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锏
(作者單位:1.新疆藝術學院影視戲劇系;2.漢江師范學院)
播音主持專業繞口令訓練的必要性
丁友锏
(作者單位:1.新疆藝術學院影視戲劇系;2.漢江師范學院)
目前,播音主持人在播報過程中存在“吃字”“吞字”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播出質量。為解決這些問題,平時教學中,就要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嚴格要求,從抓繞口令開始,要求字音清晰、準確,并把情、聲、氣等表演元素有機結合起來,使有聲語言更精煉、更富有美感。
播音;主持;繞口令;訓練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入了快節奏模式。在電視和廣播中快節奏語速也成為一種趨勢,尤為突出的是綜藝類主持人,如《中國好聲音》結束時,主持人以每分鐘近500字的語速,奪人耳目,詮釋“中國快聲音”。雖然這樣的主持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但過快的語速也會導致觀眾無法聽清主持人播報的內容,使收聽和認知打了折扣。而在地方院校中,不少科班學生模仿主持人的語速和腔調,并試圖超越他的語速,因此,針對這一現象,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進行思考,以制定最佳教學方案。
1.1口齒不清,含糊不明
播音員、主持人是節目的亮點之一,其集前期策劃、采訪、寫稿、編輯、化妝、燈光等于一身,一旦口齒不清、打磕巴、亂節奏、錯誤停連等,就會給整個節目蒙上一層灰色陰影,使節目質量大打折扣,無法達到節目預期目的。當前主持人存在嚴重的“吃字”“音包字”等現象。錯誤停頓、找錯重音導致產生歧義,由于語速偏快,每個漢字的發音時間相對縮短,難免前后鼻音等發音不標準,影響發音清晰,卓越的播音員、主持人能創造高收視率,倘若口齒不清自然就有損于該欄目質量,制約其發展。
1.2情感不濃,指示不清
部分主持人也許因主持欄目過多,疲于奔波,或者從事該行業時間長,已無新鮮勁兒,播報節目和說廣告時,沒有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呈現出心不在焉的狀態,并非“用心吐字,用愛歸音”,而是完全不具備傾訴欲望。
部分主持人只是傳聲筒,情感不在言語中。節目定位、策劃再好,倘若主持人情感不夠飽滿、熱情,沒有真情實感根本起不到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功效,受眾的共鳴就無從談起。久而久之,收視率和收聽率自然下滑,甚至節目停辦。
1.3氣息不穩,著力不勻
游戲類主持人需要超強的互動性和控制力。嘉賓參與游戲互動時,有主持人在游戲環節就出現氣息不穩,雜音、破音等問題,暴露基本功不夠扎實。氣息不穩容易導致節目風格低端化,影響有聲語言的傳遞和感染。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有聲語言工作者必須嘴皮子利索,干凈利落的傳情達意,而克服這些問題最便捷且最有效的就是練習繞口令。
繞口令是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詞集中起來,練習繞口令是播音主持專業、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大一的必修課,成為藝術院校相關專業的練聲材料,對學習和訓練繞口令有重要作用。
2.1訓練思維
思維受大腦的直接控制,而言語又是思維的直接反應。言語的最初階段是字、然后是詞,而繞口令正好是把相似讀音的字、詞組合在一起。由于繞口令長短不一,但是拗口是其關鍵,倘若思維混亂就無法正確閱讀,更不用說讀順暢了。只有思維活躍才能反應迅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因此,練習繞口令對訓練人的思維能力作用重大。
2.2練習語言
對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感染病原菌進行分析,分析患者的年齡、性別和感染的幾率是否有關系。
有聲語言的主要目的是傳情達意,讓聽者明晰說話者的意思,而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字、詞,只有讀準確單音節字詞,才有可能讀準繞口令,繞口令的組成元素均是一些讀音相似度極高的字和詞,讀準的關鍵是分清楚相似度極高的聲、韻、調、漢語普通話中四個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只要稍微換個聲調就會改變意思。此外,輕聲兒化的處理也是訓練有聲語言基本功的必備元素,通過由簡單繞口令逐漸過渡到復雜繞口令,對提升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能力大有益處。
2.3練習唇舌
準確表達有聲語言需要唇和舌的相互配合,由于牙齒是固定的,只能靠唇和舌的靈活、正確的運轉來實現每個字音的準確、清晰。比如《八百標兵》主要訓練聲母b和p,它們屬于雙唇阻,如果唇部力度不夠就無法清晰的讀出這則繞口令。因此,練習者要充分領會和分辨送氣、不送氣音的發音方法和部位。唇舌不夠靈活,練習者需要每天多做口部操訓練,讓舌頭能自如地在口腔內聽從大腦指揮正確運轉。可見練習繞口令對加強播音員、主持人的唇舌靈活性有重要幫助。
2.4練習記憶力
對播音員、主持人來說,記憶力至關重要,眾多的新聞素材都要求主持人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力和超強的記憶力。比如晚會主持人需要對主持稿爛熟于心,才能為晚會成功舉辦提供保障,因此,播音主持專業人員要提升自己的記憶力,可以從最初的背誦繞口令開始,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在校學生處于記憶力的黃金階段,建議多背誦一些繞口令、詩歌、散文等為以后主持大型晚會做準備。
