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棟 周開祥 陳浩(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跆拳道項目準備活動中靜力性牽拉對快速力量的影響①
梁棟周開祥陳浩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摘 要:靜力性牽拉作為一種提高運動員柔韌素質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柔韌素質。一般情況下,在跆拳道項目的準備活動中常安排靜力性牽拉來發展運動員的柔韌素質,但是有研究指出大強度、長時間的靜力性牽拉會影響運動員的快速力量的表現水平。該研究以北京體育大學12名跆拳道專項的學生為被試對象,通過在專項準備活動中有無靜力性牽拉的兩種熱身方案來對運動員產生干預,隨后進行原地縱跳和單腿10次橫踢護具計時來評價運動員快速力量所受到的不同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靜力性牽拉后即刻會對快速力量產生抑制作用但沒有顯示出顯著的差異,從而為跆拳道專項熱身活動中的牽拉手段的安排給出一些指導。
關鍵詞:跆拳道準備活動靜力性牽拉快速力量
周開祥(1989,1—),男,重慶巴南人,北京體育大學2012級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在讀研究生。
陳浩(1988,6—),男,山東日照人,北京體育大學2012級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在讀研究生。
靜力性牽拉是一種緩慢的、穩定的、在拉伸的止點停留30秒以上的拉伸方法。靜力性牽拉是發展運動員柔韌性素質的有效手段,經常被用來加大關節活動的范圍,防止運動中肌肉、關節出現損傷,也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的跆拳道項目中,靜力性牽拉常被使用在專項訓練的準備活動階段來發展運動員的柔韌性。但有近期的研究報道稱,大強度、長時間的靜力性牽拉可能會影響到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表現,對其產生抑制作用[1]。而跆拳道又是對運動員快速力量水平要求非常高的項目,對于他們來說,需要在每一攻防回合中需要運動員的達到最佳興奮水平,募集專項動作中所需的肌群以最協調的速度-力量的肌肉收縮,并整合出的準確并有效的踢腿動作,才有可能達到合理的擊打效果,得分才能成為可能。那目前在國內跆拳道教學及訓練中所慣用的加入長時間大強度靜力性牽拉的準備活動方式是否是最可以調動運動員競技狀態的呢?
該研究通過模仿兩種與跆拳道一般的準備活動流程基本相同的熱身方式(區別在于是否在準備活動中加入靜力性牽拉)后即刻進行縱跳高度測量連續橫踢(橫踢是跆拳道比賽中最為常用,得分率最高的技術,例如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男子跆拳道比賽中橫踢技術所占得分比例為78.4%[2]。而在2008年全國跆拳道錦標賽中橫踢的使用率更是高達93.74%[3])護具有效次數的時間,從而以多個維度來評價不同熱身方式對快速力量的影響,從而對跆拳道訓練和比賽提供一些建議。
該研究的實驗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跆拳道專項學生12名,男性,平均身高176.5 cm±0.9,體重72.6 kg±1.2,運動等級均為國家二級或以上。

表1 行進間熱身的動作(包含動力性牽拉、沖擊式牽拉)以及對應肌肉
在本實驗中,實驗組的準備活動流程為:有氧活動5分鐘-關節靈活性練習5 min-行進間專項拉伸(包含動力性牽拉,彈振式拉伸)10 min;對照組為:有氧活動5 min-關節靈活性練習5 min-行進間專項拉伸(包含動力性牽拉,彈振式拉伸)10 min-靜力性拉伸。隨后按順序進行原地縱跳和單腿連續10次橫踢計時兩項測試。
競技跆拳道作為一個多元結構類的格斗對抗項目,其身體素質的指標反映出全面性并以下肢素質為主的特征,所以在熱身的牽拉動作中必須涉及全身主要肌群,并對下肢肌群有所側重。為了更準確的反映受試者的專項水平,整個熱身過程的設計都力求與典型的跆拳道訓練相近,牽拉所涉及的肌群也力求與在跆拳道最主要最基本的橫踢動作中所動員的肌群一致。
2.1行進間熱身動作介紹
專項活動過程中,每組每側完成4次,完成2組。
2.2靜力性牽拉動作介紹
靜力性牽拉動作(均在墊上獨立完成)及應對肌肉:動作1:腹直肌、髂腰肌;動作2:下腰背部肌群、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動作3:臀大肌;動作4:髂腰肌;動作5:腘繩肌、小腿三頭肌;動作6:股四頭肌;動作7:內收肌群、下腰背肌;動作8:脛骨前肌、股四頭肌。每個動作完成兩次,每次時間為30 s。
2.3數據處理
對于兩種不同的熱身方式的兩個測評指標,運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軟件中的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顯著性水平定義為P<0.05。
