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鴻宇
評論
在交流與合作中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文/張鴻宇
省政協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王金洲
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李同亮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和培養使用方向,不斷組織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干部進行對口交流掛職。從而,使掛職干部學習了經驗,開闊了視野,為增進區域間的項目、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當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三地融合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更有必要加大干部對口交流掛職的力度,使之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共融中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
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劉林平
按照“政府牽頭、專家參與、統籌協調、利益兼顧”的思路,建立京津冀科技協同發展的組織體系。一是在區域層面建立京津冀科技協作機構。京津冀三地政府是京津冀科技合作的主要組織和實施者,建議三地分別成立京津冀科技合作規劃領導辦公室,致力于對影響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研究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協商和解決。二是組建京津冀專家咨詢制度,針對京津冀科技合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商討。由科技合作組織定期舉辦京津冀科技合作研討會,就京津冀科技合作的領域、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三地科技發展機制等提供咨詢并提出建議,確保京津冀科技合作取得順利進行。
省政協常委、省旅游局局長、黨組書記栗進路游交通瓶頸上下功夫。目前,三地市縣間、景區間道路建設均有滯后現象,不能適應快速、便捷的現代旅游交通需求。在完善旅游交通體系方面,一是加快推進環首都地區環線、太行山高速公路和京張鐵路、津保鐵路建設,規劃建設白溝至首都新機場鐵路。二是打通斷頭路,相互設置對方景區指示牌,共同解決景區“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推動開通京津至我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車,在旅游旺季加開車次,增加坐席。四是構建城市間旅游公共交通網絡,推動三地相互開行更多旅游直通車。
省政協常委、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武義青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支撐是產業分工協作。京津冀地區應協同打造低碳產業鏈,而不是把京津的高碳企業采用“打包甩垃圾”的方式轉移到河北。增量項目,對于不符合北京“四個中心”新定位的項目,要在河北和天津進行合理布局。存量項目,要在整個地區把這些項目的上、下游產業通過提高能效的方式來“低碳化”。如果短期內無法低碳化,可考慮錯峰生產,即在對全年銷量合理估計的前提下,在氣象不利于擴散污染的季節少生產,在條件較好時多生產。至于如何做到錯峰,應發揮行業協會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相關政府部門才能將監管職能由企業轉移到行業協會。產業轉移項目,要與低碳化轉型升級并行,切忌“污染搬家”。例如,北京批發市場的轉移,在物流配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著重考慮低碳化轉型升級。
省政協常委、省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郭洪波
積極推進立法工作,實現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法治化立法,是保證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強制性的最有效手段。各地必須在積極推進區域立法方面形成共識,及時將一些政策性文件,通過立法上升為權威的法規,并就加強經濟協作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一體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等,進行專項立法。就我省而言,應主動對接國家頂層設計,在法規制度層面盡快研究和形成一套有利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有利于資金科技人才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確保發展規劃的實施更加有力和順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