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軒
“大事件”是海爾通過連接多方異業資源,發起的首個全生態跨界營銷,打造了一個“全產業、全區域、全生態圈”的并聯營銷生態圈。這也是海爾組織變革向渠道和銷售端的傳遞。
“人太多了,就像黃金周里的5A景區,人擠人……”這樣形容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等多地的購買現場并不為過。而這就是此次海爾“大事件”所帶來的成效,為這個寒冬帶來了勃勃生機。
“雙十一”線上搶購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在電商銷售不斷突破新高的背景當中,線下實體零售的不景氣更加顯眼。而這次海爾“大事件”的線下狂歡將為所有實體零售渠道和企業帶來全新的營銷思維。
此次“大事件”是海爾通過連接多方異業資源,發起的首個全生態跨界營銷,打造了一個“全產業、全區域、全生態圈”的并聯營銷生態圈。這也是海爾組織變革向渠道和銷售端的傳遞。
顛覆傳統“淡旺季”營銷思維
經過線上線下的傳播攻勢,12月5日,海爾“大事件”活動在全國400個城市引爆。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天全國約500萬人到海爾各地的制造基地、運動場館搶購海爾家電。截至當天16:00統計的數據顯示,海爾“大事件”已經實現56億元的收入。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雙十一”過后到元旦來臨之前,這段時間被稱為家電銷售的空窗期。在空窗期內,家電行業甚至是整個消費產業都已經進入銷售淡季。市場以消費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去界定市場的淡旺季。但是對用戶而言,無論何時,消費需求都是客觀存在的既定事實,只是取決于企業用什么方式去把握并滿足,進而影響市場淡旺季之分。
阿里的“雙十一”成功創造了全國的消費節點,刺激了近千億元的購物需求。對企業而言,發現市場需求是處于一個被動狀態,要占據主動,需要的是創造需求。在消費產業的空窗期,海爾打造首個全生態跨界狂歡節,可以說是對市場需求創造的另—種詮釋,刺激空窗期的消費。
搭建“全產業、全區域、全生態圈”的立體營銷生態圈
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互聯網時代,企業是沒有邊界的。”此前的傳統營銷活動基本是由單一品牌或者單一行業發起,而本次海爾大事件不僅整合自身的家電資源,還聯合海爾有住網、海爾金融、紅星美凱龍、日日順等橫跨金融、家裝、物流、娛樂等不同領域的60家企業,通過跨界合作實現不同商業形態的聯合,從一個狹窄的生態圈升級為一個“全產業、全區域、全生態圈”的立體營銷生態圈。
打破過去單兵作戰、系統封閉、數據不互通的局面,通過資源共享,為生態圈內的企業提供更多的銷售機會的同時,也為用戶營造出一個吃、喝、玩、樂、裝(裝修)為一體的場景式購物新場景,不同類型的產品和服務需求都可一站式購齊,滿足消費者在家電、家裝、物流等多方面的需求。
與用戶零距離交互才是互聯網思維的正解
互聯網消滅了距離,這為企業與用戶一對一交互提供了無限可能。傳統的營銷模式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單向輸送,從工廠到用戶經過多個環節,一方面為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
因此,企業與用戶零距離交互才是互聯網思維的正解,才能創造更大的用戶份額。正如此次“大事件”中,海爾在全國400個城市展開跨品牌聯動活動,“門到門”工廠直銷,從工廠門到用戶門,用戶不僅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務,還可以與企業更直接、更有效地交流。
玩轉會員大數據
與傳統時代不同,互聯網時代的設計、生產、營銷等活動開始前,需要先與用戶交互,了解用戶需求,再有產品和服務,這點在海爾“大事件”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大事件”活動前,海爾借助合作伙伴共享的用戶信息,以及海爾的SCRM會員大數據平臺,發掘到用戶的家電購買需求,在12月這個大家普遍認為的家電銷售空窗期開展活動,并取得驕人戰績。
家電產業問題專家羅清啟表示,互聯網時代用戶關系價值遠遠大于交易價值,換句話說,“用戶需求思維”應該主導今天的互聯網營銷。海爾大事件營銷本質上是一個新時代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的節點,與傳統營銷企業視角的價格比拼不同,海爾大事件營銷是圍繞用戶需求去整合資源建立連接,是對工業時代營銷方式的徹底顛覆。
互聯網時代來臨,以用戶思維為中心的產業變革正在拉開帷幕,未來產業格局必然是用戶選擇的一種顯現,因而能夠如海爾般與用戶保持持續交互關系的企業,在市場上的主導性優勢將不斷曲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