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曦 陳慶文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論媒體為社會生產的產品形式
劉 曦 陳慶文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1]。社會上的任何組織都要依靠為社會提供的產品而生存,組織生產的產品包括物品也包括服務。
社會生產的產品分為服務和物品兩類,按照產品中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所占據的比例,我們可以將市場上的產品按以下5種類型劃分。
1.1 純粹物品
即純粹的產品,不附帶任何的服務。如市場上販賣的牙膏、牙刷等。
1.2 附帶服務的物品
附帶旨在提高對顧客有吸引力的一種或多種服務的有形商品。如家電銷售廠商必須提供售后服務。這些服務是為了促使客戶樂于購買該有形產品。
1.3 附帶物品的服務
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服務,物品是用于提高顧客興趣的附帶環節。如某個知識講座上出了提供講授服務外,很可能在結束時散發免費的小冊子作為附贈品。
1.4 有形商品和服務的混合
產品和服務幾乎各一半,如餐館、酒店中其有形服務和無形服務幾乎就是并舉的。受眾實際上會為其所享受到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買單。
1.5 純粹服務
幾乎不含任何的有形產品在內,如心理咨詢服務等。
從本質上看,服務與產品兩者之間并無嚴格界限。很多時候,無形的服務會利用有形的產品或與之結合來發生作用,如教室、醫療等服務需要教室、課桌、醫療設備、藥品等有形物品來支撐,而純粹不需要服務的產品也是很少見的,如心理咨詢服務也很可能需要借助藥物來支撐治療效果。因此我們認為,任何一個組織所提供的產品都應該是“有形產品+服務”的混合,只是各部分占據的比例不同。
了解了市場上產品的類型,我們接下來可以仔細研究傳媒產業以及它所生產的產品的內在屬性。“傳媒產業”是指傳播各類信息、知識的傳媒實體部分所構成的產業群,它是生產、傳播各種以文字、圖形、語言、符號等形式存在的信息產品并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的特殊產業。
可以看出,傳媒產業不僅是一個以提供信息為己任的產業機構。事實上,它也是生產交易各類信息、知識、思想娛樂產品的媒體所構成的組織群體(新聞業、出版業、廣告業等)。從宏觀上看,它還涉及生產經營主體、消費主體和商品供求關系、產業組織等。但無論如何,它所生產的傳媒產品終歸屬于產品的5種形式中的一類。
傳媒產品不同于物質產品,它是由傳媒組織生產的,通過媒介(如紙質媒介、廣播電視媒介、網絡媒介等)傳播的,為受眾服務的東西[2]。一般認為,由于大眾傳媒各部門的媒介工作原理、生產方式的不同,其為大眾帶來的傳媒產品是不同的。根據產品的固有屬性和傳媒產品的特征,本文認為我們可以將傳媒產業的信息產品進行以下劃分。
3.1 以傳統媒介為代表的大眾傳媒所生產的傳媒產品屬于“附帶物品的信息服務”。
傳統紙質媒體以提供信息為己任,其販售的產品是信息,而紙質媒介如報紙、雜志等紙張屬于信息載體。換句話說,信息是“服務”,而紙張是附送的“物品”。受眾在購買報紙、雜志這類產品時,實際上是在為產品上承載的信息付款,而報紙、雜志這些紙張是大眾媒介在受眾購買其產品時附送的。根據產品的劃分標準,我們將該類產品稱為“附帶物品的信息服務”。
3.2 以互聯網、電視、廣播為代表的現代大眾信息傳播手段提供的是“有形商品和服務的混合”。
首先,互聯網、電視、廣播等現代大眾媒介在向受眾傳達信息時必須借助于是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中心這一類中介服務場所,而這一中介場所的服務并不是免費的,受眾必須付費購買。換言之,受眾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需要兩次付費,一次是購買現代大眾傳媒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次是向接收這些信息時所享受的服務付費。我們可以以數字電視為例,在安裝機頂盒等設備時需要向通訊公司付費,即為服務費。而用戶要想看電視,必須繳納收視費,這一費用可歸為信息費。
其次,這一類大眾傳媒產品的信息載體是電腦、電視機、收音機等。受眾要想從電視、網絡、廣播上得到信息,必須具備上述設備,但這類設備并非由現代傳媒附送給受眾。換言之,受眾必須同時購買“信息”和“接收設備”才能享受到大眾傳媒提供的信息產品。
據上文我們對傳媒產業的分析,傳媒產業是包括信息產品及各種增值服務的特殊行業。電視、收音機、電腦等產品表面上與提供信息的傳媒產業(電視臺、廣播電臺等)無關,實際上從大的產業范圍來看,它與傳媒產業內部其他關聯行業相關。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受眾在為消費現代大眾傳媒所提供的產品時,必須為信息產品和物質產品同時付款,即現代大眾傳媒產業所提供的信息產品實際上是“有形商品和服務的混合”。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傳媒產業在為大眾提供信息時需要物質載體,傳統大眾媒介在提供產品時將物品附送給消費者,因此它所提供的產品是“附帶物品的信息服務”,而受眾在消費現代大眾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產品時必須同時購買電子設備,因此現代大眾媒介所提供的產品屬于“有形商品和服務的混合”。
參考文獻:
[1]方林佑,李松齡.傳媒產品的商品屬性及其產權特征[J].經濟評論,2005, (6):21-30.
[2]李睿,趙亮.論傳媒產品的多重屬性[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