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梅
福建省閩清縣林業局桔林林業站
閩清縣四周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尤以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地勢最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盤踞于這些地帶,并且隨山脈、溪流的展布,整個地勢具有從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閩江、梅溪河谷逐漸降低的趨勢。 土地總面積14.9 萬多公頃, 林地面積11.3 萬多公頃,有林地近10 萬公頃,生態公益林面積2.9 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66.02%,有杉、松、竹和許多殼斗科等闊葉樹種, 是福建省重點林區縣和23 個南方落葉果樹基地縣之一,有經濟林8 千多公頃,如板栗、錐栗、柑橘類、梨、桃、李等果樹林和茶葉等飲料林及油茶等油料林;其他短期農作物近4 萬多公頃,如水稻、玉米、油菜、紫云英、西瓜等;還有數十種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蜜粉源和花粉源,豐富的蜜粉源和花粉源為養蜂事業營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1.養蜂業是中國的傳統特色產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用工省、無污染、回報率高的特點,是集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于一體的綠色產業。 山區廣闊,蜜源植物資源充足,發展養蜂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養蜂業不占土地,也不與其他養殖業爭飼料,只需利用自然界的百花資源,便可獲得蜂蜜、蜂王漿、蜂膠等十多種蜂產品, 這些都是當前國人迫切需求的原生態食物。 而且這些衍生品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朝陽產業。
2. 植物和樹木的花粉和花蜜源是一種人無法直接食用的天然存儲資源,只有通過蜜蜂才能充分將其收集利用。閩清林區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蜜粉源豐富,發展養蜂業,既可以使天然的花粉和花蜜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又可以幫助植物傳粉和授粉等生存繁育進化, 提高農作物和果樹的傳粉受精掛果率及產量,從而增加農林生產經濟效益,使廣大林農和果農走上一條利用資源優勢致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3.閩清基層組織共有271 個村委會和17 個居委會,每個基層組織平均建三個養蜂場,共有864 個蜂場,每個蜂場養100 箱蜜蜂,共有86400 箱蜂。以現在的蜂蜜市場行情, 單指蜂蜜一項一個蜂場年盈利12萬元,全縣僅純天然蜂蜜一項收入就可達到10368 萬元,同時還有其它相關的養蜂行業產品。
1.閩清養殖蜜蜂的品種、分布數量和產量:閩清養殖的蜜蜂全部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蜜蜂(中蜂),屬于東方蜜蜂的一個自然品種,工蜂嗅覺靈敏,發現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飛行敏捷,采集積極。 不采樹膠,蠟質不含樹膠。抗蜂螨力強,盜性強,分蜂性強,蜜源缺乏或病蟲害侵襲時易飛逃。每只蜂王平均日產卵量在750 粒左右,根據蜜粉源條件的變化,調整產卵量快。蜂群喪失蜂王易出現工蜂產卵。抗巢蟲力弱,愛咬毀舊巢脾。 易感染囊狀幼蟲病。 中蜂因為是中國的土著蜂,對各地的氣候和蜜源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穩產和適于定地飼養,特別在南方山區,具有其他蜂種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養殖的有閩江北岸的桔林鄉1000 箱、東橋鎮1000 箱,下祝鄉600 箱,閩江南岸的雄江鄉600 箱,梅溪鎮500 箱,閩清南部的上蓮鄉1000 箱,省璜鄉800 箱,金沙鄉500 箱,其他6 個鄉鎮合計2000 箱,全縣基本是散戶養蜂,單戶養蜂100箱以上的極少,絕大部分是20~50 箱左右,少則幾箱,不形成規模,平均每箱年產蜜30 千克,本地蜜價每千克平均50 元,扣除成本,純利40 元/千克,全縣年產量240 噸,純利潤960 萬元。 養殖數量和產量都只占實際潛力的10%。
2.閩清養蜂產業的配套設施、技術水平和加工情況:目前還沒有養蜂產業的配套設施,如養蜂機具、藥品和技術書籍的商店, 更沒有蜂產品的加工企業,沒有脫離傳統養蜂模式,以手工操作為主,勞動生產率較低。以采蜜為例,一個蜂農養100 箱蜂,有一定的困難, 而蜂機具配套設施完備的歐美養蜂發達國家,1位養蜂人可以養幾百、甚至上千群(繁忙季節請少數臨時工)。 國外平均每位養蜂者養蜂數量是中國的幾倍甚至十幾倍,這與中國的粗放飼養方式有關,也與蜂機具有直接關系, 養蜂發達的國家養蜂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閩清目前的小搖蜜機,要手工操作,一次只搖2 張蜜脾,多的也就6 張,而國外的搖蜜機不僅是電動,一次可以搖很多脾,有一種風車式搖蜜機,一次可搖200 脾。 閩清沒有蜂產品加工企業,以原蜜出售,價格極低,平均只有50 元/Kg,而蜂蜜在美容、保健養生、藥品方面的加工產品,價格可以成倍直線上升,遠高于原蜜。落后的生產方式,阻礙了養蜂業的發展,浪費了豐富的林區資源。
聘請養蜂專家常年傳授中華密蜂養殖技術。主要圍繞中蜂的四季管理等方面的實用技術給養蜂大戶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培訓。如蜂群的組成、優質蜂王的培育、蜂箱的制作、蜜蜂的飼喂、蜂群的保溫方法等,以及蜂群“四季”管理、人工分蜂、蜂群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同時還可以和參訓人員互動,解決參訓人員在養蜂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實際疑難問題, 有效提升中蜂養殖戶的養蜂技術水平。為了讓參訓人員更好的掌握科學養蜂技術,培訓結束后,還要人手發放一冊《蜂產品質量安全與生產要求》等培訓資料,以便參訓人員學完后回村里能起到以一傳十的效果。
廣泛宣傳發展養蜂產業的意義,特別要讓山區群眾認識到養蜂對保護生態平衡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重要性,普及保護蜜源植被的常識,同時還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好出路。 養蜂基礎落實好了,政府應通過網絡電視等傳媒來宣傳銷售渠道,幫助每個養蜂戶建立網絡銷售平臺直銷全國各地。打造銷供養良性循環的養蜂基地和獨特的綠色天然蜂產品品牌!為閩清養殖業開創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首先對本縣現有的蜜粉源植被進行調查,了解花粉源分布情況和開花流蜜的季節規律, 制定養蜂計劃,安排養蜂場地和數量,林業部門要著重保護優良的花粉源樹木,如油茶、山烏柏、柃、女貞等闊葉樹木,營造更多的女貞、油茶等速生蜜粉源樹種,鼓勵農戶利用冬閑田擴種油菜、紫云英等蜜粉源植物,把養蜂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一個經濟增長點來發展,為閩清養蜂產業發展打造堅實的基礎。
一是提供養蜂所需的一切工具、設備、藥物、知識及技術咨詢服務產業,為生產者敞開方便之門,二是發展蜂產品銷售及深加工服務產業,為生產者解除后顧之憂,現在人們青睞于食用蜂蜜、蜂花粉、蜂膠、蜂毒、蜂王漿等純天然的蜂產品,還要開發發掘蜂產品在醫療、保健、飲食、美容等濃縮加工方面的潛力,創建蜂產品深加工企業能更有效地疏通蜂產品銷售渠道,提升產品檔次直接打入國際市場出口創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