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琴,周海核
(1.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衛生監督管理所,河北 承德雙灤區 067000 2.河北省承德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承 德 縣 067400)
中等職業學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又是學習專業技能及文化知識的重要階段,充足合理的營養是學生生長發育和完成學習任務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商品經濟和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全國各縣區均已辦起了寄宿式中等職業學校。為了解承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飲食行為與營養健康狀況,更好地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營養指導及開展學校衛生工作,本文對承德兩所中等職業學校隨機抽取600名在校學生的飲食行為與營養健康狀況進行了動態調查分析,發現了相應問題并給出解決建議?,F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為承德兩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隨機抽取600例,男228例,占38%,女372例,占62%;年齡為16~18歲,其中16歲202例、占33.67%,17歲200例、占33.33%,18歲 198例、占33%。
2.1 方法:按照《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工作手冊》的要求,采用隨機抽取600名在校學生進行身高、體重測量、計算體質指數并同時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組織編著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1]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2.2 統計分析:應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χ2檢驗各組率的比較,并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評定,按男女生分組進行比較。

表1 中職在校學生16~18歲年齡營養過剩和營養正常及營養不良的檢出率 n(%)
3.1 中職在校學生不同年齡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檢出率:通過統計表1顯示,16~18歲中職在校學生平均營養不良檢出率為22%,營養過剩檢出率為13%(超重檢出率為9%,肥胖檢出率為4%),各年齡組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檢出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2 中職在校學生不同性別超重、肥胖和營養不良的檢出率

表2 中職在校學生不同性別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及營養正常的檢出率 n(%)
通過統計表2顯示,16~18歲男生平均營養過剩檢出率為21.49%(超重檢出率為17.54%,肥胖檢出率為3.95%),營養不良檢出率為9,65%,女生平均營養過剩檢出率為6.18%(超重檢出率為3.49%,肥胖檢出率為2.69%),營養不良檢出率為29.3%,男生營養過剩(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女生(P<0.01和P<0.05)。女生營養不良檢出率顯著大于男生(P<0.01)。

表3 中職在校學生不同性別不良飲食習慣發生率(%)

表4 中職在校學生1d的膳食情況 (%)
3.3 中職在校學生飲食習慣調查:對中職在校學生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統計,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中職在校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在男女生間均普遍存在,以后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3.4 中職在校學生1d膳食情況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中職在校學生的1d膳食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見表4。
綜上觀察,中職在校學生在膳食平衡、飲食習慣、飲食結構上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使他們對營養素的攝取上產生“蓄積性”缺失,進而導致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在體育爆發力類項目上明顯落后于發達省同類中職學生,從而造成該群體學生的身體素質低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的要求。
3.5 中職在校學生飲食行為調查:在我們調查的600名中職學生中,有70%的學生飲食的目的是為了生理需求,有29%的學生是為了講究營養,有29%是為了享受美食,11%是為了講究氛圍而攝食:因為校外飯店及特色小吃飯菜花樣多、品種全、味道美,很適合學生的口味,其中38%的學生外出就餐就是為了朋友及同學聚會。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導致中職在校學生膳食不合理現象有多種原因,但主要是學生及食堂管理與經營人員的營養學知識缺乏、學生本人的不良飲食習慣及學生家庭的經濟情況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膳食質量。超重與肥胖發病率正在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學生營養不良現象更是不容小覷,這在不同程度上呈現了兩極分化。學生的熱能攝取供應不能滿足生長需要,營養素攝取供應不足,經調查分析認為部分中職在校學生非科學的減肥方法、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部分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較差、學校食堂飯菜結構不合理是學生營養不良的主要因素。本次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女生是男生的3倍,這與女生刻意注重外表形態,而片面采取非科學的減肥的方法有關?!盃I養過?!痹黾拥闹匾蛑饕c飲食能量攝入超過機體的消耗有關;一日三餐是維持人體基本代謝的物質基礎,按照“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的飲食方式按時用餐,正如《養生避忌》云:“善養生者,先饑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蹦壳拔覈鴮W生學習負擔較重,戶外活動時間較少,也是成為引起學生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中職學校后勤膳食部門應根據當地的物質供應及學生的經濟能力合理地配制價格低廉、營養平衡的食譜,使飲食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全面、多樣,推薦參考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我國成人合理膳食構成指標:成人每人每月攝入糧谷類14kg、薯類3kg、豆類1kg、肉類 1.5kg、魚類 500g、植物油 250g、蛋類 500g、奶2kg、蔬菜 12kg、水果 3kg[3]。為了改變學生的飲食行為與營養健康狀況,首先,改變不良飲食或相關行為生活方式,開展營養健康教育,普及營養知識。研究表明,通過營養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改善學生膳食營養[4]。其次,鼓勵學生(因人而異)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并要持之以恒,以增強體質。最后,改善對口升學學生學習壓力和健全食堂管理機制;平衡膳食的合理安排,創新推出多樣化的營養套餐,以提高學生的營養狀況,健康的飲食還同個體的精神壓力和生活規律有著密切關系,基于此,中職教育工作者更應從身心兩方面關心愛護學生的健康,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壓力應對機制,使其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應激時能自主平衡學業與健康。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編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26.
[2] 季成葉.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現狀及其社會經濟差異[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06~108.
[3] 于化泓,周昌芝.大學生飲食營養與健康[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96.
[4] 王南平,郭秀.健康教育對女大學生膳食營養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03,19(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