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雯,張 偉 (安徽大學 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LIANG Wen,ZHANG Wei (School of Busines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TPL(Third Part Logistics)是企業內部物流外向發展的產物,Wallenburg CM提出目前80%的制造型企業將內部接近60%(以物流成本衡量)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的TPL企業[1],Jayaram J,Tan K-C提出TPL在供應鏈協作和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強調了TPL在供應鏈整合中的作用[2],TPL只有深入到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之中,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不斷進行業務創新,為供應鏈整合發展助力,才不會被現代企業淘汰。市場化運作當中,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如何有效地規避風險成為市場參與者必須要加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在風險規避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考量的是如何識別和判斷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 但是TPL作為專業的物流公司,其缺乏專業化的風險評估手段,甚至缺乏必要的風險規避意識,更不用談對企業的風險進行評價。本文在相關研究人員的理論研究基礎之上,結合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發展實踐,以最常見的倉單質押模式為例,嘗試提出TPL開展供應鏈金融過程中的風險類型和風險評價方法,以供TPL業務開展提供參考,并為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做出貢獻。
供應鏈金融最早產生于西方國家企業的運作實踐當中,理論界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也遠早于我國,Alen N Berger,Gregory F.Udell最早提出了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一些新的設想及框架,初步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思想[3],Leora Mlapper就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采用存貨融資模式的機理及功能進行了分析[4]。
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評價方面,我國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規范和實證方面的研究。站在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對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評價的角度,國內學者如鮑旭紅分析了供應鏈金融融資在改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優勢,提出以核心企業參與的供應鏈融資中,核心企業的信用和強有力的市場地位優勢給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增加了砝碼,既有利于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業務開拓的瓶頸[5]。張偉斌,劉可從現金—現金流敏感性角度出發,經過實證研究發現我國中小企業存在明顯的現金—現金流敏感性,即企業受到了明顯的融資約束,而供應鏈金融可以緩解這一問題[6]。熊熊,馬佳等人研究了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的信用風險評價,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方法建立信用風險評價模型,比較了傳統融資和供應鏈金融融資的不同,揭示了供應鏈金融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并在模型預測的基礎上提出要加強企業的數據庫建設,為風險預測提供數據支持[7]。
如何就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李莉莉,蔣嘯冰從供應鏈整體視角提出了建立銀行主導、3PL自律、參與方監督的“三位一體”的供應鏈監管體系,強調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加強制度和企業員工的素質建設,防范風險的發生[8]。黨志軍則從具體的質押融資業務實務的角度,提出第三方物流企業發生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業務記錄未能及時正確交接、未能對質押物資的貨權進行有效確認、質物出庫過程中未能嚴格執行銀行指令[9]。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學者們多從供應鏈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入手,關注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識別,多從規范的視角進行分析,并多從供應鏈整體的視角去評價,雖然熊熊運用實證分析工具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進行了論證,但缺乏對TPL風險評價的關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借鑒趙芹在論文創作過程結合企業實踐提出的第三方物流面臨的潛在的風險類型,即質物風險、出質人道德及資質評價風險、銀行合同和法律風險、管理及業務操作風險、環境風險[10],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TPL風險評價模型,并結合具體的一個倉單質押融資的案例分析了模型的運用,在論文結尾部分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業風險防范的對策及建議。論文以下部分介紹研究設計過程以及研究結論。
2.1 指標體系的構建。通過查閱文獻和企業實踐相關的具體情況,本文根據指標體系構建所遵循的目的性、全面性、客觀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基本原則,構建的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TPL開展供應鏈金融風險評價層次結構模型
2.2 權重的確定。由于供應鏈金融的風險評價指標主觀性較強,很難搜集定量的數據,因此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本人通過網上邀請5名物流在職中層人員和5名研究人員共10人組成專家組進行評判打分。其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2)構造判斷矩陣。在層次結構中,對于從屬于上一層的同一層次因素進行兩兩比較,確定相對于上一層因素的重要程度,構造出判斷矩陣。可通過1~9比例標度法構造比較判斷矩陣。
(3)根據判斷矩陣,采用特征根法計算指標權重,得出最大特征λmax,并對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目的是排除由于人為判斷存在的邏輯性錯誤,并用CR衡量,當CR<0.1時通過一致性檢驗。最后算出相對權重Wi。本文利用yaahp軟件計算得出各風險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表1至表6。
①目標層A—準則層B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②準則層B—方案層C判斷矩陣如表2至表6所示。
2.3 模糊數學風險評價模型。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使用模糊數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模糊事物進行定量化,從而做出相對客觀、正確、符合實際的評價,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其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易于理解,在解決定性問題定量化決策中,發揮突出作用。其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評價因素集和評語集
評價因素集合U={u1,u2,…,un},其中 ui( i=1,2,…,n)為評價因素,n是同一層次上單個因素的個數,這一集合構成了評價框架。本模型風險程度的評語集為:V={高風險、較高風險、一般風險、較低風險、忽略}={v1,v2,v3,v4,v5}。為了便于評價,通常為不同的風險等級賦予不同的值域,所以設對應v1,v2,v3,v4,v5的值域為 [80,100), [60,80), [40,60), [20,40), [0,20),為了增強評價的可操作性,將v1,v2,v3,v4,v5的標準值設定為90,70,50,30,10。

