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圓格綜述,徐宇紅審校
(1.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廣東珠海519100;2.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院口腔科,廣東珠海519100)
正畸治療中對支抗磨牙移動控制的研究進展
賈圓格1綜述,徐宇紅2審校
(1.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廣東珠海519100;2.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院口腔科,廣東珠海519100)
正畸學;矯正;磨牙移動;正畸牽引;支抗喪失;加強支抗
支抗就是抵抗由于作用于牙齒上矯治力而產生的反作用力單位或解剖結構。支抗一直被認為在錯牙合畸形矯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是決定矯治牙齒能否按照設計要求的方向及距離移動的主要因素。多年來,國內外眾多正畸學者對支抗控制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將正畸治療中影響支抗磨牙移動因素的研究及對支抗喪失的臨床處理辦法綜述如下。
根據不同來源,支抗可分為頜內、頜間、口外及種植體支抗。頜內支抗指支抗牙與矯治牙同時位于上頜或下頜,對矯治牙齒施加力量,并利用一部分牙作為支抗而使矯治牙移動。頜間支抗是利用對頜作為支抗,使矯治牙齒移動。口外支抗則是指支抗位于口外,如以頸、枕、額等作為支抗部位。種植體支抗也稱為臨時支抗裝置,是利用鈦的生物相容性植入牙槽骨內形成部分或全部骨融合,以承受矯治力,達到加強支抗的目的。
支抗喪失按喪失方向可分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轉矩方向的支抗喪失。
2.1 引起支抗喪失的常見原因
2.1.1 支抗設計缺陷支抗設計不合理、未能對患者的合作程度進行準確評估、不恰當的彈力牽引或牽引力過大,尤其當弓絲過小、過軟時易造成水平方向支抗喪失[1];支抗磨牙帶環或頰面管松動脫落,未能及時重新粘接,并繼續頜間牽引也可引起支抗喪失。
2.1.2 施力與材料不當力量施加過大及弓絲剛度不足可引起垂直方向支抗喪失,磨牙的支抗喪失可造成磨牙伸長、頰傾,導致前牙開牙合。
2.1.3 摩擦力的影響有學者認為,摩擦力對支抗的影響不容小覷,摩擦力增大會引起支抗喪失,但Southard等[2]卻認為,摩擦力不會增加支抗負擔。
2.2 在尖牙遠中移動及回收前牙過程中的支抗研究在回收前牙過程中顴骨支抗系統(zygoma anchorage system,ZAS)是可靠、有效地增強支抗的方法。在方絲弓矯治技術使用過程中,尖牙向后連續結扎,其結果間接增加磨牙支抗,減少后牙水平方向支抗喪失。這與Moresca等[3]研究結果一致。Kojima等[4]通過有限元分析發現,托槽與弓絲間的摩擦力越小,尖牙內收凈力越大,尖牙移動速度越快;弓絲越細,其彈性越大,尖牙越容易發生傾斜、移動;因此,調整好矯治系統的撓曲強度/凈力比值,有利于實現尖牙整體移動。
2.3 上、下頜支抗磨牙的比較相對于下頜骨來說,上頜牙槽骨的骨質較疏松,并且穿過的血管、神經較多,因此,組織改建快;而下頜骨骨質厚而且致密,尤其在外斜線部位,血管、神經相對少,組織改建緩慢,這樣就存在上、下頜后牙近中移動的差異。
2.4 有關牙移動的力學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牙槽骨牽張快速牙移動能使拔牙間隙在3周左右關閉,大大節省了治療時間,且僅發現部分支抗牙有微量的近中移動,這主要歸功于尖牙向遠中移動時,支抗牙還處于移動停滯期,因此,磨牙支抗喪失少,證實了牙槽骨牽張在支抗保護方面優于牙周膜牽張[5]。
2.5 相關研究從生物學角度看,最有效的保護支抗的方法是矯治力的大小低于引起支抗牙齒移動的閾值,但不引起牙周膜的改建。所以,有學者認為,在支抗預備時,支抗牙牙周組織細胞活性增強,支抗預備并非有利于保護支抗[6]。
3.1 頜外加強磨牙支抗
