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彥
道中遇雨,行者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題記
拄竹杖,緩行于山道中。青石板一塊塊一層層,壘成山間一小道,蜿蜒,盤旋。杖擊青石,“噔,噔”,清脆,短促。點階而上,悠哉游哉。
顧左右,綠意蔥蘢,生機(jī)盎然。就這樣,拄一根竹杖,敲擊著青石板,賞著兩側(cè)的翠綠,聽著聲聲鳥鳴,徐步上山,勝似一隱者,自在逍遙。
倏地,幾滴水落在額頭上,落在鼻梁上,落在嘴唇上,清清涼涼。垂頭一瞧,石板路上水滴點點,留下片片水痕。昂首望天,雨漸大。細(xì)密的雨絲斜織成一張巨大的網(wǎng)。山嵐彌漫,白茫茫,不見蒼穹。
雨點忽又急促起來,云霧罩山,只聽見雨擊竹葉,“噼——啪”。雨愈發(fā)急。路上行人紛紛疾跑躲雨,甚是狼狽。雨點擊打在我身上,我卻全然不顧,大笑,吟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漫步在雨中,東坡有言:“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在沙湖道中遇雨,不也是坦蕩自如,超然自得?
驀然,我沉思:這竹林,稱為“穿云竹海”,這步道,喚作“青階石徑”,這煙雨,如仙境,竟無名!不如趁著此刻興濃,為它命個名吧。
“山中絲雨”?似欠缺幾分意韻。“穿林細(xì)雨”?還不如前一個呢!那么…,一
思索半晌,終得一名,名曰“打葉煙雨”。我心滿意足,仰天大笑。
不久,雨止,聲消。驟雨初歇,暮靄沉沉楚天闊。料峭春風(fēng)吹,微冷。霧散,云開,日出。遠(yuǎn)望去,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來時路,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再會,打葉煙雨。
【指導(dǎo)教師:石作美】
一句話點讀
本文與蘇軾的《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讀罷,令人心境豁然,心靈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