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丹
(作者單位:東遼廣播電視臺)
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策略
宋 丹
(作者單位:東遼廣播電視臺)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的主體——廣播電視行業備受關注。來自行業的激烈競爭和新聞工作自身的特點需求,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個人道德和職業素養必須得到保證,同時新聞的真實性、及時性和生動性必須做到最好,這樣才能保證在激烈的新聞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
關鍵詞:新聞編輯;處理技巧;策略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通過一系列編輯處理手段,將新聞材料通過合理的分析處理,在確保真實的情況下,加入適當的個人觀點,提高新聞的可看性和吸引力。新聞的編輯技巧成為每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項本能技巧。只有高超的職業編輯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新聞工作的競爭力,并且使新聞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提高新聞對于人民群眾的影響力。
廣播電視新聞素材的處理技巧包含兩方面,其一是材料的收集工作技巧,其二是素材的篩選技巧。新聞來源于社會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件。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事件識別能力。什么樣的事件題材吸引大眾眼球,什么樣的故事內容值得宣傳,什么樣的活動效果轟動,什么樣的人物形象鮮明,什么樣的會議引起巨大反響等。怎樣從生活中發生的各類事件中找到人民群眾的興趣焦點,引發人民群眾的議論熱潮,是一個合格新聞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新聞工作者獲得新聞素材的途徑多種多樣,除了最基本的親身采訪外,還涉及諸如社會新聞投稿、網絡熱議題材整理、話題民間征集等多種途徑。在這些新聞素材獲取的途徑中,從很多方式得到的都是一些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故事,怎樣從這些故事中篩選出最有影響力、最具真實性、最能吸引群眾眼球的,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具備超強的甄別能力。而一些已經被其他媒體宣傳過的重大事件中,是否存在跟進宣傳的價值,是否仍然具備民眾熱議的話題,也需要新聞工作者酌情選擇。在社會新聞投稿的大量事件中,如何選出能夠引起群眾關注并且熱議的話題,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新聞素材篩選的基本原則:新聞具有宣傳價值;新聞性質獨特,引人入目;新聞滿足群眾好奇和期待;新聞具備實時性;新聞具有正確輿論導向性。這樣的新聞素材才能夠帶給人們共鳴。
廣播電視新聞的編排工作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甚至可以看成是一門深奧的藝術。作為新聞編輯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力,還要具備敏銳的新聞甄別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掌握新聞結構的合理搭配、看點的巧妙提醒、內容的重點引導。在新聞編輯過程中,必要的個人觀點很重要,不論對錯,個人觀點更容易引發觀眾深思。而新聞素材稿件處理后,一個生動形象的標題,十分重要。只有鮮明的標題才能吸引觀眾注意力,才能引起群眾對新聞事件關注的興趣。
廣播電視的新聞導語與報紙行業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些許不同。廣播電視的新聞導語同報紙導語一樣,文字簡明扼要,中心突出,并且重點體現報道事實。廣播電視新聞內同樣必須具有屬于這一行業的特點,否則很難引導觀眾觀看。在新聞素材處理過程中,模糊處理技巧十分重要。很多新聞事件中存在一些敏感圖形影像,同時在事件報道中,涉及個人隱私問題,這些都需要進行模糊處理。而對于新聞事件的內容,在特定條件下同樣需要模糊處理。比如在事件真相不明了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將其報道成事實,這是就需要對事件做出模糊處理,既原原本本地報道事件情況,又將新聞事實展現給群眾。除了上述內容,在事件涉及未成年人時,出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新聞報道中未成年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必須進行模糊化處理。
3.1 新聞排期
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排期處理十分重要,針對不同新聞內容,選擇新聞播放時間和播放順序都需要巧妙地安排。新聞有序銜接,能更好地提高人民群眾對新聞審閱和認同。新聞排期可能會根據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各種要素進行不同維度的選擇與操作。
3.2 后期處理
新聞素材整理編輯完成后,對新聞最后編輯控制的主要人員是導播。通常情況下,直播節目對導播的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導播一般都能很好地完成對事件的詳實報道。為了使新聞事件后期直播編輯更加豐富活躍,必須加強導播在現場報道直播時對新聞報道的制作技巧和能力。
3.3 新聞監督
新聞編輯要對自己編輯的新聞事件節目進行必要的監督,以保證節目達到預期效果,正確引導輿論方向,提高群眾熱論,反映社會道德需求。向社會人民大眾宣傳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引發社會共鳴。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廣播電視媒體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眾多新聞事件來源中,選擇焦點事件素材是新聞工作的本質工作。作為新聞編輯,必須勇于創新,不拘泥格式,不違背良心,既做到真實,又要吸引群眾。
參考文獻:
[1]成春.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3,(8):66-66.
[2]張曉微.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探析[J].才智,2013,(23).
[3]謝選浩.探討如何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J].新聞傳播,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