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迎春
(湖南省人民醫院手術部,長沙410005)
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護措施
尹迎春
(湖南省人民醫院手術部,長沙410005)
目的分析手術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并基于護理安全問題制訂護理防范措施加以干預,總結護理防范效果。方法選擇該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干預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術前行護理安全隱患評估,并基于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加強防范;對照組術前僅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期間非安全事件發生率及護理總滿意度。結果研究組非安全事件發生率(1.7%,1/60)明顯低于對照組(8.3%,5/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5.0%(57/60),對照組為75.0%(45/60),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充分了解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并給予系統的防護干預,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保證手術實施的安全性。
手術室;安全管理;手術室護理;手術后醫護;醫院
近年來,隨著醫療需求的增加,醫療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眾學者研究關注的焦點之一。安全與否已經成為患者選擇就醫的關鍵性標準[1]。手術室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要求、服務要求且工作連續性強,但是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多種安全隱患,嚴重影響著手術室治療工作的開展,如何基于手術室護理隱患給予切實有效的防護干預直接關系到手術患者臨床護理效果[2]。本文選取本院外科收治的12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總結了手術室護理安全問題,并探討了安全隱患防護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8~65歲,平均(42.6± 2.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19~66歲,平均(43.0±3.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手術治療期間僅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前先評估手術室安全護理風險(人手不足、技術培訓工作不到位、術中護理工作未落實到位等),后基于常見護理安全問題制訂護理方案,給予安全事件防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1 科學安排人力護士自身應該保持嚴謹的護理服務作風,保持高度責任性,于每臺手術實施過程中均保持高度的緊張狀態,認真處理每項手術室護理工作,減少工作失誤。但是因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手術室護理工作壓力大(手術室的編制是2.5∶1,一張手術床只配2~3個護士,人員配置不足),受護士心理狀況欠佳或工作強度過大等因素影響,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明顯增加。大部分護士因手術室護理工作繁忙,且處于疲勞、緊張狀態,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手術室護理效果。本研究過程中針對護士安排不合理進行了積極干預,實行新老搭配、彈性排班制度,以減輕工作人員負擔,保證護士休息充分;定期組織專科業務訓練,加強護理知識學習,引導護士充分認識心理狀況與護理工作開展、效果提升間的關系,放松心情,緩解壓力;護士長應多給予護士人文關懷[3],多與護士溝通,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引導護士共同致力于手術室護理服務工作。研究過程中還針對手術室護理人手不足問題,加強護士技術培訓,積極推進手術室護理人才培養規劃。
1.2.1.2 加強手術醫務人員技術培訓護士素質是影響手術室護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為充分培訓醫務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應急處理能力,本研究采用分級培訓與業務技能指導等方法著重加強了手術室護士技術培訓工作。因手術室護士與臨床護士技術要求不同,且手術室護士技術培訓或經驗積累時間長,在技術培訓方面需要特殊對待。(1)成立手術室管理小組,并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級,最后參照人員分級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如針對新進護士給予一對一的跟班培訓教育,并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長輔助引導新進護士,要求新進護士必須掌握手術護理技巧,并規范記錄各種手術要求,以充分提升自身的護理配合工作能力;(2)針對各科室護士給予專業化的護理培訓,幫助護士分科室掌握手術要求與習慣,提升自身技術素養與業務能力[4];(3)通過早會交流機會積極開展學習工作,制訂學習計劃,輪流組織科室內護士講授,共同學習掌握手術配合、手術解剖部位及手術中疑難問題應急處理方法等,術前與術后均組織手術討論與經驗積累,定期檢測護士對手術室儀器操作知識的掌握程度,建立完善的手術室護理操作流程,指導護士安全開展工作,營造一個安全、有效的手術室環境。
1.2.1.3 術中儀器查檢與規范操作術中關鍵性安全護理環節包括患者接送、規范手術體位擺放、清點工作等。本研究過程中為了避免患者接送錯位制定了嚴格的巡回制度,定時安全查對手術患者,確保手術信息吻合、無誤。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洗手護士及麻醉師、手術醫生等均按照相關規定認真核對手術設備,手術每一個步驟都要定時清點手術物品(術中建立完善的清點制度,保證術中設備清點詳細,如術中需要輸血需要由2名護士共同核查輸血信息,輸血后密切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術中各種護理配合工作均保證無菌化);并由配合護士幫助患者調整體位,保證手術區域充分暴露,還要做好保暖工作[5],提升患者安全度與舒適度。
1.2.2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期間非安全事件發生率,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評量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量,總結護理效果。總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安全事件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有1例患者在手術期間因配合護士工作失誤發生意外損傷,其他患者手術均順利實施;對照組有5例患者在手術期間因護士注意力不集中發生手術物品清點錯誤。研究組非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n(%)]
手術室是對患者實施治療或搶救的重要場所,因病情種類多、病情重、護理工作繁忙等[6],手術室護理工作存在較多安全隱患。近年來,隨著新型手術方法的推廣應用,手術室安全護理工作難度更大,工作強度過高,人手不足,人員配置不合理,術中護理配合工作不系統(手術物品清點失誤等),安全事件頻發,對護士專業素養、護理業務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針對手術室常見安全問題制訂了完善的防護措施,極大地降低了手術室安全事件發生率,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手術室安全隱患對手術室管理進行防護干預可以明顯降低手術室安全事件發生率,防護后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5.0%,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據文獻報道,手術室常見安全護理問題有手術室護理工作壓力大、心理狀況差;護士知識與技術操作水平不高;患者接送失誤與手術體位擺放不當;護士責任心不強,制度落實效果不佳;術中儀器操作不當與器械清點不全等[7]。本院基于各種手術室管理常見安全問題給予了積極的干預:加強手術醫務人員技術培訓;加強手術醫務人員技術培訓;術中儀器查檢與規范操作等,干預后極大的完善了風險防控系統,減少了非安全誘因,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本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8]結果相近,提示充分了解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并給予系統的防護干預,可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保證手術實施安全性,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有利于醫院的持續發展。
[1]黃雪玲.基層手術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27(24):717-718.
[2]賴麗君,劉榮.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46-47.
[3]黃志宏.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660-662.
[4]曾木蘭.手術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156-157.
[5]歐雪芬,蔣維連.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4):124-125.
[6]趙艷春.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管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8):129-130.
[7]孟明霞.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醫療,2011,30(28):22-23.
[8]楊佑菊.手術室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4):237-23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55
:B
:1009-5519(2015)04-0611-02
2014-08-07)
·醫療衛生管理·
尹迎春(1977-),女,湖南常寧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E-mail:9654843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