3.1.1 口外弓加強支抗口外弓的支抗部位位于口外,是一種強支抗,正畸醫生根據患者面型和生長型選擇支抗部位,高角患者則選擇高位支抗,不僅能防止磨牙伸長,同時,還可適當壓低后牙,使下頜產生逆時針旋轉,改善面部垂直比例。在增強磨牙支抗的方法中口外弓的作用最為突出,但同時也需要患者配合,應具備良好的依從性才能取得良好的矯治效果[7]。
3.1.2 J鉤多用于遠中移動尖牙及內收前牙。J鉤在保護后牙支抗的同時,由于其牽引方向向上、向后,因而還具有壓低前牙的作用[8]。
3.2 頜間加強磨牙支抗頜間支抗是指利用對牙合牙齒、對頜牙弓或對頜頜骨作支抗。也可以用大小Ⅱ類或Ⅲ類牽引來減少后牙的支抗喪失。
3.3 頜內加強磨牙支抗
3.3.1 Nance弓Nance弓一般由不銹鋼絲彎制而成,前端為一塑料托抵在硬腭前部,末端金屬絲分別焊接在左、右上頜第一磨牙帶環舌側。當磨牙受力前移時,前腭托抵住硬腭,有效防止磨牙前移。要注意的是腭托一定要緊密接觸腭黏膜,否則影響支抗作用。應用于腭頂高者效果明顯,但對塑膠過敏者則應慎用[9]。彭輝等[10]設計了一種改良粘結式Nance弓,即采用正畸釉質粘結劑將Nance弓的不銹鋼絲部分直接粘接于上頜第一磨牙舌側面,與傳統Nance弓比較,提高了患者舒適度。Nance弓還可用于矯治上頜腭側埋伏尖牙,有利于其他牙齒垂直向的支抗保護[11]。
3.3.2 橫腭桿橫腭桿是通過不銹鋼絲將兩側磨牙連接起來,兩側磨牙相互制約來抵抗磨牙的近中移動。橫腭桿還可用來壓低第二磨牙,改良型腭桿可實現第二磨牙頰舌的整體壓入,同時,也大大減小了支抗牙垂直方向上的支抗喪失[12]。但有研究表明,在支抗牙垂直方向上的控制,種植體支抗優于Nance弓和橫腭桿,后者使牙合平面發生了順時針旋轉,而前者對牙合平面提供了良好的控制,為下頜弓的前上旋轉提供了支持[13]。國內有學者將施特勞曼正畸植入種植系統與橫腭桿相結合,采用腭部植入種植釘的方法來加強支抗,并取得了良好的矯治效果[14]。
3.3.3 舌弓下頜通常采用舌弓將兩側下頜磨牙連接到一起,以加強下頜后牙支抗[15]。
3.3.4 唇擋唇擋位于牙齒唇側,通過唇肌力量傳遞給后牙,從而增強磨牙支抗。支抗力量雖然沒有頜外支抗強,但由于其固定于口內,患者不能自行摘戴,提高了戴用時間,加強了支抗,提高了矯治效果。
3.4 種植體支抗種植體支抗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支抗系統,這種絕對支抗在臨床應用中達到了良好的效果。Sayinsu等[16]比較了微種植體和低位牽引頭帽2種支抗機制下磨牙遠移的效果發現,低位牽引頭帽在磨牙遠移的同時,最容易導致磨牙壓入,對治療前后患者側貌改善也相對不如使用種植支抗的患者。Liu等[17]比較了種植體支抗和橫腭桿支抗在滑動法整體內收前牙的應用認為,種植支抗避免了磨牙近中移動和垂直向壓入。還有學者將種植體支抗與片段弓進行比較發現,在回收壓低上頜前牙過程中,搖椅弓滑動關閉間隙配合種植體支抗關閉間隙,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無支抗喪失,效果較片段弓好[18]。Hu等[19]認為,上頜骨種植體最安全的植入部位位于上頜第二恒前磨牙與上頜第一恒磨牙頸緣下6.00~8.00 mm,下頜骨則位于下頜第一恒磨牙與下頜第二恒磨牙頸緣下5.00 mm。由于成年人和青少年顴牙槽嵴厚度存在差異,因此,最佳植入位置也有所變化。就骨密質厚度而言,成人顴牙槽嵴區種植體最佳植入點位于上頜第一、二恒磨牙,青少年顴牙槽嵴區種植體最佳植入點位于上頜第二前恒磨牙與第一恒磨牙[20]。為提高種植體的穩定性,Wilmes等[21]認為,種植體植入角度與牙長軸呈30°~40°最為理想。也有學者認為,錐度為0.037、60°植入時具有較好的應力分布[22]。有研究表明,種植釘力量加載時機對其穩定性存在影響,在種植釘植入4周后種植釘與骨界面結合強度最高,此時再進行力量加載有利于支抗種植釘的穩定[23]。目前,自攻型微種植體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優點為植入方法操作簡單,植入部位靈活,創傷小[24]。但與采用自攻型微種植體比較,采用助攻型的微種植體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5]。同時,偏側咀嚼也影響支抗牙的穩定性,由于患者偏側咀嚼,廢用側口腔衛生不好,頜骨發育較功能側差,骨密度相對低,則廢用側種植體穩定性相對較差[26]。
