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恒
西峽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近年來,西峽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整體情況較好,監管手段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逐年提高,但是與上級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需要去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為此對全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了調研。 現將西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報告如下:
近年來,西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西峽縣以縣農業局為主,組織全局機關干部開展技術培訓; 二是組織各鄉鎮主抓農業負責人、農技干部,進行專題培訓;三是組織各村干部、種田大戶、種田能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
我們堅持把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作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切入點。
目前全縣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品認證產量10.42 萬噸,認定產地規模18.96 萬畝,產品基本覆蓋了西峽縣主要食用的初級農產品;“西峽香菇”“西峽獼猴桃”“西峽山茱萸”完成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
依法建立了多項制度和農資購銷臺賬外,重點加大了對違法經營的打擊力度。
加強市場檢測,切實搞好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每年開展市場檢測24 次,檢測樣品480 個,目前農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達99%。
從各地調查的情況分析,當前西峽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監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部分生產者受利益驅動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2.標準化生產與分散經營之間矛盾還比較突出。
3.農產品檢測體系尚不健全。
4. 開放的農業產品市場現狀和多頭的農資市場管理體制給實際監管造成困難。
5.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1.強化宣傳培訓,提高全社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二是要加大培訓力度,三是要加強信息溝通和輿論引導。
2.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3.強化源頭管理,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1)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要把標準化理念和企業化的質量管理模式引入農業領域,通過標準化生產,推動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要求落實到從田頭到市場的各個質量控制環節。
(2)持續推進規模經營。 規模化經營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要繼續加大力度,抓好縣委、縣政府關于扶持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
(3)積極實施產地準出管理。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二是要加快實施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制度。三是要全面開展農產品產地安全狀況普查和檢測。
(4)切實加強檢驗監測,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加大監測力度,擴大監測品種,增加監測頻次。
4.強化品牌建設,繼續推進“三品”認證認定工作。
一是加大農產品品牌的認證力度。二是加大已認證認定產地、產品的監管力度,確保已認定認證產地、產品的質量安全。三是加大品牌農產品的營銷推廣力度, 扶持名牌農產品開展連鎖配送和進超市銷售,逐步健全農產品的優質優價機制。
5. 強化執法監管, 依法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一是要健全監管責任機制,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設,逐步建立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度。 二是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加大對農產品安全違法違規事件的查處力度。三是要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評價、處置和發布等工作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