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到
網上有人發帖說“此人已死,有事燒紙”,既顯得無厘頭的惡搞,又透著一股隱隱的傷感。由此聯想到李白老師那句“吟詠思管樂,此人已成灰”,同樣直白無羈。李白那句寫在某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日子里,彼時他正在唐玄宗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家小住,借酒發帖,陰柔難當,牢騷畢現。相比之下,陸機的“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一句,意思相近卻更有牛逼范。尤其在不提倡火葬的年代,能想到肉體的灰飛煙滅,無疑極有戰略眼光和憂患意識。
說到李白老師和玉真,曾有人懷疑他倆有過緋聞。李老師確實小住過玉真的別墅,玉真也確實向皇帝哥哥舉薦過李老師。李老師還曾寫過“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傳說中玉真曾在敬亭山修道。但八卦的特點就是很難靠譜。當年李老師路過玉真別墅時不過三十出頭,待到玉真舉薦李老師已是十年以后,真要有緋聞,還用等十年?真要有緋聞,就算皇帝哥哥不重用,還不弄個閑職養起來?而且“此人已成灰”盡管寫在玉真別墅,但李老師絕非因為玉真相思成灰,而是因為求名不利心緒不寧,畢竟詩里還有“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的牢騷。
別說玉真修道敬亭山這事本就莫須有,就算李老師對敬亭山情有獨鐘,也非因為某個女人,而是因為某個男人。這個男人就是200多年前的宣城詩人謝眺,后代宣城建有謝眺樓,敬亭山上留下他大量詩文。謝眺的文采未必出眾,但李老師就是喜歡,與謝眺或謝眺樓相關的李版詩詞遠遠多過玉真,最有名的是“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誰說男人之間沒有真愛?不僅有,而且跨越時空。甚至李老師之后200多年,又有黃庭堅對李老師癡迷一生。證據之一是黃詩大量化用李詩,比如“此人已成灰,懷賢盈夢想”。
好端端的活人非要寫成灰,尤其是名利不就的心灰,多少有點俗氣。真正牽腸掛肚的灰,還是男女相思成災的灰,比如香灰。馮延巳“香印成灰,獨背寒屏理舊眉”,昨夜發生過什么,詞里沒寫,任憑聯想。王國維“香印成灰,總作回腸字”之前的事倒是說得清楚,“倦憑闌,低擁髻,豐頰秀眉,猶是年時意?!碑斎?,最為保守含蓄的還是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居然含蓄到千百年后的我們會在教師節而不是情人節大肆引用這一句,我們真是太年輕太好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