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此時斷言未免有些操之過急,但未雨綢繆總好過亡羊補牢。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如今,萬科一出手,樓市恐怕要抖三抖了。
日前,一條微博傳出的消息被瘋狂轉發,消息稱,萬科轉型戰略發布會,是建立在對房地產開發銷售模式的顛覆上,先租后買,租金可抵房款。
一下子,地產圈炸開了鍋。盡管萬科隨后便澄清,這僅僅是重慶萬科在開展西九項目萬科驛業務推廣過程中,采用了與住宅銷售聯動的營銷方式。其主要內容包括:對于成功申請“西九·萬科驛”的租客,如購買萬科西九二期住宅,可享受與所租房屋2年租金等額的房款總價優惠,如購置重慶萬科在售的其它樓盤住宅產品,可額外享受1%房款優惠;對于因房源緊張、未能成功獲得“西九·萬科驛”租賃權的客戶,可憑本人或其直系親屬在重慶主城區內任意地點的租賃合同,享受與1年租金等額的房款優惠(最高不超過2萬元)。
顯然,先租后買的并非同一房源,而且,萬科也明確表示僅是單個項目的營銷方式。
但此次事件并未就此平息。眾多的同行業人士開始揣測,房地產市場是否將迎來營銷3.0時代,“租售并舉”、“先租后買”等新的業務模式,是否將開啟房地產營銷新紀元?
或許,這僅僅只是一種“摸索”的開端,但卻足夠讓人興奮一段時間的了。要知道,將眼下房地產市場營銷中屢見不鮮的“青年置業計劃”發揚光大的始作俑者正是萬科。
地產業告別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已經成為同行業人士的共識。在庫存壓頂的局面下,如何破局?一直困擾著開發企業。“先租后買”無疑具備成為撬動庫存杠桿的潛力。
消費者先租住體驗,待后期資金寬裕且對房源滿意便購入,租金還可以抵房款。若不滿意,搬離又沒有損失,這對于置業者而言,如此劃算,豈不是美事一樁。
而對于開發企業而言,從銷售本質來講,賣房子就是要把房款收回來,“先租后買”的分期付款模式又有何不可。此舉還可以幫助企業提前鎖定目標客戶,有助于去化庫存,豈不妙哉。
然而,問題來了。
這對于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發展商而言,似乎是個偽命題。而且,客戶前期的租金對于資金占用成本非常高的開發企業而言,實乃杯水車薪,無法實現快速銷售回款,企業的發展勢必難以為繼。更何況,萬一租戶對房源不滿意呢?
其實,說白了,想要采取“先租后買”,開發企業要有產品品質、后續服務、資金實力等多維度的保證。嚴格地講,一個也不能少。
顯然,這個門檻可不低,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保障呢。客戶滿意又何愁沒有市場。眼下,萬科已然推出試點,下一步綠城、保利、恒大等主流房企是否會跟進?
一旦跟進,大型房企形成聯盟,統一措施,聯合推廣,樓市勢必又將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屆時,還會有人覺得萬科此舉是為去化庫存,擴大市場份額的營銷噱頭嗎?
而對于中小型開發企業而言,恐怕是買不起入場的門票了,只得慢慢淪為看客,直到玩不下去。
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此時斷言未免有些操之過急,但未雨綢繆總好過亡羊補牢,更何況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