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洲
新形勢下加強經濟資本管控的思考
□趙海洲
經濟資本管理是商業銀行落實資本監管,確保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有效手段。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面臨利潤增速趨緩、資本需求快速增加的兩難困境。加強經濟資本管控,減少資本成本,對全行有效控制風險、提升管理績效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本文結合農行江蘇分行經濟資本管理實踐,提出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加強經濟資本管控的建議。
近年來,江蘇分行不斷加強經濟資本在業務發展中的核心導向作用,經濟資本管控工作取得較大成效。
第一,經濟資本配置體系日益完善。建立“憑效益賺資本”的配置機制和條塊結合的配置體系,圍繞資本約束和提升回報兩大目標,合理確定分機構、分條線經濟資本限額,強化業務結構調整、價值創造能力和經濟資本配置的聯動關系,建立和完善了資本自我補充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第二,經濟資本運用于多個領域。完善評價考核體系,逐步擴大經濟資本在綜合績效考核、部門條線考核、效益工作分配、經營資源配置等方面的運用,對價值創造大行的業務發展予以支持,引導分支機構從事后被動調整向事前主動管理轉變,增強“控總量、轉發展、調結構”的自覺性。
第三,經濟資本節約意識日益強化。將“壓降資本占用,向資本節約要紅利”作為挖掘價值管理紅利的重要工作,每年均制定不合理資本占用壓降方案,加強分類指導,逐項排查信貸類、非信貸類和表外業務資本占用的重點和薄弱環節,最大限度清理和釋放低效資本占用,分支機構資本節約意識逐步增強。
第四,深入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制定年度信貸組合計劃,新增信貸資源優先向資本占用少、綜合回報水平高的輕資產業務傾斜,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客戶和重點地區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在用好增量規模的同時,盤活信貸資產存量,加大潛在風險和低效業務客戶退出力度,騰出空間,滿足高價值客戶的信貸需求。
(一)存在的問題。一是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發展觀念有待轉變,少數經營行規模意識較為濃厚,貸款壘大戶、短貸長用現象較多,“三農”縣域、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發展亟需破題;一些業務人員不知道或不熟悉如何“算賬”,尚未透徹地理解業務經營要在總量、結構、價格、風險等四個方面統籌協調;資本約束力不強,業務經營只談指標、不談資本節約和回報的現象比較普遍。二是信貸結構調整仍需深化。輕資產業務占比依然偏低,個人正常貸款、貼現、貿易融資的平均經濟資本系數為2.6%,但余額僅占全部貸款的43.3%;而公司類正常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53.4%,占用了75.5%的信貸類經濟資本。法人高信用等級客戶貸款下降明顯。另外,信用卡透支、債券置換、表外創新業務的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資本需求。三是效益增長步伐有所減緩。項目儲備成效不明顯,“規模等項目”問題比較突出,削弱了信貸結構調整能力,也影響了利潤增長。同時,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經營普遍困難,不良及逾期貸款大量反彈,增加經濟資本占用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成本,侵蝕了經營行利潤。
(二)面臨的困難。一是管理應用工具缺失。在實現資本配置與量、價、險的平衡管理上,缺少價值核算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模式,不能滿足經營行逐筆核算的需要。經濟資本管理系統僅能提供高級計量法下事前計算的原理和事后的計算結果,缺乏清晰直觀的過程數據,經營行難以主動對風險資產的總量和結構進行優化。二是應用范圍亟需拓寬。管理工具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資本的應用范圍。經濟資本在宏觀層面、總分行和機構層面應用的多,在具體業務層面、基層行和客戶、業務條線等領域作用相對較弱,迫切需要延伸管理路徑,拓寬應用層面。三是管理專業人才匱乏。支行及以下層面尤為突出,導致經營行無法有效承擔起轄內經濟資本管理的指導和督促職能,影響了總、分行經濟資本管理政策執行的效果。
第一,推進理念落地。深植“講經濟資本、重價值回報”的經營理念,推動全行更加關注資產收益、機會成本和資本回報等指標,引導經營行樹立“先算后干”的思維,每筆業務都要堅持收益覆蓋成本、收益與風險對稱。將“精細化”管理思維貫穿業務經營每一個環節,注重通過延伸管理路徑、降低資本邊際消耗、強化各業務環節管理等途徑實現資本的節約和釋放。加大員工特別是營銷人員培訓力度,使員工明晰經濟資本管控重要意義,掌握計量方法,自覺運用經濟資本管理工具。
第二,厘清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低消耗或零消耗資本的負債、中間業務,尤其是新興中間業務;以回報水平確定資產業務優先級,鼓勵發展資本消耗水平低、價值回報高的輕資產業務,個人貸款可作為第一優先級,適度發展票據貼現、貿易融資業務。優化經營資源配置,將有限的資源向資本消耗水平較低、價值創造水平較高的產品、機構和區域流動,努力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第三,清理低效資本占用。建立低效資本占用監測機制,明確管理責任,開展經濟資本日常監測工作,定期發布資本占用情況,督促壓縮無效資本占用。按項目、產品、客戶逐項分析資本占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找準壓降重點,厘清壓降途徑。
第四,嚴守資產質量生命線。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和潛在風險客戶退出力度,落實有效擔保手續,降低信貸成本。加大逾期貸款的清理和催收,變逾期貸款事后催收為事前管理,加大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力度,做好關注類貸款的向上遷徙工作,及時化解潛在信用風險。
第五,完善經濟資本配置和約束機制。立足價值最大化目標,不斷強化經濟資本預算、配置及執行的管理力度,提高經濟資本配置效率;增強經濟資本剛性約束,形成信貸計劃約束與經濟資本約束雙線控制、相互協調的管理格局;統籌考慮經濟資本計量高級法成果和預算管理實際需要,明確各產品經濟資本配置標準,用于各分支機構經濟資本預算執行、監測和評價管理,以統一全行經濟資本預算標準,滿足經濟資本監測時效性要求。
第六,搭建價值核算平臺。構建分產品、分部門、分客戶、分客戶經理的價值核算平臺,首先要解決核算系統支撐問題。目前風險管理系統(CRM)、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BoEing)、管理會計二期(PVMS)、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系統(FTP)等信息系統日益完善,為業務單元價值核算提供了全方位、多視角、廣覆蓋的數據信息。其次,要解決分產品、分業務單元、分客戶經理收益和成本分攤問題,這是價值核算的關鍵也是難點,可采取先搭建成本分攤系統后逐步完善,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小項后大項,循序漸進、分類實施的策略,逐步建立和完善多維度的價值核算系統,以此推動經濟資本管控和價值管理機制在各項業務發展和管理中得到體現。
第七,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經濟資本回報考核傳遞資本節約導向的作用,建立不同客戶的經濟資本指標評價中心,將經濟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加值考核從產品、業務單元、客戶經理等多個評估體系出發,縱向和橫行協同發展、整體推進,使績效評估更加科學、準確,引導分支機構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優化地區、行業、產品和客戶等維度的經濟資本配置。要建立經濟資本考核的動態管理機制,對經濟資本評估指標要按月監測、按季分析、按年度考核,對經濟資本考核政策進行動態調整,不斷適應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和監管政策調整。
在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加強經濟資本管控,從成本端節約資本成本,對于分支機構增加價值創造、提升經營管理績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構建單筆業務成本分攤系統,完善多維度的價值核算,進而建立橫縱結合的績效評估系統,能夠更好地落實資本節約和資本約束導向。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