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波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 貴陽)
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指企業在年終核算過程中,國有資產的年終金額大于年初金額。因為我國的國家體制比較特殊,國有資產占的比重較大,是很多企業的重要資產來源。近年來,國有企業在不斷的推進改革,國家有關部門也相當重視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最近幾年來,政府出臺了有關的保值增值的政策和條例,但是在實際的企業經營中,國有資產的管理仍舊出現一些問題。很多企業內部管理者水平不高,負責管理國有資產人員的決策失誤,造成了有些企業的國有資產的損失。作為一個企業,在進行采購、生產、銷售整個流程之后,所得結果應該是創造利潤,這樣才能增加國有資本的價值。要想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就必須做到企業的持續經營并保持盈利。企業應當做好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審計,只有做好這個工作,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維持國有企業的正常規模,另外也使得國有企業的資產經營收到效益,進一步積累更多的國有資產,為國家經濟實力做出貢獻。
目前,我國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指標比較單一,指標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很多企業運用的是以所有者權益或者凈利潤為基礎的資產保值增值指標,主要的公式是保值增值率等于期末國家資本所有者權益/期初國家資本所有者權益,根據這個公式的意思,當保值增值率等于1 為國有資本保值,當公式大于1 則為國有資本增值。這個考核指標簡單明了,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實際的可行性還值得商榷。首先是這個計算方式太理想化,不切實際,公式考慮的太簡單,沒有考慮影響所有者權益的其他因素,比如宏觀經濟、國家政策、消費者需求、營銷政策等等。其次這個計算方式也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再加上近年來通貨膨脹的因素很重要。另外資金的使用成本也沒有考慮進去,這就會使得這樣計算的成本比較高。用單一的指標反映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率,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企業應當運用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利潤率等指標,形成指標體系,這樣才能全面的反映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
目前,在很多國有企業缺乏完善的保值增值考核機制,特別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考核更不完善。內部審計部門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督察員,只有在內部加強審計和監管,才能有效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果,保證國有資產的不被流失,進而更大的實現國有資產的價值。目前,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審計考核的內容比較單一,具體的考核程序存在很多的問題。另外,有一些的保值增值審計工作只是存在形式,不能達到有效監管的目的,不能很好的推動資產的正常快速流轉,減緩了資產應有的流轉速度,從而降低了國有資產的使用價值。
在我國,有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審計的方法體系還存在漏洞,不完善不全面的審計方法阻礙了審計水平的提高。在我國,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龐大,范圍廣,內容多,任務重,因此,保值增值審計工作也變得更加的繁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大。如果缺乏精確的、高效的審計方法,將會使得審計工作更加的難以開展,也會造成審計結果的誤差變大,被客觀制約的審計工作將不能真實發揮監督的效果。
國有資本的檢查項目中很重要的就是國家資本的完整性。企業提取的折舊費用是否是合理和合法的,,是否有故意去沖減國有資本的行為;另外,賬面資本損益之外的支出是否按照正確的報廢、毀損以及轉讓方式,也就是營業外支出和營業外收入的方式。企業在對外界進行投資時,是否在賬面上進行了恰當的處理,規定的權益法核算方法是否得到應用;若企業的最初注冊資本金額發生變化時,企業是否變更登記手續等。這些會計處理都會涉及國有資本的完整,其每一個環節都關系到國有資本金額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因此,企業內部應當注意這些核算的環節,加強監督和檢查國有資本的完整性,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企業應當依據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檢查資產增減在增減過程中參照了規范的計價體系。主要檢查內容包括:當企業發生業務時,存在的直接或者間接費用,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是否采用了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原則。另外,當會計核算業務發生時,是否正確區分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是否存在不正常的未分攤的費用。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就是主營業務的核算時否真實準確,是否存在不合規定的收入記錄,主營業務收入的每一筆記錄,是否存在真實的原始憑證。另外,在國有資產的評估、變賣的過程中,審查或者監督是能夠按照規則執行,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
一般企業的實力不能從表面賬戶看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核查企業是否有私設金庫和賬戶。在綜合評價分析各項指標時,應當詳細分析各項指標,分析的內容既要有橫向也要有縱向,這樣才能比較完整的分析企業的實際水平以及在行業中的地位。從而找到哪些主導因素約束著企業資產的使用效果,然后根據發現的原因,努力改變這些問題,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價值,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主要固定資產是公共服務以及基礎設施,這些固定資產因為受到嚴重的管理計劃的限制,所以一般不適用市場進行定價決策,當然也不能根據現有的資本市場去評估它的真實價值。因此,利潤不能作為唯一的企業管理目標,應當重視社會效益等其他的綜合指標。在對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價值衡量市,不僅應該考慮經營效益,還應該考慮一些企業形象、榮譽等的提升。當進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時,不能僅僅參考一項標準,應當啟用綜合復雜的指標體系,以便于準確的進行核算國有資產的價值,保證國有資產增值審計的質量。
在企業內控制度的構建過程中,負責部門應當重點評價企業的可行性、可靠度、合理性等。首先,企業要重視內部的控制制度的構建,然后建立完善的制度進行檢查和監督,例如及時檢查國有資產的更新和毀損等。其次,審計人員利用實際積累的經驗去考查。審計人員要實際調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是否遇到障礙;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審計工作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現行的相關政策,盡力查出一些審計監督中發現的違反政策規定的現象,同時也要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進行處理。同時企業負責人也應該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應一些遇到的問題,從而從多個角度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1.蔣靜然.加強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有益探索.財經界(學術版),2013(03).
2.章士根.在強化財務管理中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國總會計師,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