3.5 新型交叉頰面管保護支抗新型交叉頰面管——XBT(X Buccal Tube)體現了生理性支抗矯治技術,其含有2個形狀的官腔,即-25°的圓絲管腔和-7°的方絲管腔。排齊整平階段使用細鎳鈦圓絲入XBT的后傾圓管,減小了磨牙前傾趨勢,從而克服了傳統頰面管設計所致的支抗喪失[27]。Xu等[28]在矯治中使用這種頰面管可有效對抗磨牙近中傾斜的趨勢,磨牙近中移動均值為2.38 mm,達到了強支抗的要求。同時,Xu等[28]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用現代直絲弓技術矯治拔除4顆雙尖牙,需要最大支抗控制的患者,全部采用口外弓,部分配合橫愕桿,結果上頜第一磨牙平均近中傾斜了7.2°,近中移動了4.30 mm,可見,后傾頰管的確發揮了良好的支抗保護作用。
3.6 連續結扎方絲弓技術中,在前牙排齊后,對原方絲弓間斷結扎或橡皮圈牽引,改用細絲連續結扎固定牽引來關閉間隙,并且在矯治后期用連續結扎固定,這種連續結扎方絲弓矯治技術,不僅能使牙齒達到滿意的整體移動,同時,對齒槽骨骼產生改善作用。
3.7 其他一些保護支抗的方法
3.7.1 增加支抗牙齒的數目將第二恒磨牙盡早納入矯治范圍當中。
3.7.2 減少矯治系統的摩擦力遵循弓絲由圓至方、由細至粗的原則,在牙列排齊整平后再進行牽引,使牙齒移動,這樣可以減少矯治系統的摩擦力。同時,減少了不必要的支抗牙移動。
3.7.3 適宜的矯治力遵循細絲輕力的原則,矯治力量適宜,這需要一定的臨床經驗作保證。
3.7.4 分期、分批移動牙齒中支抗和強支抗者盡量進行單顆牙的牙齒移動。
3.7.5 骨皮質支抗下頜牙槽骨骨皮質較厚,借此可用作支抗保護。
3.8 不同輔助裝置比較Feldmann等[29]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對120例拔除上頜前磨牙患者應用4種不同支抗系統的效果進行了評價,包括骨膜下種植體、骨內種植體、頭帽及橫腭桿。結果表明,在排齊整平階段,前3種支抗系統上頜磨牙位置保持恒定,橫腭桿組出現支抗喪失;在關閉拔牙間隙時,2種種植體支抗系統無支抗喪失,頭帽組及橫腭桿組分別有不同程度的支抗喪失。
以往研究表明,局部注射前列腺素E能加速牙齒移動,從而增加后牙支抗。目前,有研究顯示,在全身給藥減緩牙移動的同時,應用藥物局部注射來促進計劃中的局部牙齒的移動。二磷酸鹽(bisphosphonates)能減少牙齒的移動。二磷酸鹽的作用機制是抑制乳酸產生,降低溶酶體酶活性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據文獻報道,全身或局部應用4-氨基-1-輕亞乙基-1,1-二磷酸鹽(4-amino-1-light ethylidene-1,1-two phosphate,AHBuBP)可阻斷正畸牙齒移動或復發,而且發現局部應用時作用發生于注射部位,由此認為,AHBuBP可以用于臨床來控制牙齒的移動[30]。
5.1 機械刺激有研究發現,震動等機械刺激可能加速骨改建,進而加速局部牙齒的移動,這樣就自然加強了支抗牙的支抗。
5.2 頜骨手術或創傷頜骨手術頜骨手術或創傷頜骨手術等因素可加速牙齒移動,從而改變支抗的設計,特別是正頜外科手術所導致牙齒移動的變化更為常見。
總之,影響支抗的因素多樣,加強支抗的方法也逐步增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美觀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對支抗的設計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應更加關注新型支抗系統的最新研究進展,更好地應用于錯牙合畸形的臨床治療。
[1]陳進英,王大為,繆輝強.正畸治療中支抗喪失的原因分析及臨床處理[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4,25(3):311-313.
