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霞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
“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是人類活動的基礎”,高中歷史新課程突出了經濟史的重要性,不僅在模塊設置上將其單列為三大必修模塊之一,而且在小高考和高考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另一方面,經濟史的內容瑣碎龐雜,與政治活動、思想文化有著密切聯系,教材在呈現時又基于“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重復”的理念,采取以點帶面、靠點連線的方式梳理典型史實,學生學習難度較大。
本文試圖以人教版第10 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為例,通過“史”“時”結合、“史”“論”結合兩個視角有機整合教學內容,談談經濟史教學的一些粗淺思考。
視角一:“史”“時”結合,勾勒教學主線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大力倡導生活教育,主張“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課程標準也要求“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將歷史教學植根于生活,則更有利于解決歷史過去性和不可再現性的難點,散發歷史學科魅力,并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案例一:導入篇——視頻烘托氣氛,文字直切主線
張裕公司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廠家,它見證了中國民族產業的世紀突圍,資料非常豐富,學生的熟知度也很高。為此,我設定了“品百年張裕,學民資歷史”的教學主線,并在導入中即以視頻和文字直切主線。
材料一:視頻“張裕最新廣告宣傳片”。
材料二:近年來,被世界奉為“紅酒經典”的歐洲正遭受一股強勁的“中國風”的逆襲。而這場逆襲的主角已遠銷歐洲28 個國家,已進入3000 多家歐洲超市,且被世界三大酒評家之一的英國葡萄酒大師杰西絲·羅賓遜打出16 分,而這往往是她對法國五大名莊副牌酒的評分。它就是中國最早的干紅葡萄酒,張裕解百納。張裕以它百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莊重宣告:中國葡萄酒不輸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品百年張裕,學民資歷史”。
案例二:過程篇——明線步步引領,暗線緊緊相隨

主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明線——張裕的百年歷史變遷 暗線——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百年嬗變階段一:堅定起步1892 年,著名愛國僑領客家人張弼士先生為了實現實業興邦的夢想,先后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序幕由此拉開。1896 年,張弼士從歐洲引進大批優質葡萄苗木,創建葡萄園。釀造出中國第一批葡萄酒。初步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19 世紀末)

續表
案例三:結尾篇——小結融合兩線,題詞完美收官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時間跨度長,學生難以記住且容易混淆。在結尾部分將明線暗線合二為一,不僅能使課堂結構完整,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宏觀視野,回歸課堂主題。
小結:回首百年張裕,它從堅定起步到步入黃金時代到歷經曲折發展到最終涅槃重生,有過小荷已露尖尖角、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歡欣,也有過“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還有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這些恰恰吻合了江澤民給張裕的題詞:滄浪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而張裕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又恰恰見證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點點滴滴。
視角二:“史”“論”結合,培養學科素養
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準確完整地理解歷史,需要“研讀描述同一客觀史實的不同史料,以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感受歷史視野的寬廣性,拓展歷史理解的深刻性”。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高考和小高考中也越來越注重對提取、運用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案例:民國初年(1912 年~1919 年)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短暫的春天
●為何春天會來?
材料一:視頻“收藏時光的藝術”節選。(視頻信息:①辛亥革命前,張弼士資助孫中山30 萬兩白銀用于發展革命事業。辛亥革命爆發后,為支持革命,屢次向沿海義軍捐款。還支持其二兒子成為同盟會會員。②孫中山題贈“品重醴泉”四字,擴大了其影響力。)
材料二:據統計,從1912 年—1916 年間,從南京臨時政府到北京政府所頒發的有關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86項之多。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
材料三:列強對華商品輸出表

時間 國別 減少出口比例1918 年與一戰前相比 法國 約1/3 1918 年與一戰前相比 德國 完全停止出口1915 年與1914 年相比 歐洲列強 約1/5 1918 年與一戰前相比 英國 約1/2
材料四:清華學校學生抵制、焚燒日貨

●為何說春天來了?
材料一:1912 年~1919 年,新建廠礦企業470 多家,投資近億元,再加上擴建企業,新增資本達到1.3 億元,相當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其中,面粉業和紡織業發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煙等行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江蘇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在當時的發展情況(地方史):無錫榮氏兄弟,被譽為面粉大王、棉紗大王,最輝煌時占據了吃和穿兩大市場的半壁江山;南通“狀元實業家”張謇,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一生創辦了20 多個企業,僅大生紗廠一廠、二廠從1914 年到1921 年的8 年間,利潤就有1000 多萬兩。——根據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仔細閱讀19 世紀60~90 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情況圖和1912 年~1919 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圖。(圖略)
材料四: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科學整合各種資源,把枯燥繁瑣的經濟史知識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落實,教學之路漫漫,還望各位專家和同仁不吝賜教。
[1]吳金爐.讓知識課堂滲透生活之光:例說“生活原味”與“知識品位”的平衡策略[M].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4.
[2]李春忠.課時教學設計要重視整合教材資源:以岳麓版“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