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坐實了這個最大的互聯網神話,也點燃了更多創業者的想象。
中關村創業大街,位于北京四環邊上的一條斜向小道里,從氛圍上來看,已經頗有幾分美國硅谷沙丘路(Sand Hill Road)的模樣。路旁一些咖啡館的櫥窗上,“互聯網”“極客”“好玩”這類字眼頻繁出現。一個在業內廣為流傳的笑話是,只要一個人帶著筆記本,在一間咖啡館嘆氣,立刻就會有人湊上前:“缺錢嗎?”“需要投資嗎?”
這個號稱“中國最頂級創業資源的聚集地”,每天都有很多草根傳奇上演。
與之對應,去年12月10日,教育部下發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這可能將在中國掀起一股迄今為止最大范圍的創業潮。用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的話來形容,“2014年似乎是中國的創業元年”。
另一方面,“創業者困境”一詞已在今年頻繁地引起討論。
表面紅火的互聯網創業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美。據摩根斯坦利估算,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平均壽命為3至5年,平均每年自然死亡率達到兩至三成。也就是說,能順利挺過3至5年最后幸存下來的互聯網企業少之又少。
創業者的精神值得欽佩,但其“錯誤”更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