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一勺
這句話,習近平總書記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等文中引用。原典: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南宋〕呂本中《官箴》。釋義:呂本中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條。他認為當官的法則,只有三條,即清廉、謹慎、勤勉。遵守這三條法則,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遠離恥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賞識,可以得到下屬的擁戴。(摘自《習近平用典》)
1895年4月17日,腐敗的清政府為結束甲午戰爭,在日本帝國主義逼迫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并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摘書)
1937年“七七”事變后,畫家齊白石閉門謝客,拒絕日偽頭目索畫,也不賣畫,寧可挨餓也不喪失氣節。此間,他還創作了《群鼠圖》來影射嘲諷日偽漢奸。在畫上老人寓意深長地寫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口齒我果,又剝我黍。燭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在齊白石的筆下,這些表面上耀武揚威的侵略者其實就是一群色厲內荏、見不得陽光的老鼠。
(摘自《今日廣德》李小磊輯)
楊小樓(1877-1937),京劇名家,工武生,代表劇目有《長坂坡》《惡虎村》《挑滑車》等,曾為清“內廷供奉”,深得慈禧器重。他不僅是京劇史上有名的大武生,而且藝德高尚。
據《優語集》《梨園佳話》記載,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不久,他在北京演出《五人義》。此劇表現明末市民反對權宦魏忠賢的斗爭,義士顏佩韋、馬杰、楊念如、沈揚、周文元五人,召集府縣生員及蘇州百姓大鬧府衙時,楊小樓臨時加臺詞大喊:“咱們走啊!去燒賣國賊的房子!”這句臺詞針對時事,表達對賣國賊的痛恨之情。晚年他在天津演出時,演出中也常常臨時加臺詞,針砭時弊。20世紀30年代后期,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華,他不顧環境險惡,堅決反對為冀東偽政權演出,帶動了京劇界的抗日情緒。
在劇目演出上,《晉陽宮》里的武打,《混元盒》里的火龍,都是楊小樓的拿手好戲,但他不輕易演出。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晉陽宮》,尚和玉確實有功夫;《混元盒》,俞振廷有獨到之處。天下的飯不是一個人所能吃盡的,我何必與同門兄弟爭上下呢?”
(摘自王德彰著《談戲說史》)
著名漫畫家華君武人如其畫,睿智幽默,在其書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次,他在給廣東老畫家黃篤維寫信時,故意在信封上將“黃篤維”寫成“黃罵誰”。結果郵遞員在廣東畫院樓下大喊“黃罵誰,有信!”這個小小的玩笑非常傳神,因為黃篤維平時愛打抱不平,這個叫法和他的性格很符合。
有一年,華君武在給廣東版畫家黃新波寫信的時候,還另外包了一小包胡椒粉,用紙一層一層包裹。黃新波最后打開的時候,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就聞了聞,結果就打了噴嚏。華君武后來說,因為廣東人有個說法,打噴嚏就是有人想你了,他借此互道思念,風趣至極。
翻譯家、畫家高莽和華君武是超過半個世紀的朋友,高莽一直視華君武為師長。就此,華君武說:“我為什么要當你的‘師長’?說不定我還想當‘軍長’呢!”平素高莽給華君武寫信時,信封上總是寫“華君武老先生收”。華君武復信時則在信封上寫“高莽中先生收”。不知情的人或許認為高莽叫“高莽中”呢!這就是華君武的幽默。
(摘自《池州日報》馮忠方/文)
說起“徐娘”,人們會想起“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這句話。人們也常用“徐娘半老”或“半老徐娘”,比喻女人不再年輕。那么“徐娘”到底有多老?
“徐娘半老”典出《南史·元帝徐妃傳》。“徐娘”指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徐昭佩。徐妃雖然美麗,卻沒得到元帝的寵愛。婚后數年,她不甘寂寞,與年輕的臣子季江有染。季江在談到和年長于己的徐妃相戀是何滋味時說:“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可見這句話在當時并無貶義。那么徐娘有多大?史無明確記載。當時女性結婚早,“二八佳人”才十六歲,三十多歲以后就成黃臉婆,可以當奶奶、姥姥了,怕也就談不到什么“猶尚多情”“風韻猶存”了。所以,我覺得當時“徐娘”也就二十七八歲。
今天的“徐娘”已非彼時的“徐娘”,今天的“徐娘”應該指多大的女性呢?我想至少得五十來歲吧。三四十歲的女性,很難和“老”字連到一起,即便是“半老”。
(摘自《今晚報》孟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