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常委,省林業廳廳長、黨組書記 王海洋
省政協常委、省司法廳廳長 穆思山
省政協常委、省體育局局長 張平
省政協常委,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委巡視辦主任 董云鵬
省政協常委,省委副秘書長、省臺辦主任 吳曉琳
省政協常委、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李建斌
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記
〔開欄的話〕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充分調動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省政協決定,以全省政協委員為主體,動員住冀全國政協委員和省市縣政協委員“四級聯動”,開展“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活動。本刊從第5期起,將摘要刊發委員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而建的諍言、獻良策,為讀者打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協“好聲音”。
省政協常委,省林業廳廳長、黨組書記 王海洋
一是著力建設京津保生態過渡帶。積極爭取國家批準實施《京津保平原生態過渡帶工程規劃》,擴大我省生態用地規模。二是全面啟動環京津三個百萬畝成片森林建設工程。在保定、廊坊等市,2015~2017年每年建設100萬畝成片森林。扎實開展湖淀濕地周邊綠化、北戴河沿海基干林帶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城郊森林公園建設步伐。三是加快建設京津冀水源林。四是培育建設環首都經濟林基地。發揮環首都區位優勢,把北京市場需求轉變為河北產業優勢,加快林果產業提質增效。重點加強對環首都14個縣(市、區)經濟林建設支持指導,力爭每個縣建成一片萬畝以上的成片經濟林帶,著力打造一批生態休閑、觀光采摘基地。
省政協常委、省司法廳廳長 穆思山
積極推進立法工作,實現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法治化立法,是保證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強制性的最有效手段。各地必須在積極推進區域立法方面形成共識,及時將一些政策性文件,通過立法上升為權威的法規,并就加強經濟協作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一體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等,進行專項立法。就我省而言,應主動對接國家頂層設計,在法規制度層面盡快研究和形成一套有利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有利于資金科技人才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確保發展規劃的實施更加有力和順暢。
省政協常委、省體育局局長 張平
2014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健身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圍繞落實好中央的這一決策部署,京津冀三方可以在聯合申報國家級區域體育產業示范項目、成立京津冀體育產業協會、促進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動京津冀體育產業互補聯動、更好更快發展。國務院的《意見》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方要設立體育發展專項資金。據了解,目前有10多個省(市)設立了引導資金,,在這方面我省還是空白。懇請省政府批準設立這一專項資金,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社會組織給予項目補貼、貸款貼息和獎勵,不斷增強我省體育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后勁。
省政協常委,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委巡視辦主任 董云鵬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歷史,從鉆木取火到核能開發,從打磨簡單工具到制造高端裝備,無一不是創新推動的結果,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良好環境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支撐。對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創新是驅動,環境是保障,二者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河北要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趕超上來,就必須緊緊抓住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重大歷史機遇,量身打造推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雙突破”的創新舉措,持續營造具有比較優勢的良好環境,練好“內功”,提升“戰力”,打贏“硬仗”,決不讓大好機遇白白溜走。
省政協常委,省委副秘書長、省臺辦主任 吳曉琳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積極搭建平臺,建立機制。發揮涉臺優勢,加強三省市聯動,主動對接產業,實現錯位發展,推動形成區域間臺資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配套機制。在涉臺重大活動方面加強合作。共同舉辦京臺、津臺、冀臺經貿洽談會,發揮各自優勢,密切協同配合,降低招商成本,實現對臺合作平臺共享、信息共享和客商共享,增強對臺經濟合作實效。在舉辦其他涉臺大型交流活動時,邀請其他兩地組團參加。京津冀臺辦在組織入島交流活動時,將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作為專題,向島內各界進行宣傳推介,吸引臺資企業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項目建設。
省政協常委、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李建斌
要實現“綠色增長”,必須為區域平衡和社會公平制定生態補償制度,使受益地區對受損地區,發達地區對保護地區,高消費富裕人群對低消費貧困人群給予利益補償。如:張承地區為京津提供了重要的生態環境服務,而當地群眾卻不能從中受益。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生態資源有償使用機制,按照區域間生態共建、資源共享、公平發展的原則,把上游的生態保護治理和下游受益方提供補償提升到法律層面,形成完善的生態補償體系和長效補償機制。可以考慮,由京津冀共同出資建立生態環境補償專項基金,為張承等生態輸出地提供必要的經濟補償,促進生態資源市場化配置,逐步將我省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此調動生態環境輸出地區的積極性,促進京津冀生態環境建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