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君 夏 云
(1.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江蘇 宜興 214206;
2.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江蘇 宜興 214206)
對一道安培力試題的“三維”深度思考
潘華君1夏云2
(1.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江蘇宜興214206;
2.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江蘇宜興214206)
摘要:從“學生典型錯誤”、“另類解法”、“兩點商榷”等三個角度入手,分析了一道常見的安培力試題,同時對該題的呈現時機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安培力;試題;深度思考
1問題的提出

圖1
在各種教輔資料的安培力問題中常會有這樣一個試題:如圖1所示,質量為m,長為L的銅棒,用長度亦為L的兩根輕軟導線水平懸吊在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為B,未通電時,輕線在豎直方向,通入恒定電流后,棒立刻向外偏轉,在偏轉中所能達到的最大角度θ,求此棒中恒定電流的大小.
由于本題的難度不大,教師一般會在高二新課結束后或在高三一輪復習中使用.在使用該題時,筆者有一些體會和感受,現從三個維度逐一說明.
2對試題的“三維”思考
(1)第一維度:學生典型錯誤
試題將線桿模型、圓周運動模型和勻強磁場糅合在一起,是傳統“單擺模型”的變形和延伸,考查學生的過程分析能力、建模能力和遷移能力.就試題本身而言,難度不大.但從學生作業情況看,答題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三種典型錯誤:

圖2

在該解法中,學生誤認為“速度為零”就一定“靜止”.其錯誤的根源在于:①對“靜止”的運動學特點和動力學特點理解不到位;②沒有分析清楚桿的真實運動應該是一個圓周運動.

在該解法中,學生誤認為導體棒在向外偏轉中,電流和磁感應強度間存在夾角.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作好“視圖轉換”,正確的將立體圖轉化為平面受力圖,從而破解空間想象上的難點.
錯解三:考慮兩根輕軟導線也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則有3BIl·lsinθ-mgl(1-cosθ)=0.
在該解法中,學生錯誤的原因在于沒有能夠正確畫出受力圖,從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問題的處理中,有關“力的分析”是永恒的主題,教學中,引導學生作好受力圖,是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的第一步.
(2)第二維度:另類解法


圖3


(3)第三維度: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對“兩根輕軟導線”的質疑

圖4
如圖4所示,通電后,在銅棒上擺的過程中,兩根導線要受到向外的安培力的作用,從而向外擴張,這樣的結果是銅棒的運動就不是一個嚴格的圓周運動,不能利用等效的思想從“力的觀點”求解;從“功能關系”講,銅棒上擺中時,除了重力、安培力對銅棒做功外,兩根導線的拉力也對棒做功,從而使得以上兩種解法都不完善,題目有一定的缺陷.建議教師在使用該題時,將“兩根輕軟導線”改為“帶鉸鏈的兩根剛性的輕質導電桿”,這樣修改的目的是既滿足導電桿能夠自由轉動、保證桿對銅棒的作用力是沿桿方向的,又可以避免兩桿所受的安培力對銅棒運動的影響.
②對不同時段使用該題的思考
通電后,銅棒在安培力作用下發生運動,這必然引起銅棒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對電路中的電流、銅棒所受的的安培力大小造成影響.這個題目如果是在“磁場”新課后使用,試題的情景不存在問題.若在學過“電磁感應”后出現,對于部分物理較好的學生來說,很有可能會想到“感應電動勢”的問題,但又無從下手,從而給學生造成思維障礙;對于部分物理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碰巧做對”的幾率反而會較高些,但這不是一件“喜事”,對于培養其細致分析、提煉信息、構建合適模型等能力有“負遷移”的效果.盡管題中已有“恒定電流”的字樣,但還是建議教師在使用該題時,加上“不考慮電磁感應的問題”,使題意更清晰,避免學生在猜測中思考,在“碰運氣”中做題,從而進一步提高試題良好的效度和區分度.
參考文獻:
潘華君,任才生.一道蘊含多種思維方法的好題.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3).
潘華君,劉如民.品味“問題與練習”.物理教學,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