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旺 劉文盈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全面經濟轉型同時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充分發揮內蒙古大草原的碳匯功能,發展碳匯經濟,為經濟轉型、工業發展提供環境容量,從而大力推動全區社會經濟和諧發展,走低碳主導型的經濟發展之路。
當前,森林碳匯獲得了普遍的認同,草原碳匯由于還停留在定性判斷以及初步估算的層面,而沒有完整的評價體系和估值標準,進而影響了草原碳匯功能深層的挖掘開發。 研究表明,在計算單位面積碳匯的作用時草原不如森林,但是草原的面積巨大是其明顯的優勢。據資料估計,世界上生態系統碳儲量中,森林占比約39%~40%,草地占比約33%~34%,耕作的農田占比約20%~22%,其他4%~7%,數據顯示草原的碳匯功能僅次于森林。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面積13.2億畝,是生態系統的主體。 雖然目前不能準確計算出草原的碳匯量, 但可以估算出如此大面積的自然資源,其整體的碳匯能力是不容小覷的。 所以草原碳匯潛力的充分挖掘,是減排的最好措施,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最有效途徑。 挖掘碳匯經濟價值,要充分認識草原碳匯功能的重要性。
發展草原碳匯經濟的根本點是草原生態的質量,草原越綠越茂盛越具有碳匯價值。優良的草原生態是發展草原碳匯的有力支撐。 目前,經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內蒙古大草原的草原生態系統得以休養生息,退化趨緩、逐步開始好轉。當前,要認真總結“退耕還林還草”以及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建設的方法、經驗;要把國家、內蒙古自治區兩級政府關于草原生態的保護、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到實處,切實提高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的質量水平。
挖掘碳匯經濟價值,要積極研究草原碳匯貿易機制。 建設草原生態必須要走一條多元化投入的道路。當前, 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加快草原碳匯貿易的發展。碳匯貿易,通俗講就是碳匯額度的買賣。 它不是傳統的草原出產畜產品、草產品的觀念,而是生態效益轉變為經濟效益的新方式、新觀念。 根據國際上知名的咨詢公司預測,未來,碳交易市場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超過石油貿易。 內蒙古自治區具有得天獨厚大草原資源優勢來發展草原碳匯貿易。 據初步估算,全區草原的碳匯量每年超過1 億噸,參照目前的草原碳匯價格,內蒙古自治區每年的草原碳匯額度將近有20 億美元,碳匯貿易市場前景廣闊。
近幾年, 國內部分省區開始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碳匯交易的實踐摸索,排放權交易所在各地紛紛成立。 內蒙古自治區大面積的草原,是發展為草原碳匯交易大區的有利條件。因此我們要加快更新和轉變觀念,把發展草原碳匯交易大區這一重大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有計劃、分步驟地加快組織實施。
積極搭建貿易平臺,建立草原碳匯交易所是發展碳匯交易市場的重要開端。利于把碳匯市場逐步做大做強, 搶占國內乃至國際草原碳匯交易的主動權、制高點。根據國際規范和全區實際情況,大膽探索,力爭摸索出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草原碳匯貿易的新路子,將內蒙古大草原的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