(1)縱跳高度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為實驗組:79.3 cm±8.10;對照組:74.4 cm±7.23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后分析發現,在跆拳道的準備活動中加入靜力性牽拉使得縱跳高度的均值有一定的降低,但與沒有使用靜力性牽拉后的成績之間沒有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結果表示,受試者在未使用靜力性牽拉的準備活動之后的平均縱跳高度比使用了靜力性牽拉時提高了近5 cm。從這個差距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在準備活動中加入靜力性牽拉會是會降低運動員的縱跳高度的。雖然從統計學的意義上說沒有呈現出顯著性的差異,但5 cm的差距在運動表現上的影響是不可輕視的。
通過使用動力性的牽拉方式來在準備活動中發展柔韌性是一
種很好的選擇,因為在各種牽拉方式過程中,動力性牽拉時的肌肉溫度是最高的[4],眾所周知,肌肉的粘滯性是與肌肉溫度呈反相關的,所以溫度越高的骨骼肌能夠更好地,更有效地發展柔韌性。而且在行進間完成牽拉,保持身體平衡的過程中可以動用到更多肌群,更符合專項動作需求。
(2)單腿10次橫踢計時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為實驗組:5.14 s±0.25;對照組:5.31 s±0.202 s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后分析發現,在跆拳道的準備活動中加入靜力性牽拉使得橫踢計時時長增加,但與沒有使用靜力性牽拉后的成績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在目前的跆拳道競賽規則下,以最快速度產生擊打效果是最重要的競技致勝因素之一。在運動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出腿擊打能力主要受到運動員快速力量水平的影響。連續橫踢能力則從一個較為客觀的角度評價受試者快速力量在專項動作中的表現。從數據可以看出,運動員在準備活動中未使用靜力性牽拉的條件下的速度稍快于對照組約0.2 s,產生這微小差距其產生原因主要是在一定時間的靜力性牽拉之后,會使肌肉反射性地放松,肌肉興奮性、體溫和機體代謝率的下降,影響了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時間,進而影響到了快速力量的表現以及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這種結果對于競技跆拳道來說是致命的。
有一些人會質疑如果不使用靜力性牽拉進行時間相對較長的牽拉會使對肌肉的牽拉強度不夠,使其在接下來的訓練或比賽中的肌肉拉傷風險增加,所以在跆拳道專項的準備活動中使用已成為慣例。為此,已經有研究指出,在一次組合的充分的靜力性牽拉之后,最大主動關節活動度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并且根據觀察實際訓練的準備活動過程,在專項行進間熱身中都有如擺腿這樣大幅度的彈振式牽拉來彌補動力性牽拉所帶來的牽拉幅度不足的缺陷。另外,一般情況下,由于常年的專項訓練,專業跆拳道運動員的柔韌素質都已達到一定水平,無需在準備活動中使用較大強度的靜力性牽拉來發展。而在訓練之后使用還可以起到減少疲勞、加快骨骼肌機能的恢復的作用。
在跆拳道專項的準備活動中動力性牽拉及彈振式牽拉之后再使用充分靜力性牽拉來發展柔韌性會降低但不會顯著降低運動員的縱跳高度。同樣的干預條件下增加了運動員單腿10次橫踢計時時間。
在高水平跆拳道訓練或比賽的準備活動時,不建議將靜力性牽拉安排在其中,尤其是在專項活動之后。建議將靜力性牽拉安排在訓練或比賽結束之后以便于放松和發展柔韌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崇華,李艷,宋海明.縱跳、立定跳遠與等速測試評價下肢爆發力相關研究意義[J].體育科技,2010(7):163.
[2]白天寅.2008年呈國跆謄道錦標賽技術統計分析[J].科技信息,2010(34).
[3] Rafael Aleixo Favarini, etc.CINEMATIC ANALYSIS DURING A KICK OF TAEKWONDO AFTER PASSIVE STATIC STRETCHING EXERCISEXXV ISBS Symposium 2007,Ouro Preto-Brazil
[4]狄書坡,高國軍.跆拳道練習對少兒身體和心理行為能力的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1).
作者簡介:①梁棟(1990,1—),男,廣西桂林人,北京體育大學2012級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在讀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88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