地多用途管制區、劃定生態紅線、劃定野生動植物禁止采獵區、濕地可持續利用區、社區參與管理等多種保護管理形式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建立強有力跨部門合作協調機制,不斷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確保濕地水資源安全。抓緊做好搶救性保護與恢復,增加濕地面積、濕地率、保護率,不斷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科技水平,增強濕地生態功能和效益。
建設森林草原濕地功能區。實施森林、草原、江河湖沼、水庫、沿江河提防、天然濕地保留區等生態工程措施,構成蓄水供水、調蓄抗旱減災、凈化污水等多功能生態體系。充分發揮其重要生態防護功能,在夏汛儲蓄洪水和春汛儲存融冰雪水重要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減災,自然補水,凈化污染物等作用。森林和草原植被具有巨大的防污減排、納碳制氧功能。據估測,大森林年固碳能力約3600萬噸,大草原年固碳能力1390萬噸。森林的長遠生態效益大大高于一次性砍伐經濟效益??砂l展碳匯產業,建設國家重點森林、草原納碳基地,建設呼倫貝爾草原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我國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態功能區。
積極引種育種,發展濕地人工特色養殖種植產業。濕地既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在堅持優先保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豐富的天然水面、山林、草甸、野生動植物等優勢資源突出發展國內外市場長期穩定需求的養殖大雁野鴨水禽、榛雞山雞陸禽,茸鹿、熊、狐、貂、狍、黃羊、野豬等野味肉食、藥用、毛皮獸類,大水面養鱘、紅鲌、鲴魚、細鱗魚,稻田養蟹、魚、鴨及林蛙、九香蟲等特色養殖產業。發展人工種植蘆葦、香蒲、柳灌、花卉苗木、中蒙藥材、瓜果、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種植產業。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發展高科技生物產業。
依托當地濕地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沿邊開發開放國內外生態旅游。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積極開發濕地景觀旅游、草原生態觀光游、森林生態觀光游、避暑溫泉療養野外觀鳥游、農家樂牧戶家庭游、養殖魚獵游、山野菜食用菌采摘游、山林野花卉觀賞游、北方原生態多民俗風情游、蒙古之源祭祖游、冰雪那達慕、冬泳邀請賽、中國冷極節游、界河邊境出境游。申報建設幾處森林國際生態狩獵場。
綜合利用濕地資源,加快發展現代生態經濟。多種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濕地土地資源、草原資源、林木林下資源、水資源、冰雪冷資源、礦泉水資源、沙產業資源、鹽堿硝湖等礦產資源、科技資源、環境教育資源等。守望相助、團結奮斗,開拓創新,全面推進邊疆民族地區的生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