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鵬 高彥生 陳樹偉 李 玲 卜鳳春
1.赤峰市敖漢旗農業技術推廣站;2.敖漢旗金廠溝梁鎮農業站
敖漢旗因種植蕎麥歷史悠久, 品質優良而聞名,特別是在日本、韓國的客商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素有“蕎麥之鄉”的美稱。敖漢旗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比較適宜蕎麥的生長,并以其“粒飽、皮薄、面多、粉白、筋高、品優”等優質特點,在2008 年敖漢蕎麥被農業部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敖漢蕎麥的品牌效應越來越顯著,品牌效應帶動了價格的上漲,敖漢蕎麥種植效益有了明顯的提升。敖漢蕎麥年均種植面積在10 萬畝以上,但是受氣候條件、栽培水平、機械化程度等因素限制,蕎麥平均單產還很低,綜合種植效益還不明顯。 敖漢旗蕎麥豐產栽培技術充分考慮地區實際及限制因素,將合理密植、大壟雙行種植、配方施肥、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作業、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措施集成配套,力爭做到充分挖掘蕎麥單產潛力,最大限度節省人工投入,實現蕎麥種植增產、增效。
蕎麥蛋白質含量11.2%,每100 克甜蕎米含賴氨酸630~741 毫克;胱氨酸3140 毫克,比所有谷類作物均高; 脂肪含量2.4%, 并富有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其特點是高度穩定,不易氧化;淀粉含量72%左右;纖維素含量1.2%;除含有豐富的鈣、磷和鐵之外,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草酸、檸檬酸、蘋果酸、蘆丁與維生素E。
蕎面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可做面條、饸饹、涼粉、扒糕、烙餅、蒸餃和蕎麥米飯,還可以做掛面、灌腸、麥片與各種高級糕點和糖果等。敖漢旗有種特殊的做法叫“敖漢撥面”,撥面口感潤滑筋道并透著瑩瑩的淡綠色,制作過程體現了“快”“凈”“古”“家”四個特點。
明代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泄痢、腹痛、上氣之疾。 蕎麥的食療功效,除抗菌消炎、止咳平喘、健脾益氣、開胃寬腸、消食化滯、除濕下氣外,還能抗栓塞,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心臟病和心血管病。 醫學界也有用蕎麥治療高血壓癥,控制糖尿病,預防微血管脆弱性出血等疾患。 蕎麥中含有其它糧食沒有的維生素p(蘆丁),它具有軟化血管、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被譽為二十一世紀農作物明星。
敖漢旗多丘陵山地、高原漫甸,屬于肥沃的風沙沉積土壤,含各種礦物質和營養成分,非常適宜蕎麥等雜糧的種植。 敖漢旗是農業大旗, 全旗耕地面積380 萬畝, 多年來蕎麥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10 萬畝以上,最多年份可達到30 萬畝,產量在600 萬千克到3000 萬千克之間波動。 敖漢蕎麥作為品牌蕎麥暢銷北京、遼寧等各大中城市,并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內外人士的贊譽。
但是, 近幾年敖漢旗蕎麥平均單產沒有明顯提高,基本穩定在100~120 千克/畝。限制蕎麥產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氣候條件制約,降雨量嚴重不足,年降水量310~460 毫米。 蕎麥種植基本屬雨養農業,多種植在山坡地或沒有水源條件的地塊;二是耕作粗放,栽培條件低劣,綜合農藝措施落后,一般既不施肥,也不中耕;三是蕎麥一般作為備荒或填閑作物,大多種植在旱坡地上,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嚴重缺磷少氮;四是機械化水平低,基本靠蓄力播種,人工收獲;五是品種更新換代速度慢,缺乏儲備品種,由于連年種植當地傳統品種,混雜退化嚴重。
綜合考慮蕎麥種植限制因素和敖漢地區實際,將選擇高產、優質新品種、合理密植、大壟雙行種植、配方施肥、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作業、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集成配套,力爭做到充分挖掘蕎麥單產潛力,最大限度節省人工投入,實現蕎麥種植增產、增效。
選用高產、優質、增產潛力大的品種日本大粒、溫莎、赤蕎1 號、榆蕎4 號、庫倫大三棱、北早生等甜蕎品種。 在播種前5~7 天曬種,選擇晴朗的天氣曬2~3天,使用35~40℃的溫水浸種10~15 分鐘,撈取飽滿種子,晾干備用。
為克服隨意播種習慣,充分利用光、水、肥等資源。綜合考慮品種特征特性、地力水平、水肥條件等因素,合理設計種植密度,一般肥力較高的地塊,播種應稍稀些,依靠增加分枝,以提高單株產量來獲得高產;肥力較低的地塊應稍密些, 依靠群體優勢來獲得產量。 一般甜蕎種子用量2~3 千克/畝,保苗4 萬~6 萬株/畝。
大壟雙行種植有利于實現土地用養結合,能顯著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蕎麥產量;同時方便了田間管理,有利于實現機械化作業。 采用大壟雙行溝播種植,壟寬45~50 厘米,壟高15 厘米;大行距37~42 厘米,小行距8 厘米。 可選用大壟雙行蕎麥播種機(2BF-3 型)播種,播種后及時鎮壓。
配方施肥有針對性地補足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用量,從而達到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的目的。
產量目標125 千克/畝,畝施40%蕎麥專用肥(N:P2O5:K2O 為16:17:7)15 千克、尿素11 千克或畝施尿素12.5 千克、磷酸二銨7.5 千克、氯化鉀2.5 千克;產量目標150 千克/畝, 畝施40%蕎麥專用肥(N:P2O5:K2O 為16:17:7)17.5 千克、尿素13.5 千克或畝施尿素15 千克、磷酸二銨9 千克、氯化鉀3.5 千克。
蕎麥苗期需水較少, 種子吸水量達自身重量的35%~40%即可萌發;幼苗期比較耐旱,需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1%;現蕾開花期需水量較大,占總耗水量的50%~60%, 開花結實期需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25%~35%。蕎麥大多種植在水源條件差的地塊,灌溉形式可采取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形式。 蕎麥追肥可結合滴灌將加壓的水與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浸潤作物根系發育區, 實現水肥一體化,提高肥料利用率。
出苗至開花之前發現蚜蟲為害時,可使用3%啶蟲脒乳油每畝10~15 毫升對水50~60 千克進行防治。 開花后嚴禁使用,以免傷害蜜蜂。
機械深耕整地,深耕20~30 厘米為宜,結合深耕畝施有機肥1000~2000 千克;機械播種,播種期一般為6 月上中期,播種時做到深淺一致、落籽均勻、行壟勻直;機械收獲,植株上籽粒70%以上變成褐色,為最佳收獲期,同時避免落粒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