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依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淺談城市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無錫廣播電視臺“智慧無錫”移動客戶端實踐思考
周 依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如今,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媒介技術發展迅猛,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如何應對由此而來的新挑戰,已成為學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無錫廣播電視臺“智慧無錫”移動客戶端為例,從媒介融合的途徑等角度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地市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實踐探索,進而提出城市廣電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城市廣電;新媒體;媒介融合;智慧無錫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已無法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媒介使用需求。在這一現狀下,作為傳統媒體的眾多城市廣電媒體積極尋求轉型,利用網站、移動客戶端等多種渠道,彌補廣播電視等單一媒體的固有缺陷,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服務空間,“媒介融合”勢不可擋。
媒介融合是指隨著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通過整合等方式實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戴元初曾將媒介融合概念界定為“是指基于數字化技術的不同媒介之間的資源共享,是電視媒體獲得市場競爭力的一種有效策略”。[1]
目前,媒介融合主要包括四個層面,即媒介技術的融合、媒介業務的融合、媒介所有權的融合以及媒介政府規制的融合。[2]在此主要從媒介技術和媒介業務等角度來看無錫廣播電視臺的“融合”實踐。
(1)媒介技術:“三網融合”與移動客戶端。新媒介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為媒介融合創造了可能,其中,現代網絡技術的運用使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等媒介傳輸渠道由各自獨立走向兼容互通逐漸成為現實。“三網融合”的推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在手機等移動媒體上的表現尤為明顯。2012年12月,無錫廣電推出集新聞資訊、社交娛樂、生活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具有廣播電視特色的移動應用客戶端“無線無錫”(后升級更名為“智慧無錫”),通過打造全媒體數據共享平臺,建立起報紙、廣播、網站等跨媒體資源整合系統,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為“智慧無錫”提供了強大的媒介技術背景支撐。在廣電網和互聯網的融合之下,在具有廣電媒體的直播、點播資源的同時,利用移動互聯網特性,“智慧無錫”還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網絡技術的民生服務,市民通過“智慧無錫”客戶端不僅能夠聽廣播、看電視,還能夠上網瀏覽新聞、查詢公交、了解天氣狀況等。
(2)媒介業務:“智慧無錫”內容功能全覆蓋。跨媒體資源共享使得“智慧無錫”的業務內容和功能形式具有多樣性。內容上,媒介生產團隊通過共享平臺對媒介內容進行統一集成和分銷,以圖片、文字、視頻相配合多媒體形式全面呈現。而功能方面,最初的一期產品就具有14個功能模塊,后增加至包括新聞資訊、生活服務、文化閱讀等方面的24個版塊。值得一提的是,“無線無錫”時期,無錫廣電就已推出與電商相結合的本土服務,包括出行、公共自行車、影院、調查、商超等模塊陸續上線運營并獲得受眾,在強調服務功能的同時,又增加了自身的商業競爭力。可以看出,“智慧無錫”從開發之初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不僅僅局限于做一個服務資訊類媒體產品,更致力于打造集宣傳輿論、文化信息傳播、城市建設等多方面一體的綜合平臺。
(1)以互聯網為主體,打造全媒體平臺。Web2.0時代,互聯網媒介對傳統媒介來說早已不是以往媒介技術發展中的各種不同媒介形態之間簡單的互補關系。無錫廣電的融合實踐證明,傳統媒體需轉變思路,以互聯網為主體,帶動傳統媒體從根本上整體向前發展。在“智慧無錫”上,新聞版塊就包含了傳統意義上的報紙、廣播、電視等,閱讀版塊相當于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出版,其余版塊則更多包含著互聯網的特性。如今,互聯網思維要求媒體須從信息傳播的即時和迅速、傳受者之間交流的平等和互動等特點出發進行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滿足用戶對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需求。媒介融合不是簡單的業務合作或渠道結合,而要實現各種媒介技術相結合、媒介資源相共享、媒介內容和表現形態相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媒介組織架構和信息傳播體系。城市廣電在轉型中需打造全媒體平臺,以網絡視頻、語音等新媒體受眾廣泛接受的形式在移動新媒體領域加入廣電節目,找回傳統媒體流失的部分受眾。
(2)實現UGC模式,豐富受眾互動體驗。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縮寫,意為“用戶生成內容”,多見于社交網站及視頻、圖片分享網站等。對于信息量豐富的媒體網站來說,加入UGC模式,發揮其話題性、社交性等傳播優勢,既可以增強受眾的參與感、互動感,豐富受眾的使用體驗,也能夠提高媒體的用戶粘性,有利于媒體的長遠發展。“智慧無錫”中的“報料”版塊即通過“用戶上傳線索——審核——采納”的路徑,為無錫城市廣播電視的多個欄目提供了大量新聞素材,以UGC模式在本地新聞資訊的生產和傳播上充分調動了用戶的積極性。“調查”版塊則由欄目自主發布調查話題,讓受眾參與互動調查,并將結果加入到電視直播中的互動中去,進一步增強了與新聞受眾的交流與互動。
(3)發揮地方優勢,開發本土化電子商務。相比傳統廣電媒體,新媒介技術的發展使城市廣電媒體開發滿足市民需求的本地服務這一要求更易實現。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則提供了另一種思路,讓媒體服務不再局限于天氣狀況、交通信息等傳統意義上的“服務”,而是具有更加廣泛的途徑和范圍。“智慧無錫”中的電商模塊是整個應用平臺中的一大亮點。“商超”版塊與無錫家樂福進行合作,與用戶會員卡進行綁定,市民去家樂福可以掃描二維碼參加活動,版塊還與電視購物欄目合作,引入團購商品。“惠購”版塊推出“智慧商城”,用戶可以在線訂購水果特產、生鮮食材等或本地特色或網絡熱賣產品,以電商平臺“有贊”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此外,“智慧無錫”還與中國建行合作,市民綁定銀行卡后,可以在客戶端中自主繳付水、電、燃氣等各類費用,進行手機話費充值等。在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之處上,結合本土化特色的電商更能夠貼近市民的真實需求,在為市民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務的同時增強地方文化凝聚力。
[1] 喻國明,戴元初.媒介融合情境下的競爭之道——對美國電視的新競爭策略的觀察分析[J].新聞與寫作,2008(2):18.
[2] 劉穎悟,汪麗.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與內涵解析[J].傳媒,2012(1):73-75.
G206.2
A
1674-8883(2015)19-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