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
人們對旅行的想象和要求,閃閃發光地照亮了他私人生活中的缺失。
有時,我在自己的旅途中,在某處街角的咖啡館里安頓了,守著自己的咖啡和蛋糕,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我試著從人群中剔出旅行者,像在一只煮熟的雞翅膀里剔出骨頭??此麄兪掷锏娜债a相機,看他們身上的THENORTHFACE牌的美制風雨衣,看他們衣袋里露出一個角的孤星旅行叢書,看他們桌上放著的明信片,看他們身上的某處呈現出來旅行者專有的矛盾氣質:警覺與放任,寂寞與瘋狂,小心翼翼與蠢蠢欲動。有時我也猜想他們為什么來此地旅行。
“你為何來此地旅行?”有誰沒在旅行中被人這樣追問過呢。
“嗯,這個嘛,我有點假期?!?/p>
有點支支吾吾的回答,只因為不知道怎么解釋。旅行的原因,難道不就像一支牙刷那樣不可公用的嗎,甚至都很難啟齒。
有人為得到日常生活中沒有的享受而旅行。他要住最豪華的酒店,在謙恭美貌的侍應生彬彬有禮的照料下進餐。他從不肯響應放在床頭和浴間大理石桌子上的環??ㄆ?,他就喜歡每天的浴巾都是沒用過的,每天的床單也都剛剛熨過,哪怕連自己的身體留下的皺褶也沒有。這難道不是實現了凡人心底里埋藏的富豪夢想嗎?他可以暫時將這間四季如春,處處有殷勤笑臉的酒店想象成自己的家。房門鑰匙就在衣袋里躺著,哪怕只有三天。
有人為艷遇而旅行。既然旅行時的生活好像嶄新的開始,每次旅行都像一次短暫到無須負責就已經結束的輕松人生,為什么不格外享受一下輕松的愛情呢?那溫柔的,來不及被日常生活破壞的感情甚至是宿命般的。當你與你的愛在陌生的陽光下劈面相遇,你的愛問道:“是你嗎?”
還有人為塑造更好的自己而旅行。他中學時代的歷史課和地理課、美術課和音樂課顯然還未過癮,無論他那時候是不是名好學生,現在向實地求證的欲望和收獲,對他來說有顯而易見的偉大意義——通過旅行學到什么,終于成為見多識廣的人,成為與廣大的世界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人,成為視野寬廣的人。對這樣的旅行者來說,千難萬險都不怕,就是不能將他們再關在一個禁錮的國境線內,再過失去私人護照的生活。
人們對旅行的想象和要求,閃閃發光地照亮了他私人生活中的缺失,那些童年時代已悄然留存于心的夢想,那些平靜安適的外貌后面,無法解脫的隱痛和欲望,還有體面的日常生活里強烈的窒息感,和經久不息的好奇心,這好奇心來自安穩的生活,也來自被制約的生活,還來自對毀滅的隱秘渴望。
這些想象是如此私人化,類似隱私。所以,當人們唱歌般漫不經心地詢問一個旅行者,“你為何來此地旅行?”旅行者總是滿腹心事地低頭笑一笑,也許不知從何說起。
“你為何來此地旅行?”這樣的問題我也回答不了。
我不能說我只是在閑逛,不為干什么。更不能說我只是想和自己多待一會,這簡直是個中篇小說的第一句話。希望能獨處,這一直是我長途旅行最真實的理由,但說出口來,卻顯得太做作。
我總要找到一個在當地日常生活中最合理的解釋,就像一個人即使對自己的裸體并不自卑,但還是需要穿衣遮體。這么多年來,我因地制宜地說了多少謊。甚至,為此說謊也成了件意義非凡的事。類似穿上不同的衣服,能使人對自己有新的感受和認知一樣,在意大利,當我說自己是個學藝術史的在讀博士,我發現自己心中真的希望能在意大利讀一個藝術史的博士,也對自己幾乎不能說意大利語深感絕望。旅途中的謊言,有時也是發自內心那些被忽視了的角落。那些從未被滿足的期待,假借搪塞之詞,終于浮出了水面。于是,這些謊話制造與使用的過程,成了認識自己的另一種途徑。
旅行真不簡單。
人們有時像保護隱私一樣保護自己開始旅行的原因,因為它的確是一條通向這個人心靈世界的道路。
(選自《我的旅行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