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賜 錢呈祥
(1.浙江省溫州中學,浙江 溫州 325000;2.浙江省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 永嘉 325100)
2014年高考物理電阻測量思路探討
張延賜1錢呈祥2
(1.浙江省溫州中學,浙江溫州325000;2.浙江省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永嘉325100)
摘要:本文通過對2014年全國各地的高考物理中的電阻測量試題進行分類討論,探討解題的思路,以期提高高考復習的有效性.電阻測量方法多種多樣,但其核心仍然是歐姆定律,解題的一般思路是:從題中找出實驗目的,運用所學實驗原理,確定儀器的使用范圍,畫出實驗原理圖,得出答案.
關鍵詞:電阻測量;伏安法;半偏法;多用電表法;圖像法
電阻測量是高考物理實驗考查的重點、難點,考查內容包括實驗原理、電路及方案的設計、器材的選擇及正確使用、數據的處理等.電阻測量的綜合性很強,要求考生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利用中學現有的儀器及相關知識設計測量電阻的電路.電阻測量在高考試題中,屢見不鮮,但考生答題的結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考生平時較少獨立完成實驗,還未真正掌握好測量電阻的原理、設計電路的思路,對測量方法還不會遷移運用.
電阻測量方法多種多樣,如果按電阻測量的常用原理來分有:伏安法、半偏法和替代法;如果按使用的測量儀器來分有:伏安法、多用電表法;從數據的處理方法來看,還經常用到圖像法.運用不同的測量原理和儀器,設計測量電路的思路也不盡相同,但其核心仍然是歐姆定律、串并聯電路規律等.筆者試對2014年全國各地的高考物理中的電阻測量試題進行分類討論,并探討解決有關電阻測量試題的思路.
1伏安法測電阻
伏安法是電阻測量的最基本方法,在高考試題中也是最常見.在設計測量電路時,必須注意三點:第一,選好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既不能超出量程,又不能選得過大而影響精度;第二,正確選擇好電流表的內、外接法;第三,選擇好滑動變阻器的限流式接法或分壓式接法.此外,在選擇各種儀器時,還要考慮儀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電流及電功率等,這一點考生容易忽視.

圖1
例1(2014山東卷)實驗室購買了一捆標稱長度為100m的銅導線,某同學想通過實驗測定其實際長度.該同學首先測得導線橫截面積為1.0mm2,查得銅的電阻率為1.7×10-8Ω·m,再利用圖1所示電路測出銅導線的電阻Rx,從而確定導線的實際長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電流表:量程0.6A,內阻約為0.2Ω;
電壓表:量程3V,內阻約9kΩ;
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5Ω;
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20Ω;
定值電阻:R0=3Ω;
電源:電動勢6V,內阻可不計;
開關、導線若干.

圖2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應選__________,閉合開關S前應將滑片移至__________端.
(2)在實物圖(見圖3)中,已正確連接了部分導線,請根據圖1電路完成剩余部分的連接.
(3)調節滑動變阻器,當電流表的讀數為0.50A時,電壓表示數如圖2所示,讀數為__________V.
(4)導線實際長度為__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析:(1)估算待測電阻約為2Ω,這樣R0+R的總阻值約為5Ω,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接法,阻值約等于待測電阻的3~5倍時測量較準確,因此滑動變阻器選R2;另外測量前應將滑動變阻器阻值調到最大值以保護電路,因此觸頭應調到a端.

圖3
(2)電路的連接如圖4所示.

圖4
(3)電壓表讀數為2.3V.
例2(2014浙江卷)小明對2B鉛筆芯的導電性能感興趣,于是用伏安法測量其電阻值.
(1)圖5是部分連接好的實物電路圖,請用電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線并在圖中畫出.

圖5
(2)小明用電流表內接法和外接法分別測量了一段2B鉛筆芯的伏安特性,并將得到的電流、電壓數據描到U-I圖上,如圖6所示.在圖中,由電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數據點是用__________表示的.

圖6
(3)請你選擇一組數據點,在圖6上用作圖法作圖,并求出這段鉛筆芯的電阻為__________Ω.
解析:(1)由圖6中的電壓、電流數據從零開始可知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其實物電路圖如圖7,電壓表選擇3V量程,電流表采用外接法.

