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杰
內蒙古扎蘭屯市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灌水方便、土壤肥力好的地塊。前茬以選擇小麥、馬鈴薯、豆類、綠肥等作物為宜。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23~27 厘米,作業后保證土地平整,達到地平、土綿、上虛下實,確保播種質量。
根據扎蘭屯市氣候特點及積溫條件,可選用先正達408、大民3309、承單7 號、北優2 號、登海19 號、大地2 號、哲單37 號、興墾3 號、興墾5 號、興墾6 號等種子。 為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播前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異硫磷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可防治地下害蟲, 用20%粉銹寧150~200 克加水1.5~2.5 千克,拌在50 千克種子上,可防治玉米絲黑穗病。
施肥堅持以農家肥為主, 化肥按照底肥重磷鉀、追肥重氮的原則進行,既可防止玉米苗期徒長,又能防止后期不脫肥,保證玉米整個生育期正常生長。 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 千克,配方肥40 千克以上作基肥,結合播前淺犁地一次施入,進行集中溝施肥效果好, 每畝結合灌水施10~15 千克46%的尿素。
每年當土壤耕層5~10 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時即可播種,一般比不覆膜玉米提前5~7 天播種。 采用精量播種,一般畝保苗4000~5000 株,全膜覆蓋選厚0.008 毫米,寬130 厘米的地膜,畝用量6~6.5 千克。為方便機械作業,采用大小壟方式種植,即小壟寬40 厘米,大壟寬80 厘米。 播種機械用興安盟華誠機械廠生產的2GQB-2 型(或吉林蒙龍農機2MB-2 型)雙壟溝播全膜覆蓋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種、鋪滴灌帶、覆膜各項作業。 在大壟兩小行玉米之間鋪滴灌管帶, 確保滴灌管鋪在壟中間, 兩側行距為20 厘米,出水孔向地面,同時可用乙草胺或其它不影響下茬的除草劑進行封閉滅草。
經常檢查地膜及出苗情況, 及時壓嚴地膜兩側,防止大風揭膜,嚴重缺苗應及時補種或補栽。
(1)打杈除蘗。 一般玉米出苗20 天左右就分蘗,如不及時除掉,與主莖爭水爭肥,消耗植株營養,影響主莖生長發育,因此,應隨時檢查,發現分蘗及時除掉,以保證玉米正常生長發育。
(2)科學追肥、灌水。 適期追施氮肥,在大喇叭口期結合灌水一次完成,畝追46%尿素10~15 千克。 每畝用硫酸鋅100~150 克, 對水50 千克葉面噴施1~2次,以滿足玉米對鋅的需要,并可防治白花葉病;噴施磷酸二氫鉀兩次,每次用量100~150 克,對水50 千克。 并在抽雄后至授粉前,結合灌水酌情追施攻粒肥10 千克左右,以防后期脫肥。 一般在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各灌一次水, 每次畝灌水量不超過20立方米為宜,同時根據天氣變化、土壤水分適時適量灌水。
(3)防治病蟲。 每畝用抗蚜威10 克加水50 千克,防治玉米蚜蟲;用20%的三氯殺螨醇100~150 克,加水50 千克,防治玉米紅蜘蛛;用15%粉銹寧50 克,對水40~50 千克,田間噴霧防治玉米銹病。 在玉米螟危害嚴重的地塊,可放赤眼蜂進行防治,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用1%辛硫磷顆粒劑1~2 千克,加5 千克細沙土攪拌均勻配成毒土,每株往大喇叭口撒一克左右進行防治。
玉米的成熟期可分為乳熟期、臘熟期和完熟期三個時期。完熟期籽粒達到生理成熟,體積最大,干重量最高。此時適時收獲,可以獲得最高的經濟產量。除人工收獲外,我們還積極推廣根茬還田型、秸稈回收型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獲。
玉米收獲后徹底撿拾殘膜,我們推廣采用機械撿拾殘膜,凈化土壤,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通過幾年的生產實踐覺得玉米膜下滴灌栽培主要具有四大優勢:一是節水保水作用。膜下滴灌,保持了土壤毛細管的上下通暢,管中的水可以源源不斷地上升到地表,覆膜后土壤與大氣隔開,減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使土壤表層保持濕潤,自然降水少量從苗孔滲入土壤,大量水分流入壟溝,滲到覆膜區,由地膜保護起來,被作物有效利用。 平均用水量是是傳統灌溉的12%,噴灌的50%,一般滴管的70%。 二是增溫作用。可使地溫升高,灌溉水通過管道及毛管滴頭系統,緩慢滴入膜下土壤中,起到水流增溫的作用。 汽化熱損失少, 溫度下降緩慢。 全生育期可提高積溫150~200℃。三是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肥料隨水滴入玉米根系使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四是增產效果顯著。適時適量向玉米根系供水、供肥,同時地膜覆蓋可提高有效積溫,從而提高了產量,平均畝產900 千克左右,增產量達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