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本刊記者 秦 濤
沿河聯社實施“四著力四提升”措施,認真履職,開拓創新,真抓實干,走出一條在逆境中奮起、在后發中趕超的改革發展之路。
沿河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貴州省唯一的土家族自治縣和全國單列的四個土家族自治縣之一。2013年2月,沿河自治縣信用聯社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后,緊密結合縣情、社情實際,明確提出存貸收三大主要業務指標三年“翻一番”目標,圍繞建設“全縣人民滿意銀行、行管監管放心銀行、社會責任擔當銀行、員工股東忠誠銀行”的“四行”規劃;按照“一年脫困、兩年見效、三年翻番”的要求,實施“四著力四提升”措施,認真履職,開拓創新,真抓實干,走出一條在逆境中奮起、在奮進中前行、在后發中趕超的改革發展之路。
截至2014年末,沿河農信社各項存款余額突破30億元達到31.92億元,兩年增加12.55億元,增長64.8%,完成“翻一番”目標的82.4%;各項貸款余額突破20億元達23.29億元,兩年增加10.89億元,增長87.8%,完成“翻一番”目標的93.9%;各項收入突破2億元完成2.49億元,兩年增加1.16億元,增幅87.2%,完成“翻一番”目標的93.6%。存貸收三項主要業務指標增量、增速連續兩年位居銅仁市行社前列,2013年獲省聯社“業務發展獎”榮譽稱號;2014年獲省聯社“綜合目標考核先進單位”,存貸款規模、增量、市場份額繼續位居全縣金融機構首位。兩年來之不易的發展業績,得益于省聯社及銅仁審計中心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凝聚著全體沿河農信人的集體智慧,總結起來就是“三項制度”、“三大突破”、“三大工程”、“三大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兩年來,沿河聯社圍繞創建學習型、團結型、務實型、開拓型“四型”領導班子,以“抓班子、帶隊伍、樹形象、促發展”為目標,建立“三項制度”為抓手,打造了一支精干高效的高管隊伍。
一是建立黨委中心學習組周學習例會和領導班子成員周工作例會“雙例會”制度。二是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縣直部門、經開區和鄉鎮制度。聯系領導定期到部門、到鄉鎮廣泛征求對信用社金融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主動了解沿河及各鄉鎮經濟發展對融資需求,及時掌握入駐沿河企業開戶情況等。三是建立領導班子成員及其分管部室幫連基層網點制度。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一變天地寬。經過認真調研,沿河聯社找出制約業務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觀點落后、信心不足、墨守陳規、自我滿足、封閉保守、消極等待等。經過深思熟慮,領導班子首先形成統一共識,要扭轉發展局面,必須著力在“三大突破”上下工夫,只有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員工思想上的統一、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困境、創造奇跡、后發趕超。
思想觀念的突破。兩年來,縣聯社從提振員工士氣著手、從增強員工信心著手,使員工真正意識到,思想觀念才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唯有發展而且必須是加速發展才是沿河農信社首要任務。
發展信心的突破。聯社全體員工堅信發展潛力,自我加壓,激發潛能,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變要我完成任務為我要超額完成任務。
作風觀念的突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之前,縣聯社面臨著員工情緒大、士氣低、作風差等問題。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首先從開展聯社機關效能建設做起,專門聘請專業的銀行培訓公司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在此基礎上,先后開展機關及基層全體員工“為誰工作,為誰服務”、“五去五求”、“樹立五種理念,做到五個不讓”、“四看四干”等作風整頓活動,切實解決了全社上下怎么看?解決了思想認識問題;怎么辦?解決了思路不清問題;怎么干?等問題。
農信社命在農業、根在農村、情系農民,離開“三農”,農信社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沿河聯社確立了全縣農信社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服務社區居民、中小微企業和縣域經濟的“四個服務”市場定位,狠抓農村信用、誠信共建、小微服務“三大工程”,扭轉了過去“坐等客戶上門”、“為完不成任務發愁”、“舍小求大”、“嫌貧愛富”、“棄鄉進城”、“依靠大額和社團貸款”、“想放不敢放、想放不知怎么放”的貸款營銷現象,真正發揮了農村金融主渠道和主力軍作用。