表1 目標層A—準則層B判斷矩陣

表2 準則層B1—方案層C判斷矩陣

表3 準則層B2—方案層C判斷矩陣

表4 準則層B3—方案層C判斷矩陣

表5 準則層B4—方案層C判斷矩陣

表6 準則層B5—方案層C判斷矩陣
(2) 構建模糊矩陣R

其中rij表示因素ui被評為vj的隸屬程度,矩陣R上的某一行為單個因素的評價,它就是V上的模糊子集。
(3)確定因素的權向量
在上文中采用AHP已經計算出各指標的權向量,如W,W1,W2,W3,W4,W5。
(4)計算綜合評判向量和評判分數
一級綜合評判向量:Di=Wi×Ri=(d1,d2,…,dn),二級綜合評判向量D=W×(D1,D2,…,Dn),最后引入分數集E,計算各指標的綜合評判分數Fi和最終綜合評判分數F,其中:Fi=Di×E,F=D×E。
本文通過向10名專家發放關于第三方物流公司A開展倉單質押業務的案例,并請專家就本研究設計中提出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判,并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結果進行計算處理,得出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就第三方物流公司A的業務開展現狀,專家的評判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模糊評價模型指標隸屬度


F1=(0.2723,0.2818,0.2171,0.0977,0.1311,同理 F2=58.5,F3=44.717,F4=64.998,F5=31.6,F=57.64
從計算結果可知,第三方物流企業A在倉單質押供應鏈金融業務中,F1質押物風險、F2融資方評價與道德風險、F3銀行合同與法律風險得分分別為59.33、58.5、44.717,都為一般風險;F4內部管理和操作風險得分為64.998,為較高風險;最終綜合風險得分57.64,為一般風險。說明A企業在開展此項業務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且需要引起企業高層的重視,其中內部管理和操作風險屬于較高風險,從A企業的具體運作過程中,發現A企業中的個別管理人員和融資企業存在較為親密的關系,在庫存尚未滿足合約要求時就向銀行出具足額的倉單報告,且在未收到銀行發貨指令時,就向融資企業發放部分質押物。由于部分融資企業是A企業的老客戶其信用風險相對較小,但是也存在少量質物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且有部分質押物的市場價格波動較大。A企業在對融資企業的風險管理方面,采取會員制度管理,對融資企業的前期風險控制具有一套規范化標準,如對企業財務風險情況、與本企業的業務往來情況、融資企業信息透明化程度等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制度化約束,因而相對風險不是很大,總體處于尚可控制風險范圍內。企業接下來需要加強對風險的測控,特別注意對企業內部管理和業務操作方面的控制與完善。
4.1 加強風險防范意識。金融風險往往很難確定且不易控制,第三方物流企業由于多以倉儲、運輸等傳統職能為主營業務并逐步向外延伸,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了解以及風險意識都有待提高。因而物流企業應該加強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了解,在準備涉足該領域前應做好相關的前期工作,如對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具體相關政策的正確解讀、對專門倉庫的標準化建設、對擬融資企業的考察、對員工進行相關業務的培訓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企業高層領導需要統一意識,并組織成立風險防控小組,并加強自身自律建設,抵制參與和融資企業的合謀欺詐行為。
4.2 對質押物監管與操作風險的防范。要配合銀行根據易儲運、易交接、易變現、易流通的原則對質押物品種進行審慎選擇;對質押的物權歸屬進行嚴格把關,對物權相關單據進行勘驗核實,防止融資企業的轉手倒賣行為;對于質押物的監管問題,第三方物流公司應該加強和銀行溝通,對質押物的計量方法和驗收標準問題進行交流,由專人對質物進行出入庫的計量記錄,并加強在庫期間的盤查清點工作,建立專人負責制,防止內外串謀行為的發生;在監管過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要嚴格遵守倉儲協議,不動用質押物品,且建立嚴格的防范約束機制,對于不由本企業倉庫存儲的質押物,要與實際保管人簽訂倉儲保管協議,明細責任歸屬,并加強信息溝通。
4.3 對合作各方的風險防范
4.3.1 對銀行合同與法律風險的防范。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與銀行就合作事宜進行洽談時,應該注意對自己責任風險的把握,并由相關人員對固定樣本合同進行研讀,并就相關事宜進行磋商,積極維護自身對合同的可操作性,避免被動接受部分不公平條款,保證合同的完整性,明晰責任要求。在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實踐中,第三方物流企業往往被動地接受過多的責任且權益不受保障,比如在融通倉業務中,第三方物流面臨融資企業違約的風險,但是對于融通倉的質押物品卻沒有優先求償權,在此過程中遭受風險。因此,物流企業可以與銀行就相關風險與銀行商約相關聯保責任,并就意外情況進行投保,規避意外風險。
