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軍
化德縣農牧業局
關于烏蘭察布市后山地區耕地綜合開發利用的幾點思考
耿軍
化德縣農牧業局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烏蘭察布市后山地區農村大部分青壯年進城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年齡高、文化低、集約化程度不高,耕地缺乏綜合配套,土壤肥力下降,種植效益低下,部分農田還閑置撂,目前耕地已不足800萬畝,這將嚴重影響后山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為此,如何加快土地流轉,培肥地力,集約經營,讓有限的耕地“活”起來,“動”起來,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必須縝密思考,重點突破,認真解決這一問題。
堅持“穩定承包權,明確使用權,放活經營權,維護收益權”的原則,積極鼓勵農民對內建立聯戶經營,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路子;對外實行反租倒包、直包、買斷、互換以及委托代耕等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使土地經營模式由條塊分割的分散經營向集中連片的規模化經營轉變,轉換農民角色,推進農民多元化增收。
科學規劃農業綜合開發區域,利用大型機械深入治理溝、渠、坡、梁,整理出大面積耕地,集中連片,便于作業。制定農田林網化建設方案,將大面積土地科學劃分成比例適中的網格,栽植防風固沙林帶,避免大風、干熱風侵襲,優化農田小氣候。同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多施配方肥,增施農家肥,讓貧瘠農田“肥”起來。
打破鄉村界限,盡快在一些居住分散、農牧業低效的農村建設一批專業合作社和現代化農業生產集團,實現規?;⒓s化經營。隨著國家對農場、合作社扶持力度的加大,加大投入,集聚各生產要素,增加連體大棚、網室、噴灌圈、膜下滴灌等現代農業設施,一方面能極大提高土地產出率,另一方面過去一些蒿草連天的荒蕪田野,再次恢復朝氣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合理流轉土地,建設現代農業,讓農民從中得到較大的經濟利益。流轉土地:公司或合作社每畝付給農民一定的租金,這是一份收益;國家給予的土地直補仍然發放給農民,這也是一份收益;農民從承包田撤出后,成為合作社、集團公司的上班族,家門口打工,每月工資1500~4000元不等,帶上小四輪拖拉機、大型拖拉機或收割機等機械上班打工的農民,月收入超萬元,這又是一份收益;一些農民還可以從事農產品營銷,發展二、三產業或直接進城打工掙錢,這還是一份收益。這樣多頭收益,農民收入會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