狠抓農村信用工程。全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實踐證明,做好信用工程就是找到了自我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就抓住了業務發展的“牛鼻子”。2013年,沿河聯社決定堅決啟動“農村金融信用縣”創建,并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在這一決策的指導下,兩年來,縣聯社爭取到沿河自治縣委、縣政府出臺創建農村金融信用縣意見等綱領性文件,先后多次召開全縣性的啟動大會、推進大會、交流大會,全縣22個鄉鎮在2014年4月全部啟動信用鄉鎮創建工作,掀起創建信用縣的熱潮。
狠抓誠信共建工程。信用工程不僅“三農”受益,也要讓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受益。在全面啟動農村信用工程基礎上,沿河聯社以2014年7月與縣電視臺簽訂首家誠信共建和“薪動力”單位職工貸款“雙協議”為標志,拉開沿河縣信用工程進機關、進部門、進校園的序幕。目前,縣聯社已與70余家縣直部門簽訂了“雙協議”,對9333名(戶)干部職工家庭進行評級授信,授信金額達10.58億余元。在與縣直部門開展誠信共建過程中,還注重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互利互惠、業務合作等,出臺“薪動力”六大利率優惠政策。
狠抓小微服務工程。農村信用工程是基礎,誠信共建工程是支撐,小微服務工程則是一種責任,也是今后農信社特別是縣域農信社新的業務發展增長點。兩年來,沿河聯社高度重視小微服務工作。首先設立了真正意義上為小微企業(含個體商戶)服務的專門機構,撤銷縣聯社原信貸經營部,設立縣聯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下設市場營銷部、綜合部和風險控制部,并制定中心及其各部職責,在營業部專設小微中心服務大廳。其次嚴格按規定運作,按照銀監會“四單”原則和建立“六項”機制要求,對小微中心實行與營業部合并考核,同時增設河西、河東兩個小微分中心。建立小微中心利率定價機制等機制及業務流程與信用等級、存款量大小等指標掛鉤,對信用社貢獻度越大利率就越優惠。再次是充分授權,對100萬元(含)以下小微貸款由中心主任直接審批;100-200萬元(含)由分管副主任直接審批;200-500萬元(含)由小微中心審貸小組直接審批。第四是嚴格授信管理,所有小微貸款一律實行“先評級、后授信、再用信”管理,目前全縣已評定信用企業218戶,個體工商戶4881戶。2014年末,小微中心(含營業部)各項貸款余額9.09億元,較2012年末增加3.70億元,增長68.65%,占全轄貸款總額的39.03%,其中小微貸款余額4.81億元,較2012年增加1.22億元,增長39.48%。
機制一活,滿盤皆活。兩年來,沿河聯社高度重視轉換經營機制工作,為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實行綜合考核與切塊考核相結合機制;推行正向的激勵和競爭機制;建立宣傳與服務并重機制。
其次,以“全省看齊、全市領先、全縣一流”等目標狠抓網點和服務標準化建設,扎實開展金融便民信合村村通服務工程、網點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和網點服務標準化工程“三大工程”,先后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抓落實、強執行,網點形象度、群眾滿意度、客戶忠誠度進一步提升,為業務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兩年一瞬間,啟航正當時。2015年是沿河聯社提出三年“翻一番”目標的收官之年,有了前兩年快速發展的基礎,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如今,沿河聯社正在實施又一個三年規劃和三年攻堅,未來三年,沿

在沿河聯社支持下新建的客田生態移民建房點(沿河聯社供圖)
河聯社將以做值得尊敬和信賴的百姓銀行為引領,以加速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組建農商行為目標,以提升服務質量為保障,以開展農村普惠金融為根本,按照“一年強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思路和要求,全力實施以組建農商行、創建“農村普惠金融示范縣”、網點和服務標準化“全省看齊、全市領先、全縣一流”、打造存貸款“百億銀行”為目標的“三年攻堅”,力爭發展成為一家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營運安全、功能齊全、競爭力強的股份制農商行,做到讓全縣人民滿意、有社會責任擔當、行管監管放心、員工股東忠誠。(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