圖7
(2)外接法由于電壓表分流,測得的電阻比內接法測得的要小,故電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數據點是用“×”表示的.
(3)如圖8所示,用“×”數據點連直線,斜率為鉛筆芯的電阻,考慮誤差因素,R=(1.1~1.3)Ω;用“○”數據點連直線,同理得R=(1.5~1.7)Ω.

圖8


圖9

圖10

2半偏法測電阻
“半偏法”是一種巧妙的測定電表內阻的方法,常見的有“電壓半偏法”和“電流半偏法”,下面對這兩種方法作一說明.
(1)電壓半偏法

圖11
電壓半偏法測電表內阻的電路如圖11所示,操作過程為:①連接電路,使滑動變阻器滑動片初位置位于最右端,并使R2=0;②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R1,使電壓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③保持R1不變,滑動片不移動,調節電阻箱R2,使電壓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一半,記下電阻箱的阻值R2,則R2即為電壓表內阻的測量值,即RV=R2.
(2)電流半偏法

圖12
電流半偏法測電表內阻的電路如圖12所示,操作過程為:①連接電路,并使滑動變阻器R1接入電路的電阻處于最大;②閉合開關S1,調節滑動變阻器R1,使表頭指針偏轉到滿刻度;③保持R1接入電阻不變,再閉合開關S2,調節電阻箱R2,使表頭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一半,記下此時電阻箱的阻值R2,則R2為表頭內阻的測量值,即RA=R2.
例4(2014安徽卷):某同學為了測量一個量程為3V的電壓表的內阻,進行了如下實驗:

圖13
(1)他先用多用電表進行了正確的測量,測量時指針位置如圖13所示,得出電壓表內阻為3.00×103Ω,此時電壓表的指針也偏轉了.已知多用表歐姆檔表盤中央刻度值為“15”,表內電池電動勢為1.5V,則電壓表的示數應為________V.

圖14
(2)為了更準確地測量該電壓表的內阻RV,該同學設計了如圖14示的電路圖,實驗步驟如下:
A.斷開開關S,按圖14連接好電路;
B.把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P滑到b端;
C.將電阻箱R0的阻值調到零;
D.閉合開關S;
E.移動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到3V位置;
F.保持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變,調節電阻箱R0的阻值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到1.5V位置,讀出此時電阻箱R0的阻值,此值即為電壓表內阻RV的測量值;
G.斷開開關S.
實驗中可供選擇的實驗器材有:
a.待測電壓表
b.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2000Ω
c.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10Ω
d.電阻箱:最大阻值9999.9Ω,阻值最小改變量為0.1Ω
e.電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變量為0.1Ω
f.電池組:電動勢約6V,內阻可忽略
g.開關,導線若干
按照這位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①要使測量更精確,除了選用電池組、導線、開關和待測電壓表外,還應從提供的滑動變阻器中選用________,電阻箱中選用________.

解析:(1)多用電表的中值電阻即為其內阻,內阻為1.50×103Ω,與內阻為3.00×103Ω電壓表串聯,電源電動勢為1.5V,可得電壓表的讀數即為RV兩端電壓為1.0V.
(2)①由于滑動變阻器的分壓影響產生誤差,故選擇阻值小的c能減小誤差;又由于使用半偏法測電壓表內阻,電阻箱最大阻值應大于3.00×103Ω,故選擇d.

