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巖(作者單位:唐山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可視化“數據新聞”視閾下記者角色的轉變
嚴 巖
(作者單位:唐山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意識到一切都能被數據化。數據新聞憑著它獨有的新鮮、易讀的特點,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現在,我國關于數據新聞的相關研究并不多,本文從可視化“數據新聞”的角度分析了數據新聞對新聞生產帶來的影響,作為記者應如何做出角色轉變以應對形勢。
關鍵詞:大數據;數據新聞;記者角色;轉變
大數據技術是現今最時尚與新潮的技術,其已經廣泛應用于金融、IT等領域當中。傳媒領域將大數據技術跟傳媒自身的專業特點相結合,并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創新,造就了一種全新的新聞形態,我們稱之為數據新聞。數據新聞是在大數據技術的形勢下順勢而生的,因而數據技術對新聞領域的全面滲透將會成為必然,它的出現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新聞的生產流程,作為傳媒領域的重要角色——記者必須緊跟“數據新聞”的發展趨勢,調整自身的角色。
1.1大規模的開源數據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規模開源數據讓記者們在對新聞線索進行搜查與選題的時候,有了新的渠道。為新聞線索與選題提供了大量的豐富信息數據。
數據新聞的誕生大大拓展了傳統新聞的時間語態,其對于新聞價值的研究已經走出了原來局限于現時發生的事件的條件,其利用并發掘海量數據之間的相關聯系,進而對普通事件進行了新的優化,賦予了新的價值。因而,其不但可以得到突發新聞的線索,同時還能夠利用對公開數據的挖掘開展多角色的研究形成獨家的線索。因此,數據新聞的到來,讓普通性選題獲得了全新的新聞價值,對于發掘獨家新聞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1.2對新聞復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現今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數據能力將成為新聞領域相當重要的一項技能。數據化形勢對記者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記者不但需要掌握日常的釆訪技能,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時還需要擁有收集、過濾、分析以及可視化等系列數據處理能力。
2.1從提問者向著民眾代言人角色轉變
在現今數據時代,記者不但需要充當提問者的角色,同時更需要代言人角色。就如在2010年,英國的《衛報》便有一篇關于伊拉克戰爭的數據新聞,其沒有使用任何語言講述這種戰爭是怎樣的慘烈,而是通過日志的方式,利用數表,述說了人員的傷亡狀況,而這條數據新聞當中總共包括了32萬條信息,而每一條信息均可以通過點擊得到詳細的信息內容。
這條新聞在當時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英國政府由伊拉克撤回軍隊。從這條“數據新聞”我們可以知道,作為記者提問只不過是其開展工作與溝通的一種方式,而作為民眾的代言人,為民眾出力,才是記者應該做的天職。在大數據時代,記者應該有效利用豐富的開源數據,賦予新聞新的價值,從單純的提問者逐漸向代言人角色的轉變。
2.2新聞記者的角色轉換為解讀者
各種各樣的技術均在不斷進步與創新中,人們應該盡可能地運用所有的多媒體資源以展現新鮮的時事,因而,在數據時代中,人人均可以成為記者。因而,作為真正的記者從業人員,并不是一定要做到對事件開展第一時間的報道,這就推動了記者角色應該向著解讀者與闡釋者的角色進行轉換,應該從多個價值的信息當中尋找更有意義的線索,同時利用直觀形式將其進行呈現,讓公眾更容易理解。
2.3記者不但是媒體人,也是“數據人”
隨著數據新聞的到來,將來的新聞同樣是向著數據驅動的方向邁進的。因而,記者必須掌握一定的數據知識,得到新聞素材與線索的方式不應該局限在采訪和報料的渠道上,而應該有效發揮數據的作用,利用數據工具深入地進行數據分析與探索,從而找出有代表意義的資料。隨后再對這些信息實施處理,讓大眾可以清晰、明確、易懂地知道新聞報道的內容與目的。數據新聞牽涉到的領域相當廣泛,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并不只是一個“媒體人”,更是一個“數據人”。
大數據已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人們生活的各方各面,新聞的生產方式、記者角色均逐漸發生改變。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做記者。作為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其專業能力更應該與時俱進,因而,可視化“數據新聞”視閾下記者應該認真思考其角色的轉變,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杰.新聞數據可視化敘事初探[J].科技傳播,2013,(9):26
[2]李希光,張小亞.大數據時代新聞學[J].新聞傳播,20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