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軍
朝陽縣南雙廟鎮農業站
朝陽縣南雙廟鎮位于朝陽市區南部20 公里,朝青公路貫穿全境,大小凌河分水嶺橫貫,全鎮南北長25 公里,東西寬10 公里,總面積178 平方公里,是典型農業大鎮。 南雙廟鎮現轄16 個行政村,134 個村民組,8197 戶,總人口28400 人,耕地面積6.08 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和蔬菜。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截止2013 年末,全鎮設施農業面積1.196 萬畝,建高標準日光溫室3960 棟,主栽作物為番茄、西葫蘆和葡萄等,年產番茄4.6 萬噸,西葫蘆2.0 萬噸,葡萄400 噸。 番茄遠銷黑龍江、俄羅斯,葡萄銷往北京、沈陽等國內大城市,年收入達1.6 億元。 設施農業生產已真正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在全鎮設施農業生產中,由于及時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秸稈反應堆技術推廣深受廣大棚農的歡迎。
秸稈反應堆技術是一種充分利用當地玉米秸稈資源,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產量, 改善農作物品質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其原理是采用生物方法,將秸稈經腐熟轉化為作物生長所需的熱量、二氧化碳、養分、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主要采用內置式,即在溫室或大棚栽培畦下挖25~30 厘米深,寬等同畦上栽培行距,長度同栽培畦長的溝、鋪秸稈、撒農家肥、撒菌種、覆土18~20 厘米,將秸稈澆透水。 以后的操作與常規相同了,即覆蓋上地膜等。 這項技術使設施農業(蔬菜、水果等)在低溫季節里生產走上了新臺階。 該技術是采用生物技術,將秸稈轉化為作物所需要的熱量、二氧化碳、礦物質元素、有機質、生物防治及土壤改良效應等,釋放出經濟、環境、生態的多重效益,獲得高產、優質、無公害的農產品,是遼寧近年開始推廣的重大農業實用技術。 概括起來,秸稈反應堆技術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如下:
1.棚室使用秸稈反應堆技術,秸稈經腐熟發酵后產生熱量,提高了地溫,經實際測量,棚室地溫平均提高了2~3 度。
2.腐熟后的秸稈釋放出二氧化碳,提高了二氧化碳濃度,使用秸稈反應堆的棚室,二氧化碳濃度可達4950 微升/升,中午普通溫室二氧化碳濃度為100 微升∕升,使用秸稈反應堆的溫室為500 微升∕升。 據資料介紹, 棚室中二氧化碳濃度每增加1000 微升∕升,番茄增產35%,黃瓜增產42%。
3.秸稈反應堆使用中加入的高活性菌種,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益菌, 對病菌有抑制殺滅作用,減少了病害的發生。
1.由于秸稈保水能力強,可減少灌溉用水20%~30%,同時減少了化肥流失,并且釋放出養分,節肥效果明顯。
2.由于秸稈腐爛提溫,作物生長健壯,病害發生少,特別是土傳病害發生輕,節省了農藥投入,農產品質量明顯提升。
棚室使用秸稈反應堆技術,秸稈經腐爛后,改善了土壤結構,通透性加強,團粒結構好轉,有機質含量提升,作物根系旺盛,同時作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過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物圈。
棚室使用秸稈反應堆后, 農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果品味道濃郁,商品性好,果型正,光澤度高,并能提前上市7 天左右, 產量提升30%, 農民畝增收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