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周虎
水城縣圍繞“中國涼都·生態水城”戰略,緊緊抓住影響和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狠抓各項改革落實,成功打造改革“十大亮點”,有效促進全縣經濟轉型升級。
水城縣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中,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新業態、新舉措,圍繞“中國涼都·生態水城”戰略,緊緊抓住影響和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狠抓各項改革落實,成功打造改革“十大亮點”,有效促進全縣經濟轉型升級。
堅持“生態引領、轉型升級、跨越發展”主基調,唱響“生態水城”主旋律,以轉型升級為主題,圍繞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著力打造持續發展的經濟生態;以依規治黨為保障,圍繞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著力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依法治縣為抓手,圍繞良法善治、執法為民,著力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生態;以地域文化為元素,圍繞開放、創新、包容,著力打造繁榮發展的文化生態;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圍繞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著力打造幸福和諧的社會生態;以“綠色行動”為引領,圍繞天人和一、道法自然,著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積極探索闖出一條貧困地區“大生態”助推整體轉型的新路子。
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以“一個引擎、九個龍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以水城經濟開發區建設為龍頭,輻射帶動董地、老鷹山、濫壩、陡箐、紅巖等鄉鎮。以發耳工業園區為龍頭,輻射帶動發耳、雞場、都格、比德、化樂等鄉鎮。以南開無公害蔬菜園區為龍頭,輻射帶動青林、金盆、木果、保華、發箐等鄉鎮。以水城富硒茶產業園區為龍頭,帶動龍場、順場、新街、楊梅、花戛等鄉鎮。以水城獼猴桃產業園區為龍頭,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以野鐘精品水果產業園區為龍頭,輻射花戛、米籮、順場等鄉鎮。以玉舍紅豆杉產業帶為龍頭,輻射米籮、勺米、紙廠、坪寨、楊梅、都格部分區域。以北部六個鄉鎮及水盤高速、六六高速等公路沿線核桃種植基地為龍頭,輻射帶周邊鄉鎮發展核桃集中連片種植。以野玉海景區建設為龍頭,大力發展運動、休閑、度假、養生旅游業,輻射帶動坪寨、玉舍、勺米、紙廠、野種、營盤、果布嘎等鄉鎮。以百車河統籌城鄉轉型發展綜合體為龍頭,輻射帶動蟠龍、阿戛、猴場、鹽井等鄉鎮城鄉一體化發展。
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水城縣氣候、區位、資源、交通、產業等方面的優勢,著力打造改革平臺、產業平臺、城鎮平臺、項目平臺、園區平臺、要素平臺、開放平臺、創新平臺“八大平臺”,全面構建全方位、多領域、深程度的開放創新格局,2014年成功簽約項目67個,引進國內500強企業1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149.8億元,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31.4%,開放創新的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跨越發展的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著力強化底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緊緊圍繞“生態美、產業興、社會穩、百姓富”目標,結合水城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切實找準影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優化生態第一路徑,落實維穩第一責任,強化安全第一保障,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堅持發展底線、生態底線、維穩底線、安全底線“四條底線”一起規劃、一起落實,進一步筑牢轉型發展的基礎,推進美麗、幸福、文明、法治、和諧的“新水城”建設。
實行弱村并強村、小村并大村、邊遠村并中心村,將全縣310個村居合并為201個村,實現村干部報酬翻兩翻,支書主任月工資2500元,副支書、副主任、計生人口主任月工資1800元,其他村干部月工資1500元,實現村干部基本工作在村,老百姓辦事不出村。同時,建立村干部報酬增長機制,經考核為合格以上等次的月工資在上年基礎上增加100元,有效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激情。著力打造村干部晉升通道,每年拿出一定的鄉鎮事業編制招錄優秀村干部,拿出一定的鄉鎮領導職位提拔使用優秀村干部。成立村干部管理服務辦公室,對村干部養老、醫療、考核、退休、退出等實行日常化管理,有效激活基層活力。

蓬勃發展中的水城富硒茶產業園區 (水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建立縣級黨風廉政督察巡視制度,成立“廉政督察專員辦”,明確具體編和人員,配備2名正科級黨風廉政督察巡視專員,直接向縣委負責,強化對各鄉鎮、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督察巡視,共督促297名改非干部到崗上班,對“吃空餉”的26名干部及頂風違紀的180名干部進行處理,促進“從嚴治黨”的日常化、常態化。建立信訪工作督查巡視制度,全縣所有鄉鎮建立群眾工作站,所有村和社區成立群眾工作室,成立“信訪督察專員辦”,設立2名正科級信訪督察巡視專員,加大對信訪工作責任落實情況及信訪案件辦理情況的督查力度,推動各類信訪案件“案結事了”,努力從根本上消除危及社會穩定隱患。
建成六盤水市第一、全省一流的縣級政務服務中心,管好、用好鄉鎮便民服務大廳和村便民服務點,構建完善的政務服務體系,積極探索政務服務新模式,全面推行以“耐心服務,讓群眾辦事更舒心;盡心服務,讓基層工作更順心;傾心服務,讓企業創業更安心;貼心服務,讓客商投資更放心”為主要內容的“四心服務”,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實現變“多趟跑”為“一次辦”,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2014年以來共受理服務事項24萬多件,辦結率達98%以上,受到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榮獲全省“政府服務環境優良十佳縣第一名”和“發展與效率優良十佳縣第八名”。
堅持把關注民生作為全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堅持不懈地狠抓整改落實,馳而不息整治“四風”、轉變作風,全面擴大和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成,成功推出以“夜學、夜議、夜談、夜訪、夜巡”為主要內容的夜間服務群眾“五項行動”,既全面消除了鄉鎮干部“走讀”現象,又有效打通了各級各部門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對群眾反映拖欠農民工工資、惠民政策落實、征地拆遷補償、工程性炮損等問題做到了件件有落實、事事有結果,有效促進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和諧。
堅持不懈地推進人才強縣和科教興縣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建立健全引才育才機制,廣泛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扎實推進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建設,全面優化人才環境,全力打造引才高地,大力實施“3個100”引才工程,圍繞“中國涼都·生態水城”建設、園區建設、產業發展、城鎮規劃、金融信息、開放創新等重點領域,著力引進100名研究生,引進100名中級職稱以上專業人才,招錄100名事業編制的大學生到村任職,進一步破解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瓶頸。
圍繞全縣獼猴桃、茶葉、核桃、紅豆杉、刺梨、中藥材和蔬菜“七個特色產業”,大力實施“特色產業騰飛” 計劃,出臺《關于支持野玉海景區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水城獼猴桃產業園區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水城富硒茶產業園區發展的意見》“3個文件”,成立野玉海景區管委會、獼猴桃產業園區管委會、富硒茶產業園區管委會,著力從機構保障、政策保障、資金保障、要素保障等方面助推產業騰飛,目前生態旅游正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極,富硒茶葉產業園區實力不斷增強,帶動效果明顯,獼猴桃產業園區獲全省綜合排名第一。