2.5練習膽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語言作為一門藝術,怎么說,用什么樣的語氣說,說話目的是什么,潛臺詞是什么等,這些都是都很有講究,同時這些也是學習和訓練有聲語言的基礎。敢于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觀點尤為重要,當眾說話最難的是什么?筆者認為是膽量,很多中國人都好于面子、羞于言說,心理上總有顧慮,不敢成為第一個在公共場所發表言論的人。而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則是大忌,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從練習繞口令開始就要大聲朗讀甚至背誦,聲音傳達出去了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勇氣和膽量,為日后走入熒屏打下根基。
3.1字音準確、清晰、唇舌有力
字音是基礎之基礎,語音的基本單位是字,其次才是詞。因此要求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和從業人員一開始就應該狠抓聲、韻、調,一般情況下最容易出錯的是調值。如果唇齒無力,可以多練習《八百標兵》《巴老爺芭蕉樹》《葡萄皮兒》等繞口令,如果邊鼻音區分不清,建議多練習《老姥姥》《牛郎戀劉娘》《牛和柳》等繞口令,練習時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貪多貪快,從每個字音開始,力求讀準,歸音到位,干凈利落,絕不拖腔甩調。
3.2情、聲、氣完美結合
存在于人際交流的有聲語言,情感、聲音和氣息是一個系統中的幾個方面。①任何一篇稿件都被作者賦予了內涵和感情,有聲語言朗誦作為二度創作,要結合稿件實質和內容,深入理解作者意圖,才能更好地使語言富有藝術感染力和生活氣息。
每則繞口令內容不同,停連和重音也會有所差異,因此,要把理解和感受融入進去,感情真摯,播音學中常說“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所以我們從繞口令開始入手融入感情,許多繞口令是都蘊含著小故事,讀繞口令時需要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和邏輯性。
接下來說“聲”,聲音具有傳達性和穿透力,大型露天晚會往往檢驗主持人聲音的彈性和持久力,一定要能壓得住臺,具有很強的控制力。高而不破、遠而不散,即使是臨時話筒出故障也能讓最后一排觀眾聽到、聽清。這就需要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加強訓練,從繞口令、四音節字詞入手。
“氣”乃音之帥,是發音之根本,要通暢、均勻、持久。舞臺上主持人可以從容做到邊走邊說,察覺不到明顯的換氣、喘氣,靈活自如地運用氣息轉換方式,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學習戲曲和戲劇表演的氣息訓練方式。在繞口令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比如,“數棗”繞口令考驗氣息的持久力和穩健性。
“情、聲、氣”的完美結合是播音主持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傳統教學在大一下學期才提出這個概念,學生才有意識將三者結合。事實上,應從學生進校時就引入該觀念,平時練聲就帶上感情和氣息,而不是為練聲而練聲。傳媒界需要的是有思想、有真摯情感的主持人,簡單的說需要“情、聲、氣”完美結合能夠正確、有分寸的傳情達意的優秀主持人。
3.3融合戲劇影視表演元素
無論是播音主持稿件還是戲劇影視臺詞都屬于藝術語言,是將有聲語言和藝術有機結合,產生藝術美感,部分院校播音主持專業會開設一到兩個學期表演課。中戲和上戲播音主持專業中有長達兩年的表演課程,很多著名的綜藝主持人也畢業于此。表演和播音主持專業,在大學一年級,教師都會運用繞口令的方式來糾正學生的字音,讓學生體會語言感染力、聲音的彈性等等,而加入表演元素會使得繞口令更加生動、形象,富有生活氣息,對于日后學習《文學作品演播》和《影視配音》等課程大有益處,這也是當下國內著名的配音大師幾乎均畢業于表演專業的主要原因。所以筆者建議將表演元素融入繞口令練習之中,更好地為有聲語言服務。
綜上所述,對于在校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和在職人員來說,要在主持節目時做到發音無誤,要從練習繞口令抓起。練習初期強調字音準確、清晰、圓潤、發音集中,發聲的同時,將情、聲、氣結合,并在練習過程中努力形成形象思維,融入戲劇影視表演元素,做到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地把繞口令講述的故事呈現給接受者。學習藝術語言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學習者反復練習繞口令,不斷鞏固,鍛煉唇舌靈活度,訓練思維的敏捷力,考察記憶力,壯大膽識。俗話說:“藝高人膽大”,播音員、主持人只有錘煉好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在電視熒屏上,主持好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
注釋:
①吳弘毅.實用播音教程——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第412頁。
[1]陽璐西,吳荻.繞口令在普通話練習中的作用[J].成都大學學報,2008(5).
[2]劉想如.繞口令在播音發聲訓練中的“一令多練”[J].語文學刊,2009(18).
[3]李春艷.繞口令語言特征淺論[J].文學教育,2012(11).
丁友锏(1983-),男,漢族,貴州安順人,新疆藝術學院2015級研究生,漢江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