[2]Southard TE,Marshall SD,Grosland NM.Friction does not increase anchorage loading[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7,131(3):412-414.
[3]Moresca RC,Vigorito JW,Dominguez GC,et al.Effects of active and passive lacebacks on antero-posterior position of maxillary first molars and central incisors[J].Braz Dent J,2012,23(4):433-437.
[4]Kojima Y,Fukui H.Numeric simulations of en-masse space closure with sliding mechanic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0,138(6):702.
[5]肖軺穆,潘曉崗.有關正畸牙移動力學作用的研究進展[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2,21(3):153-157.
[6]金作林.有關支抗問題的不同觀察與評價[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8,25(5):312.
[7]Brandao M,Pinho HS,Urias D.Clinical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headgear compliance:a pilot study[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6,129(2):239-244.
[8]傅民魁.口腔正畸專科教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57-258.
[9]金云寅,陳桂軍.口腔正畸加強支抗的方法及其應用[J].醫學綜述,2012,18(5):732-734.
[10]彭輝,田園,王來杰,等.2種Nance弓臨床應用效果及對牙周健康的影響研究[J].口腔醫學,2014,34(3):175-177.
[11]孫浩,孫超凡,戴微微,等.改良Nance弓在矯治上頜腭側埋伏尖牙的作用[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3,20(4):202-206.
[12]艾婷婷,陳貴,林久祥,等.改型腭桿壓低過長上頜第二磨牙的定量臨床研究[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4,21(1):2-6.
[13]覃昌燾,韋海濤,馬琴琴,等.微型種植體支抗對拔牙矯治病例的垂直向控制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4,30(4):248-250.
[14]張錚,張國志,李颯,等.腭部專用正畸支抗種植體Straumann Orthosystem Implant[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2014,8(2):61-64.
[15]林久祥.口腔正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29-330.
[16]Sayinsu K,lsik F,Ulgen AN.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file changes with 3 different distalization mechanics[J].World J Orthod,2007,8(1):37-44.
[17]Liu YH,Ding WH,Liu J,et al.G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cephalometric parameters after active orthodontic treatment applying mini-screw implants or transpalatal arch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hialveolardentalprotrusion[J].J Oral Rehabil,2009,36(9):687-695.
[18]張春芝,張棟梁,周玉玲.片段弓和種植支抗滑動關閉間隙兩種方法同時壓入內收上前牙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3,29(10):921-924.
[19]Hu KS,Kang MK,Kim TW,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dental root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for orthodontic miniscrew installation[J].Angle Orthod,2009,79(1):37-45.
[20]謝雨菲,陸佩珺,胡錚,等.顴牙槽嵴區域骨密質厚度的錐形束CT測量分析[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4,41(3):281-285.
[21]Wilmes B,Su YY,Drscher D.Insertion angle impact onprimary stability of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J].Angle Orthod,2008,78(6):1065-1070.
[22]董晶,張哲湛,周國良.Ⅱ類骨質中正畸微種植體錐度及植入角度對支抗穩定性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1):13-17.
[23]武紅梅,馮云霞,李罡.微型支抗種植釘加載時機的動物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4):11-12.
[24]杜申釗,王明麗,徐姍,等.自攻型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4):11-12.
[25]鄒毅軍.探討用兩種不同方法植入微種植體支抗的穩定性[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135-136.
[26]鄭敏,楊再波,占江鄂,等.偏側咀嚼患者下頜磨牙區種植體支抗穩定性的臨床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9):565-567.
[27]陳斯,杜飛宇,陳貴,等.新型交叉頰面管對磨牙支抗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3,20(1):26-30.
[28]Xu TM,Zhang X,Oh HS,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comparing control of maxillary anchorage with 2 retractiontechniques[J].Am J Orthod-Dentofacial Orthop,2010,138(5):544.
[29]Feldmann I,Bondemark L.Anchorage capacity of osseointegrated and conventional anchorage system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8,133(3):339.
[30]馮雪,孫蕙.口腔正畸加強支抗的特殊方法[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6,23(6):344-34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21
:A
:1009-5519(2015)04-0541-03
2014-08-16)
賈圓格(1989-),女,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口腔臨床醫學的研究;E-mail:815532741@qq.com。
徐宇紅(E-mail:16384553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