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 艾 丹 王大力 車 剛 宿 剛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呼倫貝爾市位于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之間,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得名于呼倫湖和貝爾湖。 呼倫貝爾市漁業資源豐富。 境內有嫩江、額爾古納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流3000 多條,大小湖泊1000 多個,水庫20 余座。 位于呼倫貝爾草原上的呼倫湖面積約340 萬畝,位居全國第四淡水湖,與之相連的中蒙界湖貝爾湖面積90 萬,我國水域6 萬畝, 是呼倫貝爾市兩大著名的湖泊,也是呼倫貝爾市主要的綠色商品魚生產基地。全市漁業總水面806 萬畝, 占內蒙古自治區總水面的60%以上,其中已利用水面達442.7 萬畝。 全市眾多水域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發展休閑漁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2002 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漁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以養為主”漁業發展思路,2012 年,市政府又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鼓勵和扶持發展休閑漁業。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綜合養殖、垂釣、旅游、娛樂等與水環境關系緊密的休閑漁業也隨之興起。
目前,我市休閑漁業已發展到115 家,其中:休閑垂釣型42 家;餐飲娛樂型63 家;觀光旅游型9 家;休閑旅游餐飲觀光型1 家。 休閑漁業產值達到5101 萬元,占漁業經濟總產值的9.5%。
即利用池塘、湖泊、庫汊等現有漁業設施,以成魚養殖為主兼營垂釣業務的休閑漁業。此種類型是目前全市休閑漁業中分布最廣、最為普遍的一種。 具有成本低、見效快、好經營以及收費方式靈活的特點,其價格要比出售商品魚價格高出30%左右。
主要在水面面積較大,交通條件、資源環境、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的養殖場(戶),能夠為人們享受垂釣快樂的同時,享受較為完備餐飲服務。 嶺西地區以養殖綠色、有機水產品+垂釣+草原娛樂(騎馬等)+蒙餐模式為主,嶺南地區以養殖名特優水產品+垂釣+采摘+農家菜模式為主。比如:陳旗胡列也吐大白音諾爾湖、阿榮旗太平溝海鷗水上樂園、莫旗五寶山商品漁村農家樂園呂國權魚池等都比較有特色。
此類型投資較大,在風景秀美的漁場,將現代漁業與旅游觀光、垂釣、娛樂、餐飲、服務有機結合,配套設施齊全,發展已具備一定規模,有的已納入當地精品旅游線路。比如:陳旗呼和諾爾湖、莫旗尼爾基水庫“水上人家”休閑漁莊、鄂倫春旗達爾濱羅等。
此類型休閑漁業企業在全市僅一家,即呼倫湖小河口景區。呼倫湖的休閑漁業發展主要以呼倫湖小河口區域為重點,它位于呼倫貝爾大莫大草原北部與呼倫湖東北岸金色三角洲達蘭鄂羅木河口處,當地稱小河口,在中俄蒙三國風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滿洲里市內, 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使呼倫湖小河口景區成為北方重要的旅游勝地,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0 余萬人次,年收入1500 余萬元,是集休閑旅游、垂釣、體驗、觀光、美食、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漁業休閑基地。 2012 年被評定為第一批農業部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2011 年,農業部《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將休閑漁業列為現代漁業五大產業之一,鼓勵發展文化多元的休閑漁業; 2012 年, 呼倫貝爾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現代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各旗市區要緊緊圍繞“水”字做文章,利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把休閑漁業、天然水域生態旅游業作為推進漁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措施,推動休閑漁業向規模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大力度,鼓勵和扶持發展休閑漁業,把休閑漁業納入當地精品旅游線路。
總體來說,呼倫貝爾市的休閑漁業是漁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 目前尚處在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制約因素。
(1)生產經營期短。 呼倫貝爾市休閑漁業和旅游業一樣,受當地氣候影響,其生產經營黃金期僅有2~3 個月,制約了休閑漁業的發展,漁民增收受到影響。
(2)投入少。 從嚴格意義上講,呼倫貝爾市個體漁民開展的休閑漁業僅靠漁民自身投入, 條件比較簡陋,發展總體規模偏小,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處于小、散、弱的起步階段,自然資源和環境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宣傳力度不夠。 大多數業主在經營過程中對日常管理投入的精力較多,對營銷策略、品牌宣傳的思考甚少,沒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媒體以及網絡平臺提升自身的品牌效應,擴大社會知名度。
(1)對休閑漁業發展合理規劃。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形成特色、示范帶動的要求,推動休閑漁業向規模化、特色化方向發展。要突出資源優勢,依據市場消費層次定位、消費數量、消費范圍開發和發展休閑漁業,不可千篇一律重復建設。
(2)做大做強“漁家樂”旅游項目,促進觀光休閑漁業多元化發展。 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山、林、水、民居等物質資源和農牧文化、漁文化、歷史傳說、民俗風情等非物質資源,發展各具特色的休閑漁業。
(3)大力加強休閑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 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加強養殖基地、餐飲、娛樂、客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大規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釣、獵奇、玩水、觀景、享受豐收等方面的需求。
(4)保護資源環境,加強服務管理。 發展休閑漁業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堅持走人與自然、魚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休閑娛樂設施不能破壞水生生物生態環境,不能損害水生生物,不能直接向水體排放沒有經過處理的生活垃圾和有害物質, 杜絕污染源進入漁區。 嚴格執行漁業有關法律法規,防止對資源過渡開發利用。
(5)優化服務環境,加大扶持力度。 休閑漁業是一個新興產業,要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對加快發展休閑漁業重要性的認識,在政策規劃上給予扶持,在金融信貸上給予傾斜,在文化旅游上引導推介,在行政管理上減免審批、完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