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被推選為兩汪村黨支書記?,F在仍然記得就任當晚,我睡不著,走到屋外,眼前,是寂寥的田野村落,耳邊響起鄉親們親切的囑咐:“武洪,看你的了!”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家鄉貧窮的面貌!
我們兩汪村有1280畝田,11個村民小組,502戶,2300多名村民,由于人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山高坡陡、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村民一直過著靠天吃飯的窮日子。發展什么產業才能摘掉貧困的帽子?我召集村支兩委認真調研,審視村的發展優勢和劣勢,提出依靠豐富的林地資源,把經濟結構從單一的農作物種植業向農林牧副多種經營轉移的工作思路。
通過外出實地考察,我們率先引進種植葛根78畝,目前,已帶動200戶種植規模達1800畝,引導黨員群眾建成林下散養雞、養鴨、養豬等多個養殖基地以及3000畝白茶、50畝食用菌的兩個專業合作社,形成規模效應。如今的兩汪村,已變成遠近聞名的特色產業村,從2002年人均年純收入600元變成2014年的6000元。
村民的腰包鼓了,我又想著如何把村里變變樣,讓兩汪村人過上城里人的生活。靠著“村官就得為村民辦實事”的執著勁兒,我在外爭取資金跑項目,帶領群眾把村內的串戶路修起來,把自來水引進來,把休閑廣場建起來,把風雨橋彩燈掛上來……
環境在變,村風民風也在變。現在的兩汪村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都不用動員,男女老少齊上陣,“五亂”村成了“五好”村。
2014年,鄉里開展合并中心村工作,我又被推選為兩汪中心村黨總支書記。人口多了、面積大了,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是,有鄉親們和上級領導的支持,我的干勁更足了。
口述:楊武洪(榕江縣兩汪鄉兩汪中心村黨總支書記,貴州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
整理:劉英杰(中共榕江縣兩汪鄉黨委組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