3利用多用電表歐姆檔測電阻
用多用電表歐姆檔只能粗測電阻,使用時應合理選用擋位,使指針指在刻度盤中央附近的1/3區域,若讀數偏大應換用較大的擋位;若讀數偏小應換用較小的擋位,且每次換擋之后都要進行歐姆表調零.歐姆表測電阻可直接讀出電阻的大小,方便、簡捷,但誤差較大.
例5(2014天津卷)現要測量一個未知電阻Rx的阻值,除Rx外可用的器材有:多用電表(僅可使用歐姆擋),一個電池組E(電動勢6V),一個滑動變阻器R(0~20Ω,額定電流1A),兩個相同的電流表G(內阻Rg=1000Ω,滿偏電流Ig=100μA),兩個標準電阻(R1=29000Ω,R2=0.1Ω),一個電鍵S、導線若干.
(1)為了設計電路,先用多用電表的歐姆擋粗測未知電阻,采用“×10”擋,調零后測量該電阻,發現指針偏轉非常大,最后幾乎緊挨滿偏刻度停下來,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這個電阻很小,估計只有幾歐姆
B.這個電阻很大,估計有幾千歐姆
C.如需進一步測量可換“×1”擋,調零后測量
D.如需進一步測量可換“×1k”擋,調零后測量
(2)根據粗測的判斷,設計一個測量電路,要求測盡量準確并使電路能耗較小,畫出實驗電路圖,并將各元件字母代碼標在該元件的符號旁.

圖15
解析:(1)根據條件知電阻應該比較小,所以換為“×1”擋,A、C正確;(2)根據題設條件,可以把電流表串聯R1當電壓表用,把電流表并聯R2當電流表用,這樣實驗電路等效為一個伏安法測電阻,為了減少功耗,滑動變阻器應采用限流接法,實驗電路圖如圖15所示.
4利用圖像法測電阻
圖像法是處理實驗數據常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先作出相關物理量的圖像,然后根據圖像斜率及截距求得測量值.圖像法具有兩大優點:一是用圖線表示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具有簡明、直觀、便于比較的特點,對探索物理規律很有用;二是利用實驗中的有限數據作出圖線后,可以從中得到無法通過實驗測得的數據,還可以求出相關的其它物理量,并可結合圖線對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討論.利用圖像法求電阻的具體做法為:畫出有關圖像,應用所學物理知識寫出一般函數表達式,指明斜率的含義,判斷圖像斜率與未知量關系,進一步求解.

圖16
例6(2014四川卷)圖16是測量阻值約幾十歐的未知電阻Rx的原理圖,圖中R0是保護電阻(10Ω),R1是電阻箱(0~99.9Ω),R是滑動變阻器,A1和A2是電流表,E是電源(電動勢100V,內阻很小).在保證安全和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需使測量范圍盡可能大.實驗步驟如下:
①連接好電路,將滑動變阻器R調到最大;
②閉合S,從最大值開始調節電阻箱R1,先調R1為適當值,再調滑動變阻器R,使A1示數I1=0.15A,記下此時電阻箱的阻值R1和A2示數I2;
③重復步驟②,再測量6組R1和I2;
④將實驗測得的7組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如圖17).

圖17
根據實驗回答以下問題:
(1)現有四只供選用的電流表:
A.電流表(0~3mA,內阻為2.0Ω)
B.電流表(0~3mA,內阻未知)
C.電流表(0~0.3A,內阻為5.0Ω
D.電流表(0~0.3A,內阻未知)
A1應選用,A2應選用.
(2)測得一組R1和I2值后,調整電阻箱R1,使其阻值變小,要使A1示數I1=0.15A,應讓滑動變阻器R接入電路的阻值.
(3)在坐標紙上畫出R1與I2的關系圖.
(4)根據以上實驗得出Rx=Ω.

(2)當R1減小時,如果在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路的總電阻減小,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得總電流I增大,由分壓關系知,并聯部分分得的電壓減小,則I2減小,由I1=I-I2,可知I1將增大.所以當R1減小時,要保持I1=0.15A,則需將滑動變阻器R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
(3)根據題目中已知描出的點,平滑連接,刪除錯誤的點,使點分布在圖像的兩側(如圖18).

圖18
5結語
電阻測量的方法一般都是根據歐姆定律或串并聯電路特點來設計的,在實際應用時,應根據給定的實驗器材,設計出簡單易行、測量精度符合要求的實驗電路去完成實驗.解題的一般思路是:從題中找出實驗目的,確定儀器的使用范圍,畫出實驗原理圖,運用所學物理原理,得出答案.
參考文獻:
[1]顧為強.關于電阻的測量方法[J].物理教師,2010,(11).
[2]張睿.電阻測量方法在高考試題應用[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
·試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