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斌
(江西省豐城市豐城職業中學)
語文教學的內容豐富、知識廣博,語文學科既有抽象性,也具有形象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輕文現象,也由于我們教師的教學觀念、手段落后等諸多因素,致使語文課老師講得沉悶,學生學得枯燥,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抽象的語文知識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讓語文課立起來,就成為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課題。
據美國心理學家奧斯丁的研究發現:當人們的右腦較弱的一邊受到激勵而與較強的一邊合作時,會使大腦的總能力和總效應增加五倍甚至十倍。因此,我們在上課講概念、推理、使用左腦的同時,又使用形象的方法激發右腦,使之積極參與思維,與左腦協調一致,彼此配合,不僅大大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將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然如此,那怎樣在語文課上化抽象為形象,使語文課鮮活、形象起來呢?我們可根據不同的課文、不同的課型,聯系學生和生活實際采用不同的方法。
表演法就是讓學生直接扮演文學作品中的角色,直接參與演示的一種方法,是將表演藝術與課堂教學藝術結合起來的一種好方法。中學教材的許多作品,如小說、戲劇、部分散文,都很形象,情節性強,完全可以用課本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演中學,在學中演,既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又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配樂法就是在課堂上播放或演奏與課文內容有關或相配的音樂,通過音樂這種聽覺藝術,把學生引入作品創設的藝術意境,渲染氣氛,感染學生情趣的一種方法。音樂可在課文導入和總結時單獨播放或演奏,也可在教師范讀課文和學生朗讀時配樂。配樂法很適合一些優美抒情散文、詩歌等。
運用圖片展示課文描述的景物圖像或藝術形象,可以更形象直觀地表現課文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圖片演示更多的適宜說明文和一部分記敘文的教學,圖片是實物或實物示意的再現,通過對圖片的觀察,使學生建立了對實物圖形象的了解和直觀印象。既有利于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又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圖片演示或教師的簡筆畫簡便易行、易于操作,教學中可便于推行。
競賽法是將學生分成男、女兩組,或其他男女混搭編成若干個小組,由教師提出課文中的若干問題,供學生競答或搶答,然后由教師打分,決出優勝的方法。競賽法適合學生喜歡競爭的特點,也受學生歡迎。這種方法適用于對議論文的教學,也適用于其他難度不是很大的課文的教學。
百聞不如一見,課堂上講十遍,不如現場看一遍。實物是活生生的教材,盡管不是所有教材都是可以用參觀實物的方法來教學,但我們還是要盡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觀一些實物,如參觀園林藝術,可加深對《蘇州園林》的理解,參觀石拱橋和各種橋梁,可加深對《中國石拱橋》的理解。總之要結合教材,聯系當地實際,讓學生參觀一些建筑、橋梁、園林、山林、地貌、河流、紀念館、博物館等,把自然當課堂,把社會當課堂,既豐富了學生自然社會方面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大有好處。
總之,讓語文課活起來,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努力做到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充分發揮大腦左、右兩半球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大大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