4.3.2 對融資企業的風險防范。對融資企業的資質進行調查,如企業工商登記證明、稅務登記證明、完稅證明等進行查驗,也可以配合銀行對融資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對生產和銷售情況就行了解。對融資企業進行會員制管理,在供應鏈中了解其上下游企業的業務狀況,并結合相關情況決定是否授予融資企業會員資格,并對合作企業的信用狀況記錄備案,對不合格的企業進行剔除,完善約束機制。
4.4 對政策環境風險的防范。國家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政策規定決定著行業的發展方向,供應鏈金融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對推動產業集群和相關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國家在宏觀政策中必定會繼續支持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但相關微觀政策可能會發生變動,如國家對貸款方的約束由單純的商業銀行向銀行、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等聯合體過度,在此過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對相關主體程序變動的適應程度,都會形成一定的風險。第三方物流公司要及時關注國家的相關政策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在提供傳統服務的同時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如為處于供應鏈上不同交易層次和交易地位的交易主體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方案。企業要結合地區市場環境的變化,積極參與市場主體間的競爭,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在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基礎上,發揮物流企業在供應鏈整合方面的先天優勢,配合核心企業做好對上下游企業的服務,積極融入到供應鏈發展當中,贏得穩定持久的客戶資源。如此才能防止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1] Wallenburg CM.Innovation in Logistic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Proactive Improvement b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as a Driver of Customer Loyalty[J].Journal of Supply Chian Management,2009,45(2):75-93.
[2] Jayaram J,Tan K-C.Supply Chain Inlegration with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125(2):262-271.
[3] Alen N Berger,Gregory F.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C]//Wor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2004.
[4] Leora Mlapper.The role of Reverse Factoring 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udium Sized Enterprises[J].World Bank,2004(9):102-103.
[5] 鮑旭紅.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9(1):75-77.
[6] 張偉斌,劉可.供應鏈金融發展能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拘束嗎?[J].經濟科學,2012(3):108-118.
[7] 熊熊,馬佳.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風險評價[J].南開管理評論,2009(4):92-98.
[8] 李莉莉,蔣嘯冰.第三方物流企業金融監管體系研究及構建[J].物流科技,2011(1):103-107.
[9] 黨志軍.第三方物流監管業務的金融風險與防范[J].新西部(理論版),2013(1):71-76.
[10] 趙芹.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風險管理研究[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1]Johnsonr R A,Wichern DW.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M].New Jersey: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